原生家庭這個誰也逃脫不了的話題,避開不了得成長,就像我們的生命世代相傳,源遠流長。
我們的祖輩也是帶著祖上的使命和責任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我們降生到這個世界上也是完成自身的成長和使命的!我們無法選擇出身,就像我們得生命不能重來一樣。
每個人都會帶著原生家庭中的愛恨情仇進入別人的原生家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帶著原生家庭的烙印來到世界上,這也是每個人面對和超越的話題
想起托爾斯泰得一句話“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毙腋5娜酥孕腋?,我想有很多種原因,我們一起試著猜一猜:是他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和成長?是他們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是他們有更加清晰的目標,無暇顧及?是他們更加的自信和有力量嗎?是他們更加的動的感恩嗎?
事實上,問題本事不是問題,關(guān)鍵是如何看待問題?
原生家庭帶來的積極的和消極的影響對我們未來的生活是不言而喻的。
那緊盯著消極的看,問題就能解決嗎?
不能。接納不能改變的,改變可以改變的。原生家庭的創(chuàng)傷我們沒有能力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對與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的看法。例如:貧窮創(chuàng)造財富,苦難增強毅力......
換一個角度,換一個思維,換一個方向,站在不同的角度看一看,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全新的自己!
切忌:您是您孩子的原生家庭,若不想讓你的孩子跟你有相同經(jīng)歷,需要您的身體力行、言傳身教!
想想家庭中的好,什么都會好
傷害多么殘酷的詞語,有的傷害注定是要痛苦的伴隨一生,無法擺脫。如果要想解脫,首先必須兩耳不聞窗外事,家庭矛盾無論激化到何種程度,都要保持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的心態(tài)。第二要發(fā)奮圖強,努力學習,充實自己,要讓自己更加強大,成為父母的驕傲,爭取盡快有獨立生活的能力。第三可以作為家庭的調(diào)和劑,和事佬,使家庭氛圍盡量和諧,遵循家和萬事興的名言,長期堅持下去,把傷害降到最低,逐步解除??傊疅o論怎樣傷害都已經(jīng)成為事實,每人都向往有個和睦美好的家庭,只有學會放棄傷痛,調(diào)整好心態(tài),才能迎接美好的未來[微笑]
首先要自己出去獨立生活,然后多看心理學的書使自己內(nèi)心變的強大和了解一些自己錯誤行為背后的原因,最后對自己原生家庭從小灌輸?shù)乃枷脒M行分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期間要經(jīng)受的住三觀被撕裂所產(chǎn)生的痛苦!
看到這段話時,感覺女孩的所做所為是對爸爸的認同,否則也不會找這么一個與父親一樣的男朋友。
我想說的是,如果你能忍受了爸爸對待媽媽的方式,那你的選擇是合適的,如果你想起爸爸對待媽媽的行為就是滿滿的恨,那你要重新考慮一下你的選擇。
至于原生家庭對每個人的影響,不是很重要,因為我們也是成人了,有自己的價值觀了,也有能力決定自己想要的生活。那種生活適合你,那種不適合你,成人都有能力去做出選擇。
所以我們每個成人,要對自己的學識和智商做到尊重。這樣你就不會在原生家庭的漩渦里打轉(zhuǎn)了。
不能決定原生家庭給與你的,那就去改變自己。擺脫原生家庭的親情控制,也不要給父母所有不正當?shù)男袨檎液侠淼慕杩?。更不要把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性格缺陷當做擋箭牌,勇敢的直面自己,承認自己由于性格缺陷導致的迷茫和失敗,然后自我原諒。學會自我控制,釋放內(nèi)心真實的自由。自我調(diào)整的同時,一個專業(yè)優(yōu)秀的心理治療師也是很好的選擇。
愿那些有過心靈創(chuàng)傷的女人都能被人善待,愿她們通過改變自己,走出陰霾,找到屬于自己的,真正的幸福自由。
原生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該怎么去消除?
能意識到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的嚴重性,已經(jīng)比大多數(shù)人多走了一步了。
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確實比較難以消除,常常跟隨終身,但不是不可以消除,方法有二:
一、孩子是契機
生孩子養(yǎng)孩子,很多父母覺得是自己要履行教育孩子的責任。
殊不知,這正是一次二次成長的機會。
特別是0-6歲孩子成長的關(guān)鍵期,也是孩子作為天使救贖父母的關(guān)鍵期。
常說:孩子是一面鏡子。
照出了父母的狀態(tài)。
確實是如此,新生兒很多意識行為都是在模仿自己的父母,如同“照妖鏡”一樣照出了我們的身上很多自己“下意識”的行為。這種“下意識”的行為往往就是自己0-6歲(原生家庭關(guān)鍵影響期)被自己父母塑造影響的行為。
我們再避免孩子從走老路,成為不喜歡的那個自己的時候,就是改變自己二次成長的契機。從而避免了一代一代的惡性循環(huán)。
二、成長的學習
如果沒有孩子的幫助,純靠自己的突破自我是很難實現(xiàn)的。
該學習就要學習,而且要端正的態(tài)度去學習。
心理學上有個反應,當一個人得知自己得了什么心理疾病,對自己的行為有了清晰的認知,病就好了一半。
所以學習正規(guī)的心理學和成長課堂,對自我的成長,非常有幫助。
如果能遇到一位“明師”,指點于成長,這是再好不過的。
如果沒有外在的幫助,通過自己有哪些方式呢?
心理學上有一個辦法——與自己對話,不斷向自己內(nèi)心深處最不愿面對的那個自己真誠對話,和解,原諒自己原諒別人,把自己的內(nèi)在所有如實原本的走一遍意識,或者寫下來。
這是我的一點小見解,希望對你有幫助!歡迎留言討論!
