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論語·庸也篇》中確實提到孔子在說起冉雍時,曾這樣評價他:“雍也可使南面?!比绻覀冇辛私馊接旱臑槿耍⒗斫狻澳厦妗钡囊馑?,不難看出這個評價當(dāng)然是在夸冉雍。
冉雍字仲弓,位列孔門十哲之一,他和與冉耕(伯牛)、冉求(子有)一起被世人稱作“一門三賢”,戰(zhàn)國儒學(xué)集大成者荀子就對冉雍評價頗高,贊揚他是“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的大儒。除了世人對冉雍的交口稱贊,孔子本人對這位徒弟也不乏溢美之詞,相傳孔子曾直白地夸過他“賢哉雍也,過人遠(yuǎn)也。”即冉雍的賢良是很多人望塵莫及的。
相較于“賢哉雍也,過人遠(yuǎn)也”的夸贊,“可使南面”就顯得隱晦很多,這是由中國古今文化差異造成的。若非正式場合,現(xiàn)代人對方向的寓意并沒有古人那么敏感。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面朝南的方向為尊位,自古以來就有“南面稱孤”的說法,其中“孤”是很多朝代里君王的自稱,因此這個說法大意為:坐北面朝南的一般是君主。與以南為尊相反的是:北這個方向常含有臣服于他人的意思,比如形容一個人戰(zhàn)敗叫做“敗北”。
南和北兩個不同的方位,界定了人與人之間身份的尊卑之別。古代以南為尊的文化主要跟古代中國地理位置有關(guān)。眾所周知,太陽在地球上的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從地理上來看中國位于北半球,而古代華夏文明的發(fā)源地主要在長江以北、北回歸線以北,這就決定了古人看到的太陽都在偏南方向,所有建筑基本上都是南面的陽光更充足,于是就有了以南為尊的說法。
既然南邊是尊位,古代天子、諸侯、官員聽政都是面朝南的方向,所以孔子評價冉雍“可使南面”的意思是說冉雍可以去做官、治理國家?!皩W(xué)而優(yōu)則仕”是孔子的教育理念之一,只有求學(xué)表現(xiàn)非常優(yōu)秀的人才有資格進入仕途,因此孔子說冉雍有治國之才是相當(dāng)高的評價。事實上,孔子對冉雍的夸獎也并沒有言過其實,因為在歷史上冉雍也確實做過魯國權(quán)臣季私邑的長官,再次證明了孔子看人眼光之準(zhǔn)。
作者:高遠(yuǎn)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這是什么意思呢,翻譯成現(xiàn)代文就是孔子說,冉雍可以面向南面,有的翻譯成冉雍可以做官,但最貼切的意思是,冉雍有帝王之才,因為古代只有天子、諸侯和相國宰相可以坐北朝南。所以孔子說"雍也可使南面"這句話,明顯是在夸自己的弟子冉雍。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有被稱作道德學(xué)問第一的顏回、三軍統(tǒng)帥的子路、行政首相的冉求、國之重器的子貢,還有就是帝王之才的冉雍。由此可見孔子的選材不拘一格,他注重的是學(xué)問和修養(yǎng)而非家庭出身。
冉雍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父親是個賤人,他的后母公西氏知書達理,她將冉耕、冉雍和冉求三兄弟送到孔子那里求學(xué)。孔子問六歲的冉雍:"你的志向是什么?"他回答說:"堯和舜這樣圣賢的人都不在了,可圣賢之道還很漫長,我愿意把它發(fā)揚光大。"聽他這樣說,孔子非常高興:"我的思想學(xué)說后傳有人了。"冉雍的出身導(dǎo)致他難免自卑心理,孔子用有教無類的方法,因材施教,他鼓勵冉雍,只要你的學(xué)業(yè)有成就,社會就不會因為你的出身地位低下而拋棄你。在孔子的教育鼓勵下,冉雍進步非???,而且成為孔子門下最有成就的弟子之一。孔子那么多弟子,一生只公開推薦過一位學(xué)生,那就是冉雍??鬃铀狼埃偌牡茏诱f:"我們?nèi)寮业乃枷牒蛯W(xué)說,將來靠誰繼承和發(fā)展呢?我看只有冉雍才能辦好這件事,因為他是個大賢人,他的德行、言語、政事、文學(xué)都遠(yuǎn)遠(yuǎn)超過了曾參。"
