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福州府志記載:福建沿海在歷史上長期受倭寇侵擾,直到明嘉靖四十二年,民族英雄戚繼光率戚家軍入閩追殲倭寇,不料連日陰雨,軍中不能舉灶,戚繼光便命烤制一種簡單的小餅,用麻繩串起掛在將士身上充當干糧,大大方便了作戰(zhàn),增加士兵的作戰(zhàn)能力,戚家軍將士奮勇作戰(zhàn),屢次重創(chuàng)倭寇,很快就消滅福建沿海的倭寇,換來數十年福建沿海的和平安定。
給大家講講民族英雄戚繼光吧。
他的經歷令人奮進,令人蕩氣回腸,也令人嗟嘆,令人落淚。
![]()
戚繼光出身于軍人世家。他的祖上曾經建立過軍功,戚繼光是官二代,世襲四品山東登州衛(wèi)指揮僉事。
戚繼光的父親名叫戚景通,是個清官,家中一貧如洗。 戚繼光長大成人,到十七歲時,要去京城辦理承襲父職的手續(xù),家里貧窮到連路費都湊不起來,就賣掉了祖上的宅子。
明朝就是這樣,堂堂四品官啊,如果不貪污腐敗,就靠那點俸祿,只能活成這狀況。同樣類比一下,朱家的皇子皇孫們,最低一階的,待遇也比這強得多。
也不知道朱元璋哪來的臉皮還反腐殺人?
![]()
父親戚景通病逝的時候,“家徒四壁,惟遺川扇一柄、臥內一榻”,當了一輩子四品官,混到死竟然連安葬費都沒攢下,還要全靠戚繼光四處借錢。
嘉靖三十二年,戚繼光被朝廷任命為都指揮僉事正三品,主要負責山東抗倭事宜,從此就開始了波瀾壯闊的抗倭歷程。
戚繼光是個軍事奇才,戰(zhàn)績非常驚人,放到任何一個時代,都是名將的不二人選。
![]()
列一下他曾經獲得過的戰(zhàn)績:
南灣之戰(zhàn):斬倭首281級。戚家軍受傷3人,無陣亡。解救大明百姓1200余人。
臺州花街之戰(zhàn):斬倭首308級,俘倭寇首領2人,其余淹死和未割首級的不計其數。解救大明百姓5000多名,戚家軍犧牲3人。
上峰令之戰(zhàn):全部殲滅倭寇1000余人,解救大明百姓2400余人。 戚家軍陣亡13人。
牛田之戰(zhàn):殺敵698人,戚家軍無陣亡,解救百姓1000余人。
平海衛(wèi)之戰(zhàn):斬2451級,戚家軍犧牲16人。解救大明百姓3000余人。
橫嶼島渡海之戰(zhàn):消滅倭寇1000多名,斬首348級,俘29名。解救百姓800多人。戚家軍犧牲13人。
還有林墩之戰(zhàn)、葛塘之戰(zhàn)、王倉坪之戰(zhàn)、蔡丕嶺之戰(zhàn),大小80余戰(zhàn),全部獲得完勝。
![]()
大家可以發(fā)現,與取得的戰(zhàn)績相比,戚家軍的傷亡簡直小到微不足道。在那個以冷兵器為主要作戰(zhàn)手段的時代,往往殺敵三千,自損八百。而戚家軍的戰(zhàn)損率卻低到令人震驚的地步,不得不讓人敬服。
有人說倭寇戰(zhàn)斗力很弱?瞎說,倭寇其實是十分兇悍的,在戚繼光抗倭之前,曾經有十幾個倭寇就能攻下明朝城池的戰(zhàn)例,還經常出現數十或數百擊潰和追殺明軍千人的場面。