為什么要擺脫?
即使你是劇中蘇明玉那樣的不待見,可你怎么沒想過?如果不是有著這樣的家庭,蘇明玉會走上一條這樣的道路嗎?不顧一切奮斗努力活著自己想要得生活,沒有這些的前提下,說不定她也只是茫茫人海中一個普通人而已。
凡事都有兩面性,你并不能直接否認所有。
我們并不能控制自己的原始出生點,不管怎么樣你都應該接受;凡事要學會接納才能學會做人做事!
可能很多人過得很辛苦,甚至于不得不已街頭賣藝等等;可如果你成天抱怨著,痛苦著那樣和放棄了你自己的人生有什么區(qū)別?
大家都是第一次生活在同一個世界里,大家的生命都差不多,憑什么我要悲觀的生活?我就不能每天給自己一個勇氣和微笑,找一條屬于自己的路勇敢的往前飛呢?
哭著過也是一天,笑著過也是一天。
時間都是一樣的,并不會可憐誰!少一點妒忌和抱怨,你的人生將會迎來屬于你的精彩!
加油吧!
原生家庭雖是人生的基石,卻不是全部決定性的因素。但印記對人產(chǎn)生的影響,也因為每個人的對待方式不同而相差各異。
(1)承認:我們都是從原生家庭而來。
你是從你家庭而來,父母給你什么原生的資源,它便成為你的雛型。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大的參照物,無論是父母主動引導還是無形的言傳身教,孩子都會不斷地學習父母身上的某些特質(zhì)。因為孩子永遠是渴望與父母連接的,而通過與父母做同樣的事情,有同樣的特質(zhì),他可以強烈地感覺到“我們是一起”的。例如,父母已經(jīng)過世了,但是和自己的丈夫、妻子、孩子、朋友之間依然延續(xù)著原生家庭的互動模式。
你若否定你的根源,你一生便難以發(fā)展自我,只能重復舊有的惡性循環(huán),包括父母傳給你、家族的疾病史也是這樣承襲下來的。當我們還未處理好原生家庭的問題時,我們不可能懂得愛自己。我們連根也失去。你和家庭割裂了,你便也和生命的根源割裂。
(2)接納:當我們看到我們的來處時,學會接納。
愛自己的核心便在此:當我們不接受生命是從哪里來時,我們不可能去愛它。正如當你說我很愛你,但你并不接受對方的家庭背景時,你并沒有真正接受他,也不能真的愛他。當你很介意你來自你的家庭時,你便很介意自己,當你介意自己時,便不懂得和別人坦誠地相處或交往,你可能會不斷說謊,怕別人識穿你的空洞。人活得分裂,源頭也在此。
(3)做自己的好父母,為自己負責。
學習成長改變,為自己負責。當我們滿25歲,我們是一個成年人,有能力為自己負責和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4)做不良原生家庭的終結(jié)者。
生命的延續(xù),生育的意義到底是什么?絕不是以不同的方式不斷地重復上一代的模式。它是對生命的治療。新生命能化解上一代的怨恨和缺陷。讓我們不斷的發(fā)展和成長。人類傾向重復,因為那是我們熟悉的,讓這個模式在我這里停止!最有權(quán)力的就是家里做父母的。
? 一個人不能選擇自己出生的家庭,但可以選擇自己組建的家庭,婚后生活的好與不好,都在細微處對生活產(chǎn)生影響。經(jīng)營自己的夫妻關(guān)系,學會彼此顧念,相互包容,不再重復過去的模式。
? 用心給孩子一個愛和自由的成長環(huán)境,因為我們的孩子的原聲家庭不就是我們嗎?
@頭條心理 @頭條號 @央視網(wǎng)新聞 @頭條情感 @親子關(guān)愛 @親子秘語
唯有這兩句話
人為物累,心為形役
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
被約束的命運
人生就像彈珠游戲,最初遇到的障礙物,或許就決定了之后所有的走向
在我看來,童年所受的傷痛需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來治愈
如果原生家庭給了自己肉體上的折磨,這種一定要離開越早越好
第二種是原生家庭的條件差之千里,讓自己或自尊心或成長遇到傷害,我看來應該肩靠自己的努力來拾回自信心
1.原生家庭創(chuàng)傷影響:
親密關(guān)系
親子關(guān)系
人際關(guān)系
2.有毒家庭的行為模式:
操控型父母
酗酒型父母
身體虐待型父母
言語虐待型父母
性虐待型父母
3.如何自我療愈原生家庭的創(chuàng)傷
1)用寫的方式把自己的創(chuàng)傷記錄下來, 關(guān)注我的不簡單和背后的韌力;
2)停下來,慢下來,鍛煉自我的察覺,3)關(guān)注當下的感覺,和感覺和身體鏈接;
4)關(guān)注自己的優(yōu)勢,深入挖掘
5)發(fā)現(xiàn)資源,鏈接資源
在創(chuàng)傷的原生家庭中,我們可能支離破碎,但是有多恨就有多愛。每個受過創(chuàng)傷的人都不簡單,背后是努力和艱辛。而這個人值得被好好關(guān)心和照顧。不要讓傷痛獨自卡住,讓她在關(guān)系中得到流動和滋潤。
——以上部分節(jié)選自《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
謝謝邀請。
有一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睅椭耸紫茸约罕仨毦邆鋷椭说哪芰Γ约憾剂嗖黄饋?,如何去幫助他人。
能幫助他人減小原生家庭的影響,我想多半是原生家庭給他帶來的負面影響需要糾正或疏導,如果是正面的影響也就不用我們瞎操心了。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我們怎樣幫助我們能幫助的人,幫他減小原生家庭的影響?
