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青蘋果原產(chǎn)地在印度,又名忍冬,#頭條三農(nóng)#在我們煙臺市招遠有四十年的種植歷史,陽歷十月份成熟,口味甘甜、無酸、濃香,釆收后容易發(fā)面。#鄉(xiāng)村記憶#
果樹樹勢中庸,易成花,早果性好,豐產(chǎn),適合免套袋種植,但是免套袋管理要注意藥的持效期,并噴藥均勻,防止果灰的發(fā)生,因為套袋管理不論是紙袋還是膜袋,結(jié)出的蘋果,外觀和內(nèi)在品質(zhì)(糖分香味),都達不到印度青蘋果應(yīng)有的特點,同期釆收免套袋的印度青蘋果糖份在十六個以上,套袋的只有十三四個。#金都招遠#
但是枝干易發(fā)粗皮病,細弱的枝條易枯死,所以說育種很少用印度青做為親本。
青蘋果也得老了變黃才能取種
印度青蘋果優(yōu)點有這幾種大家看一下
這種蘋果的品種名稱叫,印度青”,是以前中國蘋果的主要栽培品種。印度青蘋果源于印度,由于蘋果渾身青色,所以被叫成“印度青”。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時候,印度青蘋果就已經(jīng)傳入到了中國,并在中國進行了廣泛種植。
可以說,印度青蘋果是中國蘋果種植最古老的品種之一了,比起紅富士蘋果要早很多年。
印度青蘋果最早是作為傳粉樹引進中國的,是用來給其它果樹授粉的,但是作為授粉樹它的優(yōu)勢卻很不明顯。
不過,印度青蘋果自身所結(jié)的蘋果則有著明顯的優(yōu)勢。
印度青蘋果的第一大優(yōu)勢就是甜!
當(dāng)時的印度青蘋果號稱是“最甜的蘋果品種”,蘋果的糖度可以達到18.98。在那時候,甜口的蘋果市場需求量要遠遠高過酸甜口的蘋果市場需求量。這也是印度青蘋果能受到那個年代消費者熱捧的一大原因。
印度青蘋果的第二大優(yōu)勢就是硬度高,耐貯藏,耐運輸。
印度青蘋果的硬度極高。剛剛成熟摘下來的印度青蘋果,吃起來果肉硬且艮,可以長距離的運輸。
印度青在貯藏的過程中,如果不放在冷庫中,它的果肉會漸漸變軟變粉,而且糖度也會隨著貯藏時間逐漸上升。很多人都說,蘋果放幾天才好吃,說得那個品種就是印度青蘋果。
印度青蘋果在10月中旬左右成熟,和如今的紅富士蘋果成熟時間相差無幾。在普通貯藏環(huán)境下,印度青蘋果也能貯藏3-5個月之久,幾乎屬于蘋果中最耐貯藏的蘋果品種之一了。
有了這幾大優(yōu)勢,讓印度青蘋果當(dāng)年火遍了中國大地,成了一代人兒時的記憶。
?
但為什么印度青蘋果后來幾乎徹底消失了呢?
復(fù)雜的來講,這可能要說很多很多。簡單的來講,只有三個字——“紅富士”。
當(dāng)日本的紅富士蘋果引進中國后,印度青蘋果很快就被迫退隱江湖了。無論是當(dāng)時果農(nóng)的種植選擇,還是當(dāng)時的水果消費者的口味選擇,青睞紅富士的人要比青睞印度青的多很多。
對比一下,印度青和紅富士。
從成熟時間上,可以看出來,印度青跟紅富士簡直是天生的死敵,都是中晚熟的蘋果品種,同一個蘋果銷售季節(jié)中,怎么能容得下兩只老虎?
在貯藏時間上,兩者棋逢對手。在糖度上,印度青占優(yōu)勢。
但在美觀、上檔次、結(jié)果周期方面,紅富士要遠遠勝過印度青。
紅富士剛剛推向市場的時候,尤其是過年時,買兩個紅彤彤的紅富士,遠遠要比買二斤印度青更讓人覺得“舒心”。
坦白的說,印度青敗給紅富士,很大程度上,是敗在了顏值上。畢竟,80年代以后,吃飽喝足了,就進入了一個看臉的時代。
在時代的浪潮下,紅富士一往無前,印度青一敗涂地,到最后幾乎消失的無影無蹤。
?
不過,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莫欺蘋果丑!
隨著近年來消費的進一步升級,紅富士蘋果漸漸讓一部分消費者吃膩,市場漸漸的開始追求“差異化”。
作為遠古時代的蘋果大神,作為兒時的回憶,在市場的呼喚下,印度青蘋果又開始“卷土重來”,出現(xiàn)在了消費者的面前。
雖然目前,印度青蘋果只是作為一種“兒時的回憶”來進行銷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