而戚家軍之所以能完勝倭寇,是因為戚繼光重新改革和訓練了一支紀律嚴明,不畏生死,敢打敢拼,戰(zhàn)術高超的軍隊。
![]()
一、軍制合理
戚繼光把世襲兵改為募兵,他招募了一批性情剛烈,勇敢好斗的義烏礦工,把衛(wèi)所制重組為隊、哨的編制。這樣,就能夠對兵員進行精挑細選,軍隊的編制更加靈活,適合于戰(zhàn)場調度。
二、裝備改進
戚繼光改進了所部士兵的裝備,以長牌、藤牌、戚家刀、狼筅組合成十二人為一小隊的鴛鴦陣。以四小隊為一哨,分散聚合都十分靈活,便于部隊的分合與機動作戰(zhàn)。
![]()
三、訓練嚴格,戰(zhàn)術先進
戚繼光根據自己的實戰(zhàn)經驗和訓練方式,總結編寫了《練兵實紀》和《紀效新書》,可以稱得上是古代冷兵器作戰(zhàn)的軍事著作的巔峰。
四、軍紀嚴明,百姓擁護
老百姓深受倭寇之苦,早就盼望著能夠有人來保護和救助他們的苦難。
戚家軍的軍紀十分嚴明,從不騷擾百姓,受到當地民眾的熱愛和擁護。
戚家軍調守薊鎮(zhèn)時,部將胡守仁帶三千浙兵報到,正好下起了大雨,浙兵整齊列隊站立,在大雨中從上午站到傍晚,沒有一個士兵挪動一下位置,無半點懈怠,圍觀者大震。
![]()
按道理,戚家軍如此善戰(zhàn),立下如此大的功勞,應該被朝廷多加褒獎和重用才正確嘛,但在明朝那種制度下,軍人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在大明朝廷的朝臣和言宮的眼中,戚繼光就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奸臣!
朝廷中那些口吐白沫的螃蟹們,開始對戚家軍百般為難。在這種情況下,戚繼光如果還想辦成點實事,就沒有任何辦法獨善其身。
如果還想在這個骯臟的官場上活下去,為老百姓辦點事,想多打幾個勝仗,戚繼光就不得不同流合污。
![]()
送禮送錢送美女,請客請吃請游玩。連戚繼光的好朋友王世貞都批判過戚繼光送給張居正美女、特產和各種禮物,還常常動用軍隊押送。
大明朝廷腐敗墮落,那些手卷圣人詩文,滿嘴仁義道德,腹中淤泥草包之輩,恰恰還控制著戚家軍的糧草,餉銀,軍械,他們什么實事也干不好,也不想干,但他們偏偏對這些辦實事的人百般挑剔,處處為難。
要做點實事也戚繼光也只能這樣,不然屁事也干不成。
戚繼光并沒有把這些投機鉆營用于自己升官發(fā)財,而只是作為保護自已和維持軍隊手段。至于別人怎么評價和指責他,他也無法顧及了。
![]()
終于,戚繼光被彈劾離職了,“領將軍印三十余年,家無余田,惟集書數千卷而已”。
戚繼光的所有收入,無論來源是否正當,都用于了國家防務,軍隊建設和老百姓。而他自己,依然和他父親一樣貧窮。
由于戚繼光曾經改革了軍隊用人和餉糧的制度,這就得罪了很多人。戚繼光又曾經改動了軍隊的裝備制度,又得罪了很多人。
罪名:軍隊、糧餉、武器裝備都要掌握,這難道不是謀反嗎?
連老百姓擁護戚家軍也成了他的一項罪名!
![]()
御史彈劾,內閣擬旨,將戚繼光調任廣東。
戚繼光上書請求致仕,按照一般的規(guī)矩,朝廷應該先進行幾次客套式的挽留,但對戚繼光卻沒有,一紙詔令,罷官!