如果你是他最好的朋友,以你的正面積極的思想感染他,用行動帶動他,讓他逐漸的走出原生家庭給他帶來的負面影響。
如果你是他的愛人,你走進他的內(nèi)心,同他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一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逐漸消除原生家庭對其造成的影響。
如果你是他的領(lǐng)導,如果你決定改變他,你激勵他,支持他,帶動他,讓他真正擺脫原來家庭的影響。真正的活出自我。
以上觀點歡迎討論。謝謝
我是原生態(tài)家庭的受害者。
小時候,媽媽常常告我說:你家舅媽非常小看咱家。說你大哥木乃,說你二哥鬼魅鬼眼的。鄰居們也小看咱家。
從小到大,我就感覺自己生長在黑暗中。老感覺背后壓著個大山。去了學校也抬不起頭來,與人不講話,每天感覺抬不起頭來。
后來參加了工作,我也不和同事們講話,有時偶然和同時開玩笑,同事都愕然。此時,原生態(tài)家庭對我影響太大。所以我石著改變它。
首先,多學習,克服自卑心理;其次,多與朋友溝通;第三,多參加社交活動。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一件事重復發(fā)生,在心里也會印象深刻的,特別是傷害。一,內(nèi)心要強大,時刻開導自己,過去了已經(jīng)過去了,因為改變不了,我們坦然面對,做更好的自己,二,和家人溝通,有什么問題一起解決,相互包容,三,尋找?guī)椭灰L期壓抑自己,傾訴自己,說出來了,心情也會好些。人生苦短,開開心心的每一天[耶]
感謝邀請。
首先,不要相信原生家庭決定論,誰的原生家庭都有傷害,世界上并沒有完美的原生家庭這回事,如果確實原生家庭對你造成了一些傷害那做好的方法就是接受專業(yè)的心理咨詢,讀雞湯文章和自我成長很容易讓人陷入一種對傷痛的認同,強化這種傷害,心理咨詢可以幫助你重新建構(gòu)過去事情對你現(xiàn)在的影響,從而讓你更加勇敢的面對未來。
其次,人都有自愈自己的能力,隨著時間的改變,環(huán)境的改變,有些事情慢慢就變得不同了,意義也不一樣了,當你自己的孩子出生時也許你對父母或者兄弟姐妹,會有更多的感觸,當我們40歲的時候,經(jīng)歷了更多的事情,也許能夠用另一種眼光看待所謂的“傷害”。
最后,學習點心理學的知識能讓自己多了解下自己,也結(jié)交些心理圈的朋友,也是個擺脫傷害的辦法,跟什么樣的人在一起經(jīng)常聊天,你會多多少少學會他們看待問題的方式。
在我的原生家庭中,被灌輸過這樣一個信念:優(yōu)秀=有資格被愛
這種價值鏈條曾經(jīng)讓我在關(guān)系中在卑微—傲慢 中兩極擺蕩。
當伴侶更優(yōu)秀時就會自卑不安,但如果真的情況反過來,短暫的平衡期結(jié)束之后,就會來到另一極,當自己更優(yōu)秀時慢慢就會滋生出優(yōu)越和不甘心。
所以你真正需要提升的能力不是賺錢的能力,而是提升自我價值感和增強內(nèi)心的力量。
這些核心的東西不改變,真的能賺更多錢的時候,也會變成新工作的奴隸,去攀附一份高薪的工作或者老板或者客戶,還是不可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先學會尊重和看到自己的價值,別人才會尊重和看到你的價值。
如果你“聽說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只說明你有聽沒有懂,關(guān)注周梵頭條號,這里有一個“聽懂了很多道理,而且教你用在這一生”的課程。
我想我可以分享一下我的真實經(jīng)歷。其實原生家庭這個詞匯,在現(xiàn)下這個社會是特別敏感的。有時候它所帶給你的負面影響是消除不掉的,但有時候又可以在后期給予你彌補。
我的原生家庭,兄弟姊妹四個,我是老幺,上面兩個姐姐,一個哥哥。都說最小的最受寵,可在我們家卻不是,從小到大我都要看大人的臉色過日子,每天活在不安當中。記得8歲那年我離家出走了一次,其實也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離家出走,只是晚上沒有回家而已。起因是同班同學過生日,那個年代都流行送賀卡,1毛錢一張的那種;我們家條件一般,所以媽媽不喜歡我們?nèi)プ鲞@些社交,覺得花錢,也從不許我?guī)笥鸦丶?。記得當時我想去參加同學的生日會,但媽媽不允許,我就偷偷溜出家門,后來因為害怕挨打不敢回家,就一個人在大街上游蕩,當時年紀小也不知道害怕,最后在學校旁邊的小賣部睡著了。一晚上沒有人找我,第二天一早我自己回去了,后來聽媽媽說,爸爸當時說找什么找,死在外面才好呢。還有每次開學交學費和放假買寒暑假作業(yè),都要和爸爸媽媽提好多次,但哥哥從來都不用,那個時候在學校真的很自卑。初二有一次被男同學開玩笑從背后推了一把,我一下就從樓梯上滾了下去,當時摔得有大約5min是說不出來話的,是的,失聲了。左手腕被摔得比右手腕足足腫了一倍,手腕不能左右轉(zhuǎn)動,只能上下輕微移動,一個月才好。這一個月我一只手洗臉,嘴和右手配合著穿衣服,一只手端飯吃飯,一只手騎自行車上下學,但爸媽自始至終都沒有發(fā)現(xiàn)我有什么不對,就算后來他們知道了,甚至都沒有帶我到醫(yī)院拍個片子,看看骨頭有沒有事,因為他們覺得一定是我的問題,不然為什么被推得人是我?后來初三最后一學期沒上,輟學了,因為家里當時開幼兒園人手不夠,媽媽覺得我學習一般,女孩子學習也沒什么用處,就不愿意給我交學費。我記得那段時間我總不說話,做事也是唯唯諾諾,不愛和以前的同學朋友聯(lián)系,心里自卑極了。再后來我一個人離開了家,很少回家,過年也是主動申請留下來值班;但不管走到哪里,原生家庭給我的影響,始終跟隨著我,也造成了我現(xiàn)在的性格,對人,對事都特別冷漠,特別敏感,像一直刺猬,一顆仙人掌,慣性的把自己藏起來,拒絕所有人的好意,從不依賴任何人,覺得那都是假的,每天帶著面具生活,看似堅不可摧,其實特別脆弱,每天都活在莫名的恐懼之中。
