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年糕。

南方人過年比較喜歡回家串門。一般在福建都是在外打拼難得回去聚在一起。北方過年主要天氣比較冷出去的比較少主要體現(xiàn)在吃的方面。

主要還是根據(jù)地域來區(qū)分菜品的,每個省份各有不同,不過北方通用的餃子和南方通用的湯圓年糕應該是兩者最大的區(qū)別了。

北方由于歷來的京畿要地,華夏漢文明文化的發(fā)源之根,所以大同小異。而且有春節(jié)民俗象征--餃子。餃子是漢朝張仲景發(fā)明并逐漸演化成的民俗民食。
南方就復雜了,百越文化受漢文明文化影響的傳承。吳越、揚越、東甌、閩越、南越、西甌、駱越等等眾多越族支系,南南不同,沒有什么特定的民俗飲食象征,沒有飲食文化主線。

餃子和湯圓
在大年初一,南北方有很大差別
南方吃湯圓
北方吃餃子
這是最大的區(qū)別
《湯圓》是中國漢族的代表小吃之一,歷史十分悠久。湯圓起源于宋朝,當時明州(現(xiàn)寧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的食品,即用黑芝麻、豬油、白砂糖為原料,首先把黑芝麻磨制成粉末狀,然后豬油、白砂糖相繼放入混合物揉成團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圓形,煮熟后,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來有的地區(qū)把“浮元子”改稱元宵。元宵象征合家團圓,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萬事如意。湯圓的種類繁多,根據(jù)中國各地的飲食文化不同制作方法和用料都不盡相同。大部分南方人家習慣在春節(jié)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進湯圓的傳統(tǒng)習俗。
《餃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南陽人醫(yī)圣張仲景首先發(fā)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tǒng)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jié)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多用面皮包餡水煮而成。
湯圓在北方,都是正月十五才必須吃的
但在南方,正月初一是必須吃湯圓的
我是北方人,在全國各地工作過很多年,一般過年都是回家過的,但是有一年過年是在南方一個同事家里過的,三十晚上我們玩了一夜的牌,早上同事的媽媽起來,我們都給老人家拜年,老人家非常高興,幽默的說,你們玩了一夜的牌,辛苦了,今天是大年初一,給你們煮湯圓吃!
當時我說我們北方大年初一都是吃餃子,你們怎么吃湯圓吶?
老人家說,南北方這個習俗上是有些不一樣的,我們南方大年初一都是吃湯圓的哦!
那年我才20出頭,長見識了哈哈







可能南方的菜更多的會精致一些吧。還是和當?shù)氐奶禺a(chǎn)有關。但最大的不同還是北方的年飯里少不了餃子。估計南方?jīng)]有吧。

北方過年主要是以面食為主,通常是全家一起包餃子,各種餡料,根據(jù)個人口味。而南方則主食米飯,全家整個提前幾天忙,準備自家拿手食物,精心加工制作,低溫存放。以備親朋好友,上門拜年忙不過來。

最大的區(qū)別應該是北方餃子南方湯圓吧,我們這邊年三十年夜飯就是餃子,三十下午全家圍在一起,包餃子,炸帶魚,炸丸子,晚上吃餃子,第二天一早起來吃餃子,拜年,中午才是大魚大肉那樣

北方吃的是北方人,南方吃的是南方人。

北方吃面食得多,南方吃米糕啥的多。

北方以面食為主 南方以米食為主
這都是因南北兩地的氣候物產(chǎn)不同
長期以來形成的飲食文化差異。
- 下一篇:你們覺得電磁爐炒的菜好吃嗎?
- 上一篇:為什么感覺智商超群的人容易患精神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