連他的舊部,也全部都遭到了清洗和排除。
后來,努爾哈赤反叛,戚家軍最后的一支部隊,在薩爾滸之戰(zhàn)中全軍覆沒,而后幾十年,后金軍曾經多次由薊州一帶入關,那就是當年戚家軍的防區(qū)。
戚繼光晚景十分凄涼,他被罷官以后,連退休金都被他忠心效命的大明朝廷剝奪了。他在任上通過各種方式搞到的錢,都用到人際交往,軍隊建設和當地百姓身上了。
戚繼光老了,家窮又患了病,全靠向親友借貸和朋友的接濟勉強生活和看病。萬歷十五年,死于貧病交加。(同年,海瑞也去世了)。
和他的父親去世時一樣,戚繼光的喪葬費也是靠大家湊借的。
![]()
給大家?guī)资灼堇^光的詩:
《韜鈴深處》
小筑漸高枕,憂時舊有盟。
呼樽來揖客,揮塵坐談兵。
云護牙簽滿,星含寶劍橫。
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馬上作》
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
《望闕臺》
十年驅馳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鑾。
繁霜盡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
公元1528年11月12日山東濟寧一個叫魯橋的小鎮(zhèn)一連下了好幾天的雨。這天半夜時分隨著一聲男孩響亮的哭聲雨突然停了,天也亮了。男孩誕生的這戶人家姓戚,是明朝開國將領戚祥的后人,世襲登州衛(wèi)指揮僉事。男孩的父親給剛出生的小嬰兒命名為戚繼光。戚繼光是家中的嫡長子,甚至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是獨子(直到他弟弟戚繼美出生),所以家里一直十分重視他的教育問題,希望他有朝一日光宗耀祖揚名立萬。戚繼光18歲那年寫下了”封侯非吾愿,但愿海波平“的詩句。22歲參加武舉會試時寫的《備俺答策》曾作為內參在兵部廣為傳閱。
隨著東南沿海的倭患日益嚴峻,戚繼光被調至浙江的抗倭前線。公元1555年8月八百倭寇直奔戚繼光的駐地龍山所,而此時戚繼光手下有四千人。盡管在人數上占優(yōu),戚繼光仍不敢大意——他仔細查看地形,設好迎戰(zhàn)、埋伏和接應的人馬后拎槍搭弓準備廝殺。戰(zhàn)斗一開始完全按戚繼光設定的計劃進行:在前鋒誘導下八百倭寇進入伏擊圈。以常理而言:四千對八百,又誘敵成功,勝負本該毫無懸念。可就是這么天衣無縫的計劃愣是讓倭寇把伏擊圈撕開一道口子,戚繼光忙下令追擊從缺口逃出的倭寇??勺分分量芡蝗坏艮D頭殺了回來,明軍反倒成了被追的一方。戚繼光見狀找到一塊高地搭弓射箭將倭寇首領射殺才阻止了部隊的潰退,不過這股倭寇主力未損,幾乎大部逃走。
在經歷和倭寇的首次戰(zhàn)斗后戚繼光擬定了新的練兵計劃并得到浙江巡撫胡宗憲的支持:胡宗憲撥給她三千紹興新兵供其訓練。經戚繼光訓練的新兵在浙西與倭寇的作戰(zhàn)中三戰(zhàn)三捷。然而戚繼光很快發(fā)現了新問題:這群紹興兵常會耍點小聰明——戰(zhàn)前跟將領談條件,談不攏就消極怠工;殺平民、傷兵冒功領賞。戚繼光認識到:除訓練之外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選人。
按明代慣例:部隊和將領之間不是固定的——將領會調任不同的防區(qū),而士兵并不會隨之調走,這主要是為防止將領和士兵形成固定的主從關系,進而出現士兵只知有將領不知有朝廷的情況。按這一慣例而言:戚繼光到了浙江帶什么樣的兵是由上面決定的。但戚繼光慎重思考后向胡宗憲請求自己選兵、練兵,這絕對是要冒政治風險的,但最了解浙江抗倭形勢的胡宗憲還是同意了。