看去年火遍全國的一部年度大戲《都挺好》。在看這部劇的時候,心疼蘇明玉,蘇母對待她的樣子,仿佛我又看到了以前的自己,在這部劇中,原生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原生家庭與現(xiàn)有家庭的碰撞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同時也狠狠地向觀眾撕開了親情這塊家庭的遮羞布。蘇明玉最后釋然了嗎?我想骨子里還是放不下的,雖然最后結(jié)局很圓滿,可是蘇明玉的內(nèi)心真的毫無波瀾嗎?那些從小經(jīng)歷的一幕幕,真的是蘇明成一句對不起,蘇大強一個阿爾茲海默癥就可以抵消的嗎?怕也是表面波瀾不驚,內(nèi)心依然會偶爾波濤洶涌吧。
中國自古重男輕女,就算現(xiàn)在已經(jīng)2020年了,在一些家庭中,重男輕女還是根深蒂固,不用老一輩,年輕人也有。我一個朋友,生了個兒子,她和我說,她從不想要姑娘,雖然她喜歡女孩,但是她的原生家庭帶給她的那些,她說她不想讓她的孩子再經(jīng)歷一遍??晌遥瑥囊婚_始我就不喜歡男孩,所幸我家是個姑娘。
最后,不管曾經(jīng)經(jīng)歷了什么?我都希望每個人可以活成自己的陽光。
幸福來源于接納!
我們能選擇誰當他的父母嗎?-不能!
我們能選擇他的原生家庭嗎?-不能!
你的父母能選擇誰當他的父母嗎?-不能!
你的父母喜歡他的原生家庭嗎?-不一定!
你的父母對待你的方式是哪里學來的?-他的原生家庭!
你覺得你的父母是受害者嗎?-他們也是受害者!甚至比我們更可憐,因為他們受到原生家庭的侵害而不自知,甚至沒有想過可以治愈,也沒有條件學習和自愈。
所以,事已至此,已經(jīng)出生在這樣的原生家庭,你能改變環(huán)境嗎?-不能,那就接納現(xiàn)狀!改變不了他人,就改變自己,改變不了環(huán)境,就改變自己對環(huán)境的看法。
接納-說起來容易做起來真的挺艱難!
比如,我老公的性格隨他媽,一開口習慣否認他人。
昨天傍晚我經(jīng)過一個紅綠燈,路中央,有一個電動車和轎車發(fā)生刮擦,電動車倒在地上,我隨即打電話給他,我說,老公,XX路口發(fā)生車禍了,你要注意避讓。
他說,沒有啊,怎么可能!
我問他,你到哪里了?他說,我到哪里哪里了!
我說,哦,原來你在我前面,看來這是剛剛發(fā)生的!我是想提醒你來著。
......
換作以前,我就會發(fā)火了,你怎么這么不相信人呢?明明有車禍啊,我好心提醒你,你不但不感謝,還懷疑我!好心當作驢干肺,哼,不理你了!
但是現(xiàn)在,我在學習接納,他也是一個受害的原生家庭的孩子。
他媽也是習慣性開口否定他人,急于證明自己是對的,所以,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受了很多的委屈,不被認可,不被鼓勵。他也是個可憐的孩子。
想到這里,我就釋懷了!
所以,不要僅僅想著自己是受害者,其實父母也是受害者,我們慶幸的是,我們自己覺察到了,原生家庭帶給我們的傷害,并在積極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就是在自愈!
1.正視過去,童年受到的傷害,
2.承認原生家庭父母有自己的局限性,
3.承認自己對原生家庭的愛、恨、憤怒、傷痛、挫敗等情感
4.展望未來,自己的新家庭也是自己孩子的原生家庭,不要再重蹈覆轍。
推薦你多讀書,比如《原生家庭》《母愛的羈絆》等關(guān)于家庭和父母類書籍!
有過原生家庭傷害的人,首先一定要進行心理疏導。不論是自己能理順的還是需要專業(yè)人士幫忙進行疏導的,我覺得都可以。
然后盡己所能試著去接納那段不堪的過去,不要回避也不要逃避。試著站在父母親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所作所為。放過他們,也放過你自己,別讓曾經(jīng)的傷害繼續(xù)影響今天乃至往后的生活。
其次,去讀書,去增長見識。我相信很多胸有格局、胸懷廣大的人,他們不是沒有受過原生家庭的傷害,而是他們懂得運用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苦難,不再讓往后的人生重蹈覆轍。
與此同時,去愛,去改變。我們改變不了別人、改變不了過去,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讓現(xiàn)在變得更好,不是嗎?