孔子倡導(dǎo)"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個,曾帶領(lǐng)部分弟子周游列國十三年,冉雍就是其中之一。
孔子死后,冉雍恐怕儒家學(xué)說失傳,與閔子諸賢共同著說《論語》120篇,據(jù)史載,冉雍是這本傳世之作的主要編輯者,其論語兩個字就是冉雍所題。
![]()
你好,這里是“陽明悟行學(xué)宮”很高興看到你的問題:下面我說說我的觀點,歡迎指點討論。
個人簡介
冉雍,春秋末魯國人,孔丘之弟子。其父聞孔子在家設(shè)教,“命三子往從學(xué)焉?!比接核炫c哥(冉耕)弟(冉求)一起到孔子門下從學(xué),成為孔子最早的一批學(xué)生。弟兄三人因品學(xué)兼優(yōu),均被列入“孔門十哲”,世稱“一門三賢?!?/p>
孔子曾當(dāng)面鼓勵他:“你雖出身低微,但只要好好學(xué)習(xí),一定有出頭之日!”冉雍學(xué)成后,曾做過季氏私邑的長官。他主張“以德化民”,為政“居敬行簡”。但三個月后,冉雍因季氏“諫不能盡行,言不能盡聽,遂辭去?!?/p>
辭官后,他重返孔門,“復(fù)從孔子,居則以處,行則以游,師文終身?!笨鬃訉ζ湓u價極高,贊其“雍也可使南面(即任一方長官)”。且稱“賢哉雍也,過人遠(yuǎn)也!”
孔子去世后,冉雍擔(dān)心圣道失傳,遂與閔子等諸賢共著《論語》120篇,自己獨著6篇(惜毀于秦國)。唐玄宗時,追封他為薛侯,宋加封其為下邳公和薛公,明改稱其“先賢冉子”。冉魏政權(quán)的創(chuàng)始人、傳言發(fā)布《殺胡令》的冉閔,即為其44世孫。
評價賞析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孔子說,冉雍有擔(dān)任地方首長的能力。
《雍也》是論語的第六章。前面四章是論語總體理論體系,是為體;后面章節(jié)都為用。第五章《公冶長》主要以人物品評方式,來說明具體理論的應(yīng)用,重點在于如何提升自我修養(yǎng)達到仁德之道;第六章《雍也》則重點在于為政和社會治理問題。
冉雍,也是孔子門下有名的弟子,名列孔門十哲。在孔子門下,可謂人才云集,各有勝場。子路慷慨好義,勇氣過人,是為軍事統(tǒng)帥人才(各言爾志非常典型);子貢被譽為胡璉,居于廟堂之上,經(jīng)濟外交無所不通,是為內(nèi)政管理專家;而冉雍,孔子認(rèn)為他可以獨擋一面,作為地方主官為政一方。據(jù)傳,冉雍家境貧寒,門第卑微。但這并不影響孔夫子對冉雍的評價和肯定??墒鼓厦妫⒉皇敲婺隙?,而且有一個“使”字,故而并不是說冉雍可以當(dāng)皇帝,而是可以作為地方首長的合適候選。在我國大一統(tǒng)的歷史上,多次有過文字獄,文字談到南面這個詞,可能總會擔(dān)心被人以為圖謀不軌而有顛覆之心。但孔夫子講得很清楚,可使,是說這個人可用,但終究還是為使的人服務(wù)的。
