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芪的真?zhèn)舞b別
我國藥典規(guī)定,黃芪屬植物膜莢黃芪和蒙古黃芪的干燥根均為正品黃芪,而黃芪的偽品多為棉葵科植物草棉(陸地棉)的干燥根。二者功效雖部分相同,但并不完全一致,且棉花根溶液能迅速引起睪酮、肝、腎、肌肉組織的損害。
黃芪性狀:黃芪根呈圓柱形,極少有分枝,上粗下細,長10~2250px,直徑1~3.5c,表面灰黃色或淡棕褐色,有不規(guī)則縱皺及橫向皮孔。質(zhì)硬略韌,斷面纖維性帶綿毛狀,并顯粉性,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色,有菊花心,顯放射狀紋理及裂隙。氣微,嚼之豆腥氣,味微甘。
棉花根性狀:棉花根呈圓柱形,下部有小枝,上粗下細,長15~35cm,粗1~2 cm,表面淡棕色,帶有縱長線紋。質(zhì)硬,不易折,斷面皮部呈強韌纖維,內(nèi)皮為纖維層,易與外層分離,淡白色。氣微弱,味微辛辣。
黃芪的活性成分及作用
黃芪主要包括黃芪多糖、黃芪皂苷、黃芪黃酮類化合物等68種有效化學成分,其中黃芪多糖在免疫性疾病、血液病、內(nèi)分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獨特的生物活性,且細胞毒性極低;三萜皂苷類具有強心、抗炎、抑制膠原合成等作用;黃芪黃酮類物質(zhì)對于細胞保護、心律失常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有很好的應(yīng)用前景。
黃芪可補氣固表,托毒排膿,利尿,生肌。用于氣虛乏力、久瀉脫肛、自汗、水腫、子官脫垂、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瘡口久不愈合。但表實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后熱毒尚盛等實證,以及陰虛陽亢者,均須禁服。
黃芪的常見做法
當歸黃芪烏雞湯:烏雞肉250克、當歸5克、炙黃芪25克。烏雞肉洗凈切塊,當歸、黃芪洗凈,一齊置瓦鍋內(nèi),加水適量,文火煮熟。調(diào)味即可食用。
黃芪大棗粥:先水煎黨參、黃芪。慢火煮40分鐘后,去藥渣留汁,入大米、大棗共煮成粥即可。每日1劑,分1-2次服食,7天為一療程。

這是真正的野生黃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