走出原生家庭吧,外面有更廣闊的天空,有更美好的人生,讓那些所謂的陰影徹底見鬼去吧!
也許,我們終其一身都無法擺脫原生家庭的束縛和影響。但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這種影響和束縛變得越來越少。
最有效的方法是讓自己變得強大,成為更好的自己。
首先,接納自己,接納原生家庭,我就是有這樣一個原生家庭,這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接納你不能改變的,不糾結(jié)于那些你不能改變的事。
其次,為你自己負責,愛自己,找到自己真正的愛好和興趣,找到你可以為之奮斗的事業(yè),用自己的努力,成為更有錢更有愛的自己。為那些你能夠改變的事情付出努力。
最后學習愛的能力,學會感恩。可以嘗試學習心理學的知識,療愈自己,與自己內(nèi)心的小人對話,了解自己的內(nèi)在小人,擁抱自己,告訴自己,你值得擁有更好的人生,值得擁有更好的更多的愛,填補內(nèi)心的不安全感不確定感。
當你具備強大的經(jīng)濟獨立能力,外在能夠為自己提供優(yōu)渥安定的生活。當你的內(nèi)心足夠強大,足夠豐盈,具備愛人和被愛的能力,內(nèi)在具備精神獨立的能力,你慢慢會發(fā)現(xiàn),原生家庭對你的束縛和影響會越來越少。
詳細過往并不想再去回憶與訴說,只是想表達一下如何走了出來。
我爸爸屬于知識分子行列,小時候家里很多書,涉及各個領(lǐng)域。從小我就愛看書,靠著字典,到了三年級,基本上已經(jīng)可以讀懂大部分了。從古詩到神話故事,從國內(nèi)經(jīng)典到世界名著,還有流行小說。舉個例子,我小學四年級就開始啃《康熙大帝》,就是后來拍成康熙王朝那套四厚本?;旧系搅顺踔?,家里所有的書已經(jīng)被我看了遍。甚至我爸的西方文學史概論都讀的津津有味。那時候我的精神食糧非常豐富,書本中描繪了太多我沒有接觸過的世界,告訴我眼前的困難與束縛相比外面的世界,是那么的不值一提。我也知道了大千世界,個人悲喜是那么渺小。那時候的書籍中知識量干貨慢慢,也是它們陪我長大,樹立了正確的三觀,幫我養(yǎng)成了開朗的性格,不悲觀消沉。
現(xiàn)在我們接受信息的渠道太多,帶來信息量沖擊但也存在弊端,就是缺少一個信息篩選的過程。太多泡沫信息充斥視野,在放大快樂的同時,也同時加大了消極情緒的蔓延。我覺得個人來說,只要意識到了原聲家庭對自己的束縛,就是覺醒的開始。個人不能一味沉浸在悲觀回憶里不能自拔,相反,要有意識的避開會觸及這種悲慟情緒的話題、事件,用專業(yè)知識的提升來改善自己工作和生活水平。只要你走的越遠越高,原生家庭所能觸及束縛的地方就越少,自然而然,就走出來陰影區(qū)。
我沒有這么悲慘,家人對我還行,也不會要錢,我覺得很多因素是我自己性格原因。
自己的原生家庭也挺復雜,我不是我爸媽親生,親生的為了要個兒子,把我送出來了。小時候到處塞,我很叛逆,沒人喜歡,來到現(xiàn)在的家庭穩(wěn)定下來。我也學會了順從乖巧。
初中畢業(yè)主動不讀書了出來打工。對爸媽和其他人各種討好,生怕別人不喜歡我,爸媽和哥哥對我還行,所以也還算過的好吧。
20歲左右遇到個男孩,對我挺好的,夸我可愛教我做事,于是偷摸談戀愛有一年多,真美好啊~有一天他談了N年的女朋友從老家來了,他帶上我一起組飯局,介紹我是關(guān)系很好的同事。呵呵,原來我開心的當了三。分了以后再也不敢談,埋頭工作攢錢,買了小房子。
28歲家里開始安排相親,是個男的活的就可以,吹了就罵,說我有問題。一直這么哭哭鬧鬧到了35歲,我實在堅持不下去了,自殺的心都有了,于是找回相過的我沒同意的一個男的,長得不好家里沒錢,農(nóng)村的沒婆婆,因為他同意陪我演戲。
拒絕辦婚禮不拍婚紗照,領(lǐng)了證兩邊直系家人一共四桌吃個飯收了一些紅包就算結(jié)婚了。結(jié)婚當晚住到一起,他睡飄窗我睡床。幸運的是~老公對我真的很好,好到我覺得自己不配啊。
結(jié)婚半年我真的被感動了,于是有了寶寶,現(xiàn)在爸媽跟哥哥住,我就和老公寶寶一家三口小世界。我覺得我上輩子一定積了很多的德。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聯(lián)系刪除)
自己的問題,既然已經(jīng)發(fā)覺到了,需要自己作出改變呀!不要怨原生家庭。
還記得電視劇《歡樂頌》播出之后,知乎上展開了大討論。樊勝美這樣原生家庭的女性在網(wǎng)絡(luò)上來了個大匯聚,透過留言,再度感受到了中國式的女性普遍而相似的問題:家庭的重男輕女傳統(tǒng),導致家庭資源往兒子身上流動,女性成長中,關(guān)愛與物質(zhì)雙缺乏,外出學習或上班,回過頭來還得貼補家用,比如,寄錢回家供養(yǎng)年邁的父母,甚至給兄弟們買房結(jié)婚等等,而自己在大城市的境遇家人卻很少問津——單女現(xiàn)象,工作壓力大,心理承受力耐挫能力不足,感情屢遭失敗,工作多有不順等等現(xiàn)象,其實是挺需要關(guān)注的群體……