為什么是冉雍具備為政一方的能力,而不是其他的孔門弟子?本人理解,首先每個人的特質(zhì)不同,興趣志向差異很大。以子路為例,他是那種勇往直前、義氣至上的性格,這種特質(zhì),作為軍事統(tǒng)帥是很適合的,但作為地方首長,則很有可能失之于燥,什么事都做得太急;比如顏回,是一個德行很高、修養(yǎng)很好的人,作為楷模是極佳的,但若為行政首長,恐怕他對世俗民間的發(fā)展經(jīng)濟、扶助民生沒有多大興趣。但冉雍應(yīng)該是當(dāng)官為政是有志向和追求的。其次,當(dāng)一把手需要綜合能力,特別是統(tǒng)籌能力和協(xié)調(diào)能力。一個地方也好,一個單位也罷,必然涉及方方面面,作為一把手,就是綜合統(tǒng)籌各個方面。每一個方面出問題,最終都是一把手的問題;把每一個方面擰在一起來,也需要非凡的能力,以及適當(dāng)?shù)牟呗裕@種綜合能力的取得,不經(jīng)過多個崗位的長時間歷練絕不可能。第三,一把手的決策擔(dān)當(dāng)是最重要的素質(zhì)。專家和決策者最重要的區(qū)別是,誰來負(fù)責(zé)。不在決策者的位置,不能真正了解決策的風(fēng)險。因此,決策敢決策,才能抓住機會,把握局勢;但莽撞決策,也可能造成重大難以挽回的風(fēng)險。所以,當(dāng)一把手要有承擔(dān)風(fēng)險的心理承受能力,更要有敢于冒一定風(fēng)險的膽魄。
回到本章??鬃诱f冉雍可使南面,最根本的是他的德行、修養(yǎng)、才識、膽魄,乃至于為人處世的能力,都具備為政的基本條件。這是傳統(tǒng)思想內(nèi)圣外王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本章作為開頭,連接上一篇公冶長的含義所在。
是夸獎。
可使南面。
使,出使。
南面,《呂氏春秋·士容》里說“南面稱寡”,這里的“南面”,也就是君主的代詞。
“雍也可使南面”,這是孔子夸獎冉雍的禮法舉止,是說冉雍的行為舉止,已經(jīng)可以出使別國,而不會令本國的君主蒙羞。
孔子很講究禮法那套玩意,很著名,席子不擺正了不坐,肉不割成正方形不吃。在孔子來講,他認(rèn)為這是上流人士應(yīng)該具備的基本禮儀。
冉雍是什么人?冉雍出身貧寒,并非上流社會的貴族。換句話說,冉雍原本的行事舉止在孔子看來肯定是一塌糊涂。
之后經(jīng)過學(xué)習(xí),冉雍長進了,坐也有個坐樣,站也有個站樣了,也是席子不擺正了不坐,肉不割成正方形不吃了,這在孔子看來,就是冉雍熟練掌握了裝13的技能,具備孔子心中那種禮儀風(fēng)范了。
于是孔子說,“雍也可使南面”。冉雍已經(jīng)長進到可以作為使臣了。
可以去見君主,不會冒犯君主、砸上流社會人士的牌子;可以為君主出使別國,作為使者,代表了本國的君主,而冉雍過去雖然出身貧寒一副沒溜的模樣,但是現(xiàn)在他很有范兒了,不會令本國的君主丟臉。
所以,“雍也可使南面”的確是孔子對冉雍的夸獎,是對冉雍的進步的肯定。當(dāng)然,這也是量度冉雍之才,認(rèn)為冉雍不僅是禮儀方面,政治理念方面也已經(jīng)成功被自己被洗腦了,可以去碎碎念,給君主添堵了。
萬幸,冉雍不擅辯,不然他可能得死在孔子前頭。
孔子說冉庸:“冉雍之德行,可以做一國之君。”南面,是南面稱王,人君之位??梢阅厦鏋橥?,這是孔子給冉雍的評價,也是他從來沒有給過其他任何弟子的最高評價??鬃优R終前還在弟子們面前夸冉雍說:“賢哉雍也,過人遠(yuǎn)也。”
冉雍以什么德行,能夠被孔子譽為可以南面為王呢?四個字,就是下一句他自己說的:“居敬而行簡。”
“居敬”,持身恭敬,敬天、敬地、敬人、敬事。做什么就敬什么。出處在這里,后來成為儒家重要的價值觀,比如朱熹說的讀書法:居敬持志。要敬那書,把心貼在書冊上,逐字逐句地讀。持志,是志有定向,朱熹說:“立志不定,如何讀書?”
“行簡”,臨下以簡,御眾以寬,是治理國家,行事簡略不煩瑣,就像現(xiàn)在說的,法不禁止皆可為,讓人民得自由,得自在,得自治。這就是以德化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儒家的思想,都是嚴(yán)以律己,寬以待人,萬事都是要求自己??鬃诱f冉庸可以南面為王。其實孔子他本人,也只能南面為王。他若做了天子,自可施展自己的主張。他若做宰相,每天叨叨讓君王做圣人,哪個君王受得了呢?