1558年(嘉靖三十七年)戚繼光途經義烏時被一場斗毆驚呆了:確切地說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械斗——是義烏人和鄰縣的永康人為爭奪礦藏資源而展開的械斗——參與這場械斗的至少有上萬人,雙方都是男女老幼齊上陣。在這場械斗中戚繼光發(fā)現:這些人同仇敵愾勇往直前,于是他決定在義烏招兵。為保證兵源質量,他還制定了“四要、四不要”的征兵標準——四要:要標準的農民、要粗壯結實、目光有神、見官府要有點怕的人;四不要:城里人(包括在市井間居住過的人)不要;在官府任過職的不要;長得白的和四十歲以上的不要;膽子小和膽子特別大的不要。按這個嚴格而獨特的征兵原則招上來的兵就是日后威震敵膽的戚家軍。
選好了兵源,接下來要用嚴格的紀律進行訓練。戚繼光規(guī)定:軍隊中檢驗士兵武藝技巧要根據不同兵種對自己不同兵器的學習為主,并且嚴禁士兵學習花法。所謂花法就是說的民間武學。戚繼光認為民間武藝并不適合堂堂大陣,軍隊學習毫無用處,因此禁止。擔任考察裁官的就是各部隊的長官,以分數高低來劃分優(yōu)劣??鄯痔嗟牟钌鸵肪克诓筷犻L官教導不利的責任,扣一分的懲罰所在伍長、扣二分懲罰所在隊長、扣三分懲罰所在哨官、扣四分則直接懲罰把總。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大舉進攻桃渚、圻頭等地,戚繼光率軍扼守桃渚,于龍山大破倭寇,戚繼光一路追殺至雁門嶺。倭寇遁走之后趁虛襲擊臺州,戚繼光一馬當先手刃倭寇首領,余黨走投無路,全部墜入瓜陵江淹死。而圻頭倭寇竟又來侵犯臺州,戚繼光率軍于仙居將其全殲。臺州大捷后戚繼光官升三等。而后閩、廣一帶的倭寇流入江西一帶作亂,總督胡宗憲無法平定,于是讓戚繼光來增援,戚繼光率軍于上坊巢將其擊破,倭寇奔走建寧,戚繼光引軍回浙江。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倭寇進犯福建,并聯合福寧、連江等地的倭寇,先后攻陷壽寧、政和、寧德等地,從廣東南澳方面侵略的倭寇聯合福清、長樂的倭寇攻陷玄鐘所,并進犯龍巖、松溪、大田、古田、莆田等地。倭寇聲勢浩大,當地官軍不敢進攻,于是胡宗憲傳令讓戚繼光帶兵剿賊。戚繼光領命后引兵先進攻橫嶼,橫嶼四面水路險隘不易通行,戚繼光命將士們每人手持一束稻草,填壕而進,大破橫嶼倭寇,斬首兩千二百余級。而后,戚繼光乘勝追擊,殺至福清,搗毀牛田,端了倭寇巢穴。倭寇余黨慌忙逃往興化,戚繼光也不停歇,一路狂追,又搗毀倭寇據點六十余營,斬首無數。戚繼光平定福建倭患后班師回浙江,行至福清,遇見少量倭寇從東營澳登入,戚繼光率兵急攻,斬首兩百人。經過幾番戰(zhàn)斗,閩廣一帶的倭寇幾乎被戚繼光殺光。
戚繼光回到浙江后從日本國本土而來的新的倭寇又伺機侵略,他們人數日益壯大以后,襲擊興化,但圍攻了好幾個月都沒有攻下來。而此時劉顯派了八個人帶著書信到興化傳達信息,被倭寇攔殺,倭寇就換上劉顯使者的服飾騙開城門,趁機攻陷了興化城。倭寇攻陷興化后劉顯率兵逼近興化,但因為兵少,劉顯不敢擅自攻城,卻因此被彈劾,背負罪名。而福建總兵俞大猷也表示需要有大軍合圍。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朝廷以譚綸為右僉都御史,巡撫福建前來支援,而都指揮歐陽深卻中了倭寇埋伏搏戰(zhàn)而死,倭寇遂占據平海衛(wèi)。