“樊勝美們”首先要贏回的,就是自己內(nèi)在的安全感和做人的尊嚴。這種彼此和原生家庭糾纏的方式本來就很不良。雙方需要在界限感的基礎(chǔ)上,走出金錢關(guān)系。各自人格成長。
下面有幾點建議:
1.保持覺察,看到原生家庭給自己帶來的影響和問題。如果你感覺自己內(nèi)在似乎有一些軟弱無力,總是要考慮原生家庭其他成員的想法需求而被迫犧牲壓制自己的需求,想法,且因此你感覺自己某部分被支持不足,對人缺乏安全感,對世界缺乏信任感,且父母對你童年的教養(yǎng)讓你窒息、委屈、受傷,那可能就是你需要進行療愈的開始。
2.敏銳看到自己現(xiàn)在生活中被原生家庭印刻的痕跡,規(guī)避風險。據(jù)統(tǒng)計,2018年,全國結(jié)婚登記人數(shù)為1018.8萬對,連續(xù)五年下降,而離婚率卻高居不下。許多人說,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活成了母親的樣子,找了個跟父親極為相似的男人。這就是原生家庭的印記。你不妨在心理咨詢師的幫助下看到這些印刻,修復傷痛,與原生家庭和解,同時學習愛的藝術(shù),猶如家庭治療師薩提亞所說:“我想愛你而不用抓住你,欣賞你而不須批判你,和你齊參與而不會傷害你,邀請你而不必強求你,離開你亦無須言歉疚,批評你但并非責備你,并且,幫助你而沒有半點看低你,彼此潤澤?!?/p>
3.不必事事歸罪原生家庭,擁有自己的空間和選擇權(quán)。都已經(jīng)過了25或者30歲,嘗試和原生家庭拉開一點距離。把過去致電父母的時間縮短,代之以獨立做決策,或者尋求相應專業(yè)人士的幫助支持。父母不能再成為你的問題的全權(quán)支持者,當然遇到問題也無需事事歸于原生家庭。嘗試學習禪修、內(nèi)觀,認識了解我是誰,從哪里來,要去向哪里,練習安靜地從內(nèi)心出發(fā),為自己的生活負上全責。
如果你一直都在尋覓答案,其實你是在為你的痛苦鑄就壁壘,你保護著你的痛苦,生怕它消逝。為什么不能分散注意力呢?當你精神有所寄托的時候,你的痛苦就被擱置一旁了。人的心靈,原本是一杯清澈的水,隨著年歲的遞增,沒有哪一杯水是一塵不染的,如果不停地攪動,沉渣就會泛起,痛苦充斥心靈。何不靜止下來?讓沉渣沉淀呢?
對原生家庭的取長補短,是組建新家庭幸福的指數(shù),缺少哪樣填補那樣,不留下空白的遺憾。原生家庭缺少愛,找一個懂得愛你的人,原生家庭感到自卑,這個人有愛對你有尊重。有了一個幸福的家庭,盡情發(fā)揮你當家做主的潛能。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很深刻的,建議如下
第一:可以看相關(guān)系列的書籍去了解,比如心理學的
第二:每天保持心情的愉悅,經(jīng)常戶外運動
在這個家庭生活了二十年,從未感覺到幸福,從未覺得生在這個家庭是我的幸運。自從記得事情時,總是不停歇的爭吵,總是圍繞著各種家庭瑣事。
爺爺奶奶重男輕女,對于媽媽生了女兒(我),就非常不滿意,農(nóng)村又窮,又覺得被人看不起,對媽媽不好,并且讓姑姑大伯一起對我們娘倆不好,爸爸怎么處理這些關(guān)系也沒用,奶奶總說爸爸沒用,娶了媳婦娘也不要了,誰也不肯退讓。
慢慢的我們離開了老家,在外面有自己的家,也不再有交集。原以為不再有什么事,卻依舊爭吵不斷,媽媽從小就對我灌輸他們對我們不好,我長大要怎么樣怎么樣對待他們,脾氣也越來越暴躁。十多年來每當談起這些事,想讓她就放下吧,我就會被責罵,被譴責,沒有良心。她不希望我和那邊的親戚有任何的接觸。
大家現(xiàn)在都意識到以前的錯誤,慢慢放下,而媽媽依舊放不下,爺爺奶奶已經(jīng)年老了,也意識自己的錯誤,姑姑也會主動來我家和解,依舊得不到和解。我在勸媽媽,別讓自己這么累,不行就不走動,放下吧。我就被罵的特別難聽,我不知道是我真的錯了嘛?
十幾年總是聽見的事,不是為了你,我不會在這個家。不是為了你,怎么會有我的今天,都是為了我才讓她這么痛苦。我已經(jīng)很努力孝順她,理解她,不想再讓她不開心。但是我越是這樣,她越是對我也不理不睬??偸窍M覍λ麄兒菀稽c,但是他們是爸爸的親人,我總是兩邊說好話,但是對于媽媽是沒有用的。
現(xiàn)在的我為了擺脫這些事,早早獨立,每逢過年回家看看就好了,我選擇了逃避。
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是消除不掉的,我就是一個被原生家庭傷害的人。不懂得愛別人也不會愛別人更不會愛自己因為沒有被愛過是不是很可悲。這種負面影響會追隨我一輩子沒事的時候表面看起來還不錯,其實只有我自己知道只要有一個點觸碰到我隨時都會崩潰,只有我自己知道我再也經(jīng)不起折騰了!
讓正能量氣息沖擊負能量一切回收!!!
