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有孩子的那天起,父母這個角色就一直伴隨著孩子。孩子每天健健康康的就是為人父母的一種寄托。當孩子受到傷害,父母是第一個感到不安與難過的人,時時刻刻想為孩子分憂解難。為人子女,應當孝敬父母,尊重父母。雖然現(xiàn)在年齡很小,總有一天也會為人父母的,你現(xiàn)在對父母就越來越淡,當老時你的子女也用同樣的方式對待,身為長輩的你做何感想呢?
這一生中能夠跟父母生活在一起是一種緣份。有的人從小失去父母,多渴望有父母陪在身邊的溫暖感覺,哪怕只有一點點也知足。而另有一些人身在福中不知福,每天嫌這嫌那個的,都不懂得孝順,是做人的一種太無知形為。
孩子對父母不會越來越淡,只是每個成長階段所須的心理要求不同而已,那份親情是割舍不斷的。
處于少兒時期的孩子對父母的感情最為熱情。由于什么事都不懂,膽子也小,日常生活還不能完全自理,所以想吃好吃的東西,需要父母時,就油嘴滑舌的。想玩的時候,父母吩咐什么就做什么,表現(xiàn)得特別勤勞,希望通過勞動來實現(xiàn)。
處于青少年時的感情最為叛逆,由于各方面都成熟,再加上同伴的來往接觸,父母不再是一種依靠。有時父母勸都敢頂撞父母,沒大沒小,任性自大,這時對父母都有種越來越淡的感覺。
到了中年時期,對父母則升級為一種贍養(yǎng)的義務對象。有時受家庭等各方面影響,久而久之這情也跟著發(fā)生改變。子女為了不想讓父母再操心,想讓長輩過著舒心無憂的日子所有事都愿一個人扛,在父母眼里,父母會對孩子的所做所為而感到有點淡。
![]()
孩子對父母感情冷淡,一部分是 成長環(huán)境造成的,比如留守兒童, 城市和農(nóng)村都有,農(nóng)村的父母在外打拼,把孩子交給父輩,父輩知識匱乏加上精力有限,對孩子心靈關心不夠,父母和孩子交流也少,久之和父母隔閡越來越大,這樣的孩子長大對父母感情寡淡。城市里,80后,90后貪圖享樂,把孩子交給老人,過著二人世界,我同學中很多這樣,只有周末去父母家看看孩子,還常常抱怨孩子和自己不親。感情是需要時間培養(yǎng)的,這話放在哪里都對。
一部分是青春期改變,青春期時,孩子世界觀價值觀初步形成,個別孩子受環(huán)境影響變得固執(zhí)偏激,自以為是,這時家長處理不好,往往造成很深的隔閡。我有個同事,家里是女孩,因為在學校早戀這件事,家長配合學校批評孩子,孩子對父母心生怨恨,幾年不和父母說話,長大了也很少回來,其實,父母錯了,女孩沒有早戀,只是和男孩說話多些,被班里同學起哄說成早戀。
最后一部分,我認為最可怕,這部分人缺少良知,工作后,逐漸認識到錢的重要,可原生家庭滿足不了自己的欲望,就憎恨起了父母,憎恨他們的無能,逐漸疏遠他們。我表哥就是這種人,小時候家里千般嬌寵,長大了卻幾年不回家,電話從來不打,一打就是要錢,想想真可恨,這才是假兒子。大多數(shù)孩子是這樣的。
小時候我們經(jīng)常會被問到這個問題:你是親你爸爸還是親你媽媽。意思是你是和你媽親還是和你爸親。我們經(jīng)常會出于不想傷害一方的心而回答都親。這個問題反映的就是和父母雙方的感情問題。感情是雙向的,你認為誰對你好,誰對你關心,你對誰付出的感情也越多。
所以,現(xiàn)在的孩子感覺父母越來越不關心自己了。孩子感覺越來越不關心父母了。
為什么呢?
以前的家庭
在以前生活沒那么豐富的時候,爸媽工作完回家陪孩子。孩子上學玩回家。家庭之間的關系是一直在磨合碰撞的。
現(xiàn)在的家庭
生活壓力,就業(yè)工作壓力,父母主要的精力都是工作,加班成常態(tài),一天24h,陪在孩子身邊的時間有多少?
現(xiàn)在的孩子學習壓力,白天上學,晚上補習,周末補習?;丶抑蟠蛴螒颍琲pad,即使是有心里話也只是和朋友說。父母成了一個經(jīng)濟的來源,要錢。
關系是相互維護的,并不是說現(xiàn)在的感情越來越淡了,而是你對于孩子的呵護的方式是怎樣的?環(huán)境是怎樣的?如何在這個教育背景下,生活背景下維護你們之前的感情,這才是問題所在。
很想知道提問題的朋友為何有感而發(fā),是否也身為父母,想到曾經(jīng)那個時代和父母關系的相處?還是現(xiàn)在正在經(jīng)受著這種困惑?
首先,想告訴您,現(xiàn)在的孩子和父母的關系不一定都是越來越淡,也有非常緊密的。而您所感慨的也可能是其中的一個社會現(xiàn)象。
![]()
其次,也可能是有些孩子正處在青春叛逆期,當她/他開始進行自我認同的時候,可能會刻意和父母保持距離,不希望父母過多干涉自己的生活。以前可能會經(jīng)常和父母談論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而現(xiàn)在他們開始有自己的主意自己的朋友圈,甚至對父母不再崇拜,這讓父母可能一時無法接受,以前言聽計從/嘴甜乖巧的孩子怎么會說不理就不理,甚至還會產(chǎn)生沖突,和父母的交流更是越來越少。
![]()
答者:暖心理咨詢師吳燕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
我想,得先問問父母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時期時你的陪伴是否足夠?
孩子的第一個叛逆期 (2~4歲)
這時候的他開始發(fā)展自我意識及自我認同感,需要父母多加的呵護與陪伴,畢竟這時候孩子還有很多事情無法獨力完成,常會有挫折感產(chǎn)生,這時候父母在嗎?
孩子的第二個叛逆期 (6~8歲)
孩子開始上學后,接受的刺激原變多了,這個階段也正是他價值觀形成的最重要階段。這時候的父母也不能缺席,因為你要引導他分辨是非善惡、處事的原則與方法,在打底之外,要開始琢磨他的品性。
孩子的第三個叛逆期 (14~16歲)
這就是我們都熟悉的青春期叛逆了!這時候的孩子因為生理變化,賀爾蒙作祟,很多時候連他們也搞不清楚自己為何會心情郁悶難收拾,每個孩子都像活火山一般,隨即都有爆發(fā)的可能!這時期的孩子,最需要的是被理解以及協(xié)助他發(fā)展個人志趣,讓他的生活有明確目標,產(chǎn)生積極正向感,這時候父母的角色更不能少。
父母除了上述三個孩子重要的叛逆期需要陪伴外,其實做父母是一輩子的功課!每個階段的角色不盡然相同,但是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我們隨時都在。如果親子之間能創(chuàng)造出這樣的緊密鏈結(jié)關系,你覺得感情還會變淡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