四月戚繼光率領浙江兵前來支援。戚繼光到后,譚綸立刻籌備對倭寇的總攻,先在各海道上環(huán)立柵欄阻斷倭寇歸路,而后譚綸以劉顯為左軍,俞大猷為右軍,譚綸自領中軍,以戚繼光為先鋒,圍攻平海衛(wèi),一舉告破,斬首兩千余級,戚繼光等率兵追擊,倭寇道路不通,又被斬殺三千多人。于是劉顯等復興興化。朝廷以戚繼光先前橫嶼大戰(zhàn),錄前后戰(zhàn)功,以戚繼光為都督同知,世廕千戶,代替俞大猷為總兵。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二月倭寇余黨糾合一萬多人圍攻仙游,打了三天,戚繼光率兵前往解圍,倭寇敗走,戚繼光率軍追擊,追至王倉坪,斬首百余級,不少人都墜于懸崖摔死。余黨數千人逃走占據漳浦蔡丕嶺。戚繼光分五哨(古代軍事編制單位)將士攀巖而上,與倭寇短兵相接,連俘帶殺一百多人。剩下的倭寇劫掠漁船逃到海上,而后侵擾福寧,戚繼光率領李超等前往將其擊敗,又乘勝追至永寧,殺死三百多人。同年潮州倭寇聚眾二萬,與海盜吳平互為犄角之勢劫掠潮州,俞大猷率兵殺敗倭寇,并將吳平招降,讓吳平駐扎在梅嶺。但不久之后吳平糾合被明軍擊敗的流散倭寇一萬多人,伙同林道乾、曾一本先后在走馬溪、泊浦澳登陸,洗劫南村堡和港口村。戚繼光即刻率軍前來圍剿,吳平得知后放棄之前據守的梅嶺,集合大船一百多艘,逃入南澳,并修筑大寨防御。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俞大猷率領水軍,戚繼光率領步兵,二人合力圍剿吳平,吳平破敗,孤身逃往鳳凰山。
戚繼光在長期的抗倭斗爭中打造了全新的鴛鴦陣法:以11人為一隊,最前為隊長,此二人一執(zhí)長牌、一執(zhí)藤牌。長牌手執(zhí)長盾牌遮擋倭寇的箭矢、長槍,藤牌手執(zhí)輕便的藤盾并帶有標槍、腰刀,長牌手和藤牌手主要掩護后隊前進,藤牌手除了掩護還可與敵近戰(zhàn)。再二人為狼筅手執(zhí)狼筅,狼筅是利用南方生長的毛竹,選其老而堅實者,將竹端斜削成尖狀,又留四周尖銳的枝枝丫,每支狼筅長3米左右,狼筅手利用狼筅前端的利刃刺殺敵人以掩護盾牌手的推進和后面長槍手的進擊。接著是四名手執(zhí)長槍的長槍手,左右各二人,分別照應前面左右兩邊的盾牌手和狼筅手。再跟進的是兩個手持“鏜鈀”的士兵擔任警戒、支援等工作。如敵人迂回攻擊,短兵手即持短刀沖上前去劈殺敵人。各種兵器分工明確,每人只要精熟自己那一種的操作,有效殺敵關鍵在于整體配合,令行禁止。
“鴛鴦陣”不但使矛與盾、長與短緊密結合,充分發(fā)揮了各種兵器的效能,而且陣形變化靈活??梢愿鶕闆r和作戰(zhàn)需要變縱隊為橫隊,變一陣為左右兩小陣或左中右三小陣。當變成兩小陣時稱“兩才陣”,左右盾牌手分別隨左右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護衛(wèi)其進攻;當變成三小陣時稱“三才陣”,此時,狼筅手、長槍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手在左右兩側護衛(wèi)。這種變化了的陣法又稱“變鴛鴦陣”。此陣運用靈活機動,正好抑制住了倭寇優(yōu)勢的發(fā)揮。戚繼光率領“戚家軍”經過“鴛鴦陣”法的演練后在與倭寇的作戰(zhàn)中每戰(zhàn)皆捷。