感謝:糾正,負面不是原生家庭帶來的,是自己頭腦長出來的雜草:即念頭
組建一個新的家庭
有句話說得好,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原生家庭給一個人帶來的痛,應該是痛入骨髓的,而且一輩子也會永遠伴隨著。
像我知道的一個小姑娘,她就是在那種特別吵鬧的家庭氛圍里長大的,她的父親一直家暴她的母親,后來,兩個人離婚了。母親為了離婚,選擇的凈身出戶,后來生活就是十分困苦。
而這個小姑娘后來上大學了,她的愿望就是遠離開家鄉(xiāng),不愿意面對那段不堪的過往。
再后來,母親年老,她把母親接出來,后來發(fā)現(xiàn),自己又開始接受母親無奈的嘮叨和痛苦的回憶。
再后來,母親不愛說話了,她才無奈地忘卻了那段歷史。有的時候,是很難的。
唯一的辦法就是把自己放在元認知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原生家庭,去看待自己正在經(jīng)歷的。
說白了就是用第三者視角去看待自己經(jīng)歷的一切,然后找到解決辦法,走出困境。
而不是一味的陷在自我的狹窄視野內(nèi),自怨自艾。
好吧,我知道你沒看明白,我用人話再解釋一遍。
我的原生家庭情況也不太好,我媽脾氣很暴躁,雖然我小時候是個學習又好又聽話的孩子,但我經(jīng)常被打。
我被打的原因和我乖不乖關(guān)系不大,主要看我媽的心情。
只要我媽不高興,不管是不是誰惹她不高興,她都會拿我撒氣。
她的觀點,小孩子打的越多越懂事。
我最牛的一次,被我媽打了8個耳光,從廚房打到了客廳。我媽不解氣,又用竹片抽打了我半天,并且罰我跪在地上一整夜。
原因只是我不小心摔了個碗。
我媽的理由也很充分,她說她想讓我改掉做事毛手毛腳的毛病。
我當時14歲,上初一。
別的沒記住,就記住我媽打了我,還罵了我。
她當時罵我的話挺難聽的,比如說我是個“該死不死”的人。
以我當時是認知,我只有兩個反應:恨和怕。
這是大多數(shù)人正常的反應。
我當時有3個選擇:
1、一死了之;
2、離家出走;
3、默默忍受,然后離開我的原生家庭。
死是不可能死的,因為街頭蒼蠅館的魚香肉絲還沒吃夠,學校門口的小豆冰棍我還想再多吃幾根。
離家出走也不可能,因為我沒錢,也沒人可以投靠。而且遇到壞人的幾率比遇到好人的幾率要高的多。說不定會被人販子拐到山區(qū)給人當童養(yǎng)媳,或者直接被打斷了腿在街頭乞討。
所以我其實只有一條路可以選,那就是忍耐,然后離開。
我跪在地上的當晚,理性的分析了一下我面對的情況,我沒錢,未成年,也沒有任何人支持我,現(xiàn)在離開我的原生家庭是完全不可能的。唯一能名正言順的離開的方式就是到外地上學,然后大學畢業(yè)后留在外地工作,不再回來。
一切都打算好后,我就開始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我的目的只有一個:好好學習,考個外地的大學。
實際上后來進行的并不順利,因為我父母的阻撓,我并沒有上成那所離家很遠的大學,不過我去的那所大學離我父母家有一百多公里,足夠了。
接下來我只要一學期回家一次就可以了。甚至我可以找借口勤工儉學,假期都不回家。
大學畢業(yè)后我直接去了外地工作,因為我當時已經(jīng)有了收入,也租了房子,自己能養(yǎng)活自己,所以當我媽察覺的時候,我已經(jīng)不在她的控制范圍內(nèi)了。
現(xiàn)在回想起來,當時只有14歲的我,在被打后,沒有只顧著哭,反而為自己策劃了一場長達10年的逃離行動,真是的優(yōu)秀。
我媽給我的評價是:心里有個老主意,八頭牛也拉不回來。
翻譯成普通話就是,自主意識極強,幾乎不受他人影響。
后來我還是會回去看我父母,拿錢或者買禮物給他們,有時候也會和他們一起聊聊天。
我把和他們相處的時間控制在3天左右,因為我知道,在一起太久,我媽就會開始嫌棄我,開始對我不客氣,之前的一團和氣會蕩然無存。
但我不會去提及過去的那些事,他們說的觀點我不同意,我也只是不反對。他們讓我做的事情,我不想去做,我表面會答應下來,但我不會去做。問起來,我就說忘記了。
我的原則,不會正面剛,但絕對不妥協(xié)。
回到正題,為了治愈原生家庭帶來的傷痛,我用的方法如下:
1、從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待自己正在經(jīng)歷的,明白這一切的必然性和不可逃避性。
2、從當時惡劣的環(huán)境中找到一個最優(yōu)的、可行的解決方案。
3、執(zhí)行這個方案。
4、堅持執(zhí)行這個方案。
5、萬一有動搖,看書,給自己打雞血,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下去。
6、然后等待實現(xiàn)的那天。
挺住,意味著一切。
最后,愿你千帆閱過,歸來仍是少年。
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怎么解脫?我略談一下自己的感想,希望能給您帶來一丁點的幫助。
一,正確認識原生家庭的兩面性,任何人的原生家庭不可能都永遠是苦澀的,總會有一些溫暖在里面,當我們痛苦的時候,想抱怨的時候,就想一想那些溫暖的事情,也許你的痛苦會減輕些。
二,理性地分析原生家庭的狀態(tài)。很多時候一些困難,不是一個家庭所能左右的,它受多方面因素所控制,比如我們小的時候很窮很苦,那時當時的大環(huán)境所致,并非我們的父母不努力,我們要理性分析,不要把一切過錯都歸于一個無助的家庭。
三,學會忘記。如果人不能學會忘記,那么日子也永遠無法繼續(xù),因為過去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們的思想,總用過去的頭腦來考慮未來的事情,總是不妥的。
四,坦然接受,學會長大。原生家庭再給了你痛苦的同時,也給了你無比珍貴的生命,這個生命一天天的長大,壯大,又開始創(chuàng)造下一個生命了,你又如何能保證你所創(chuàng)造的生命不討厭你現(xiàn)在的樣子?