荀子評價說:“圣人之得勢者,舜、禹是也。圣人之不得勢者,仲尼、子弓是也。”子弓,就是仲弓,就是冉雍。舜、禹都是圣人,禪讓而得位??鬃印⑷接?,就沒有機制讓他們得到君位了。荀子對冉雍的評價也不得了,把他和舜、大禹、孔子相提并論了。
冉雍后來得到機會,被聘為季氏家宰。他也滿心歡喜,想施展抱負(fù)??鬃佣颊f“汝思老其家”,你簡直是想給他干一輩子,老死在他家呀!但是,“仕三月,是待以禮貌,而諫不能盡行,言不能盡聽,遂辭去,復(fù)從孔子。居則以處,行則以游,師文終身?!奔臼蠈λ茏鹬囟Y貌,但是并不聽他的。他就干了三個月,還是回到老師處,終身和孔子待在一起做學(xué)問了。
“仲弓問子桑伯子”。冉雍看老師說他能南面為王,便問老師覺得子桑伯子這個人怎么樣,因為他知道老師也很欣賞子桑伯子。子桑伯子,是魯國隱士,頗有賢名??鬃诱f:“可也,簡。”他也不錯,也有寬簡之風(fēng)。
“仲弓曰:‘居敬而行簡,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這里“大”,就是“太”。冉雍不認(rèn)同,說:居敬而持簡,來治理人民,那是可以的。像子桑伯子那樣,居簡而持簡,那就太簡了吧?
子桑伯子的居簡持簡是什么意思呢,他對別人簡,對自己也簡。他是個隱士,也是個狂士,頗有一些后來的魏晉之風(fēng)。孔子欣賞他,尊重他,去見他,他都不穿衣服,光著身子跟孔子相見??鬃拥牡茏觽儾桓吲d,說這樣的人,老師您去見他干啥?孔子說:“其質(zhì)美而無文,吾欲說而文之。”這個人啊,品質(zhì)很好!就是沒有禮儀修養(yǎng),我想幫助他提高啊!
孔子走了,那邊廂,子桑伯子的弟子們也很不爽,問老師:這酸老頭,您接見他干啥?子桑伯子說:“其質(zhì)美而文繁,吾欲說而去其文。”這人不錯!就是規(guī)矩太多!我想幫他修理修理!
所以孔子和子桑伯子呢,是相互欣賞,又都想用自己的標(biāo)準(zhǔn)改造一下對方。但冉雍認(rèn)為,隱士和君子不是一回事。子桑伯子那樣,只能自己投身于山野,不能做官任事。
一句話:可以放松別人,不能放松自己。
孔子說:對!冉雍你說得對。
《雍也篇·第六》第一節(jié)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南”字本義為用草繩懸掛進行敲擊可產(chǎn)生弘大聲音的方形器物,特指大鐘。
有的甲骨文中間加點表示敲擊的錘子。后來改為銅和鐵制。
由此可知,“南”是木鐘或石鐘,后來成為一種樂器。遠(yuǎn)古時代祭祀這種木鐘或石鐘常常懸掛在宗廟的南方,后來就演變?yōu)榉轿辉~,特指南方,泛指方向。
許慎《說文解字》:“南,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p>
冉雍是孔子的弟子,與冉耕(伯牛)、冉求(子有)皆在孔門十哲之列,世稱“一門三賢”。
《論語注疏》卷5引馬融曰:“雍,(孔門)弟子,仲弓名,姓冉。”
冉雍在孔門弟子中以德行著稱,孔子對其評價極高。
孔子臨終時在弟子們面前夸獎他說:“賢哉雍也,過人遠(yuǎn)也。”冉雍曾做過季氏私邑的長官,他為政“居敬行簡”,主張“以德化民”。
但是在季氏“仕三月,是待以禮貌,而諫不能盡行,言不能盡聽,遂辭去,復(fù)從孔子。居則以處,行則以游,師文終身”。
南面:古代以面南為尊,天子、諸侯和官員聽政都是面南而坐。
所以,這里孔子是說可以讓冉雍去從政做官,治理國家。
譯成現(xiàn)代意為:孔子說:“冉雍這個人,可以讓他去做官。
子謂仲弓(仲弓即冉雍),曰:“犁牛之子騂(xìng)且角,雖欲無用,山川其舍諸?”
孔子提到仲弓,說道:“犁牛的牛犢長著紅色的毛和周正的角,即使不想用它來作祭品,山川難道會舍棄它嗎?”