明嘉靖年間,正是日本戰(zhàn)國時代,軍閥混戰(zhàn)、破產農民、失職官吏、失業(yè)流民、戰(zhàn)敗武士、無業(yè)浪人充斥著整個日本社會。在大大小小的軍閥暗中支持下,在對中國貨物的迫切需求下、社會動蕩生活苦不堪言的驅使下。一些倭寇便在少數中國人的指引下,在中國沿海四處掠奪。其危害之大正如書中所說:和中國的往來,不只是進行和平貿易,……同時也伺機變?yōu)楹1I,掠奪沿海居民。對方稱此為倭寇,大為恐怖
明政府對倭寇在福建、浙江、山東沿海一帶騷擾也頭痛得要緊。無奈明兵碰上倭寇,未等開戰(zhàn),已四處逃散,大漲倭寇威風。經濟、人口損失慘重。
此時有一人,此時負責管理大明登州衛(wèi)所的屯田事務??粗綎|沿海遭倭寇燒殺搶掠,憤憤然寫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詩句。一代牛人大神的傳奇表演,就此拉開了帷幕。
![]()
此人名叫“戚繼光”。為什么稱他為“牛人大神”。我慢慢道來:
一、要消了倭寇的氣焰,就必須用兵,要用兵,就必須找到好兵苗子。戚繼光在金華、義烏兩地發(fā)現當地土著彪悍好斗。故此在此地招募了三千人。經過訓練后隨著戚繼光開始了可歌可泣的傳奇人生。
![]()
一、臺州花街之戰(zhàn):陣斬倭寇308名,生擒2名倭首,其余淹死和未割首的倭寇數目不詳,明軍陣亡僅3人。
二、白水洋之戰(zhàn):全殲倭寇2000多名(其中包括幾百脅從),斬首344顆,生擒5名倭首,明軍陣亡僅3人。
三、橫嶼島渡海之戰(zhàn):殲倭寇1000多名,斬首348顆,俘虜29名,明軍陣亡13人.
四、林墩之戰(zhàn):燒死和淹死約3000名倭寇,斬首960顆,俘虜26人。此戰(zhàn)明軍陣亡人數最多,也僅達到69人。
五、仙游之戰(zhàn):擊潰10000余名倭寇,殺死倭寇1000余,斬首498顆,生擒1名,明軍陣亡24人。
六、王倉坪之戰(zhàn):擊潰倭寇近萬名,斬首177顆。明軍無一人陣亡。
七、蔡丕嶺之戰(zhàn):擊潰倭寇7000余名,殺死1000多名,斬首160多顆.明軍陣亡31人。
八、平海衛(wèi)之戰(zhàn):倭寇被斬首2622顆,明軍陣亡犧牲16人。
九、福清葛塘之戰(zhàn):消滅300多名倭寇,斬首150多顆,明軍陣亡20人。
戚繼光在福建浙江廣東統(tǒng)兵,抵御倭寇的戰(zhàn)斗大大小小多達八十余場。沒有一次敗戰(zhàn),幾乎每次都是重創(chuàng)倭寇。
這時有人會問了,戚繼光是靠這幾千人,在冷兵器時代打這么多勝仗,有沒有竅門?。坑?!戚大神有他自己的高招:只招沿海的漁民、礦工。如果家里有被倭寇殺害的,則更是鐵定要招。正所謂”打虎新兄弟,上陣父子兵“一幫子對倭寇恨的咬牙切齒、體壯有力的士兵,如果用上戚大神傳授的陣法,你說能不打得倭寇落花流水嗎?
![]()
什么?戚大神還有陣法?有!十二人一小隊的鴛鴦陣。這12人排成的鴛鴦陣,第一個士兵會不會武藝不要緊,只要勇武有勁就行。后拿一個幾丈長的大竹竿子,竹葉竹枝都不砍掉。原生態(tài)叫狼筅,在枝叉上涂上毒藥,只要挑破一點皮,登時吐白沫翻白眼。他只管掄圓了保護后面的士兵。大竹竿幾丈長,倭寇用的日本刀也就三尺左右。你一刀下去能否砍斷竹子還不好說。就這樣前面掄大竹竿,后面長槍、弓箭、短刀、火槍、盾牌。相互輔助、相互配合??窟@個鴛鴦陣,打遍沿海無敵手。
![]()
此時你也許會說:”古來經常打勝戰(zhàn)的名將多不勝數。這幾十場仗能算得什么牛人??!“好吧。名將你聽說不少,但是能寫兵書的名將你知道有多少嗎?兵書又能在中國古代十大兵書中占兩位的名將,你又知道幾個呢?