無法解脫吧,用一輩子治愈童年
我的母親
母親是一個善良,能干,智慧的女人,十九歲嫁給了大她三歲的父親。
父親,是一個長的比較帥氣,而且很智慧的一個男人,他雖然生活在農(nóng)村,但是卻會做很多生意,他會打鐵,會中醫(yī),而且農(nóng)村的很多活父親做的都得心應手。
但我小時候,我家的條件卻非常的不好,因為我們生活在農(nóng)村,父母生了我們姊妹五個人,所以當時連吃飯都是問題,印象中小時候經(jīng)常是餓著肚子,有時候吃點玉米粥,吃點咸菜就已經(jīng)很不錯了。慢慢的我們長大了,四個五個孩子啊,都要上學,所以當每個孩子念到初中的時候,就已經(jīng)工作了。
我學習很好,印象里小時候得了很多很多的獎狀,我們家有一面墻,墻上都是我得的各式各樣的獎狀,但是呢,念到初中,父母也無力再供我上學,所以這留下了我們一生的痛,當然了,那時候是后來自己工作以后開始去讀的書,念完了大學,這就是一個小時候的家庭,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但是呢,我仍是熱愛我的家庭,感謝我的爸爸媽媽!
現(xiàn)在父母年齡大了,我的老父親已經(jīng)82歲,老母親已經(jīng)79歲,這幾天疫情比較嚴重,也不能回家去照顧他們,但是心中卻十分十分的記掛,感謝有這么健康的爸爸媽媽,能讓我每天有一份牽掛,能讓我更加愿意努力的去工作,賺更多的錢去讓他們過更幸福的晚年生活!我愛我的爸爸,媽媽!
這幾年大家都喜歡討論原生家庭,我覺得這是一個好的現(xiàn)象,說明大家都開始重視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教育上經(jīng)常講一句話,一個有問題的孩子后面,必然會是一個有問題的家庭。健康的家庭環(huán)境才能成就孩子健康的人格,就是這個道理。
原生家庭不健康肯定會帶給孩子心理上的傷害,可大可小。如何走出這種傷害,我覺得看情況,一是傷害程度有多大,如果比較嚴重,比如抑郁癥,就需要專業(yè)力量的介入,醫(yī)院吃藥,心理輔導等等。另外還要看自己的實際情況,如果個性比較弱,依賴性強,也建議找心理輔導老師給予幫助,會比較好。如果選擇自我調(diào)節(jié),我覺得從以下幾方面努力比較好:
第一,讀萬卷書。讀書真的效果很明顯,我自己一直非常受益,書看的多了,人的眼界和心胸都會變得開闊。好多事情就覺得很容易想開了。人生的目標感也強了。
第二,行萬里路。多出去走走,接觸不同的人,經(jīng)歷不同的事,見識不同的風景。也是比較好的散心方法。
第三,適度運動。運動能夠促進血液循環(huán),促進多巴胺的分泌。很多時候運動完人的心情都會放松很多。建議早晚慢跑。堅持一段時間,你的心情會有明顯好轉(zhuǎn)。
第四,找知心朋友聊天。人是社會性動物,需要交流,很多情況跟別人聊天發(fā)泄后就覺得舒暢許多,有時候朋友的一句話也會讓你茅塞頓開,恍然大悟。
近幾年“原生家庭”在各種媒體文章上頻繁出現(xiàn) 這也證明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了 但隨之而來各種說法都有
有的人說這是一些自身實力不夠的人失敗的借口
有的人說這是無法跨越的障礙
前者沒有經(jīng)歷 后者無法突破
首先 原生家庭帶來的一切 都是你無法消除的
包括習慣 傷害 快樂都一樣沒辦法彌補或者消除
我們能做的就是了解清楚自己自身一些行為的軌跡 能通過自己的原生家庭掌握自我行為的根源 這樣能讓我們更加針對自己的弱點去改正自己沒辦法突破的壞習慣
很遺憾我們成年后不管再怎么努力也無法真正擺脫掉原生家庭帶來的陰影 那是鑲嵌在我們潛意識里面的自卑也好自私也罷
但我們能做的是了解一切的根源之后 更好地約束自己的言行作為
以前的事情我們無法改變 至少余下的人生我們要自己好好把握
原生家庭,指出生以后,結(jié)婚前這一段時間家庭,對一個人的人格、品德、習慣、價值觀念、認知、見識、格局等形成至關(guān)重要,好的原生家庭的確可以成就一生,糟糕的原生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傷痛需要一輩子糾正、治愈,原生家庭子女不能選擇的,貧窮家庭父母從小對子女灌輸?shù)母鞣N觀念基本上都是錯誤的,父母因為生活壓力大,往往有不安全感,對未來沒有期望和規(guī)劃,選擇了快速、簡單最能麻痹、滿足自己的吃和性,沒有節(jié)制的放縱,病從口入,早早病痛纏身,接二連三的生育,這種惡性循環(huán)很難打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