孔子認(rèn)為冉雍雖然出身不好,但本人是個非常合格的人才,有眼光的領(lǐng)導(dǎo)人一定會看上他的。
犁牛是長著雜毛的一般耕牛,用來比喻冉雍的父親,冉雍的父親是失去貴族身份的“賤人”,品貭也不太好;骍是一身飩正紅毛且長著漂亮牛角小牛犢,是當(dāng)時重大祭祀必用的犧牲品,用來比喻冉雍。當(dāng)時祭祀名山大川一定要有牛。
【原文】12.2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敝俟唬骸坝弘m不敏,請事斯語矣。”【譯文】仲弓問怎樣做才是仁??鬃诱f:“出門會客如同去會見貴賓,使喚百姓如同去進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認(rèn)真嚴(yán)肅。)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強加于別人;在朝廷上沒有怨恨;在家里也沒有怨恨?!敝俟f:“我雖然笨,也要照您的話去做?!蔽业睦斫猓涸凇稙檎返?-8兩段,我們談到了“敬”和“色難”, 怎樣做到“敬”和“色難”?首先要自己無怨、其次是以己度人、第三是“端”。說到端,我免不了又要說到“尊嚴(yán)和面子”:你自己要面子時、也一定要給人留面子。同時再抬頭看看天上的鬼神,如果能再給它們留點面子,這才好、這才能稱得上端。仲弓就是《雍也》中的雍,也就是他,在《雍也》1段中提出了“居敬而行簡”的概念。也在那一段,孔子說他“可使南面”。上一段我才說“為政由民”,本段卻拉出一個“官”來。這是怎么回事?讓我們再想想《八佾》最后的兩個詞:“小國寡民”、 “無為而治”。小國不是無國,無為還要有個位子?!墩撜Z》提出了“為政由民”,但并不能就此認(rèn)定:論語的體系里沒有官?!翱墒鼓厦妗钡摹笆埂弊指嬖V我們:論語有官,但論語里的官是被民“使”的。也就是說,到了這里,我們的官已經(jīng)完成從“管理型”到“服務(wù)型”的轉(zhuǎn)變?!爸俟瓎柸省?,仁是一條路、一條前進的路。所以仲弓當(dāng)官,他并不是想開“論語的倒車”,而是想“怎么向理想更進一步”。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這里講的還是一個“敬”字:敬民。在說到“使民如承大祭”時,我們不妨在此與老子的一句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做個比較。芻狗是什么?是草狗;草狗又是什么?《莊子》將“草狗”與“土龍”相并列,由此我們可看出:“草狗”與“土龍”相似,都是神或神的代表(就象現(xiàn)在廟里的神像)。區(qū)別在于:它們一個是草菩薩、一個是泥菩薩!把芻狗視為豬狗是現(xiàn)代人的創(chuàng)造,如同把木雞變成呆雞一樣(見《莊子》“呆若木雞”)。所謂大賓,就是地位高過你的賓客;所謂大祭,就是敬大神。由此可以看出:在雍的信仰中,他把民放到了非常高的地步?!凹核挥?,勿施于人”談官的主動性:服務(wù)型的官、也是要做事的——用現(xiàn)代的官話來說,叫“施政”。在他施政的時候,就要考慮一下,被施政人要不要他施的政?——不受控制的“施政” 權(quán)很可怕!先談官本7a64e4b893e5b19e31333330353436位。在中國,官本位源遠(yuǎn)流長,但不知道你們想沒想過一個問題:官、是從哪里來的?通常,我們的官都是大官派來的,大官是由更大的官任命的,……最大最大的官呢?最大的官是皇帝,他的官是哪來的呢?皇帝自稱天子,意思是“天的兒子”、他當(dāng)皇帝是“天”叫他當(dāng)?shù)摹F(xiàn)在、這話只有鬼才信。俗話說 “槍桿子里出政權(quán)”,一句話,道出了“官本位”存在的因由。我們不可能通過“槍桿子”消滅掉“槍桿子里出的政權(quán)”!要想消滅它,只有用另外的一句話:“得民心者得天下”?!暗妹裥恼叩锰煜隆边@句話,講的不是官本位,而是民本位。我們通過它來理解“在邦無怨,在家無怨。”“在邦無怨”,民用你了,把你提到了官的位置——這里的官是要做事、為民服務(wù)的,所以有人不想做很正常。但對于雍來說,他不能埋怨、要勇于做事?!霸诩覠o怨”,事做完了,民不要你了,把你丟到家里去,在這時,人們通常是會埋怨(說什么“過河拆橋”、“吃水忘了挖井人”之類的話)。但對于雍來說,他不能埋怨——求仁得仁,又有何憾!“雍雖不敏,請事斯語。”雍是怎么事的?請結(jié)合《雍也》5段理解“在邦無怨”;《雍也》1段理解“敬”和“在家無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