戚大神的《紀效新書》、《練兵實紀》名列中國十大兵書之列、所率之兵更是讓倭寇聞之喪膽。說戚繼光是戚大神一點也不為過。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
該文僅表述個人觀點,因本人學識有限,文章有諸多錯誤之處,還請各位友友批評指正。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恒實說”。更多精彩,盡在恒實說!謝謝支持。
戚繼光不但打仗勇猛,而且具有難得的軍事敏銳度。事實上,戚繼光不但是抗擊倭寇入侵的名將,還是有明一代,難得的將才,這才是他最具有魅力和功績的地方。
戚繼光的勇猛。
![]()
(戚繼光)
在抗倭名將里,俞大酋比較沉穩(wěn)冷靜,盧鏜,湯克寬雖然勇猛,但是遭遇過敗績。戚繼光則是既勇猛,又百戰(zhàn)百勝。
比如,嘉靖四十年,戚繼光大敗桃渚,圻頭的倭寇,這股倭寇又攻打臺州,被戚繼光手刃倭寇首領,其他的被逼得跳江,全軍覆沒。嘉靖四十一年,連克倭寇六十營,威震興化。戚繼光一走,在福建的倭寇越來越多,倭寇先破興化,又破海衛(wèi)。嘉靖四十二年,戚繼光再次入閩,和俞大酋,劉顯,譚綸一起圍攻海衛(wèi)。結果戚繼光先登入城,斬二千二百級,居首功。
這不過是比較突出戰(zhàn)績的例子,戚繼光大小戰(zhàn)無數,卻難逢敗績,可見他的勇猛。
軍事敏銳度。
戚繼光能百戰(zhàn)百勝,和他的軍事天賦離不開的。比如,他帶領的“浙軍”,就是因為他看到衛(wèi)所的士兵們,因多年的和平,不習征戰(zhàn),于是招募了金華,義烏兵組成。前期,抗擊倭寇前期,盧鏜和湯克寬作戰(zhàn)不利,估計和衛(wèi)所的軍隊作戰(zhàn)能力不強有關系。
![]()
(鴛鴦陣)
戚繼光有了彪悍的士兵后,還配備了精銳的兵器,并因地制宜的發(fā)明了克制倭寇的“鴛鴦陣”,這讓“戚家軍”事半功倍,由此可見戚繼光的軍事天賦。
![]()
(抗擊游牧軍隊的車營)
這還不算完,因為戚繼光的敵人不止倭寇。隆慶時期,明穆宗讓戚繼光等人訓練北方薊門的士兵。戚繼光到任后,先是修復長城,建立空心敵臺。還根據北方游牧民族作戰(zhàn)特點,在軍中設立了“車營”,拒馬器。戚繼光建立的防守體系直到后幾十年都在使用。
總結,戚繼光是真正的“南征北戰(zhàn)”過的名將,而且能夠在南北方建立不同的戰(zhàn)術特點。對比“勇猛作戰(zhàn)”,這種軍事天賦更是在名將中,最難得的。戚繼光還留下了《紀效新書》,《練兵實紀》,《止止堂集》等作品,讓后人參考。
戚繼光是抗倭名將,統(tǒng)帥戚家軍。戚家軍的來歷很有意思,是一次戚繼光目睹到義烏礦工與永康礦工打架的場面,戚繼光驚呼:“如有此一旅,可抵三軍。”于是戚繼光在義烏招募了近4000人,進行了嚴格的訓練,這就是著名的戚家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