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戚夫人落得人彘的下場,凄慘至極,卻也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到這個地步,說是咎由自取,雖不好聽,卻也是事實。![]()
不自量力
戚夫人和呂雉不是一個層面的對手,戚夫人卻沒看到這一點。
戚夫人就是一個小女人,以為吹吹耳邊風(fēng),多討討自己男人的歡心,便可以要風(fēng)得風(fēng)要雨得雨。
盡管她的男人是天下第一的男人,她卻沒能力做天下第一的女人。
呂雉性格堅韌,手段冷辣。
本來呂雉是不會把戚夫人放在眼里的,只是戚夫人一步步激怒呂雉,讓呂雉感到了威脅,最終痛下殺手。![]()
孤立無援
戚夫人一直都是獨木一條,孤立支撐。
且不說她在劉邦的重臣之中沒有支持者,沛縣集團幾乎一邊倒站在呂雉那里。
廢長立幼更是激怒了一幫酸腐儒生,在那個時代,提這種大不韙建議的女人,基本就被定義為妖婦了。
所以,戚夫人最終落得孤立無援。![]()
劉邦心意可知真假
劉邦曾想廢長立幼,使得他這么做的原因真的只是劉邦更喜歡劉如意這么簡單嗎?
當(dāng)然不是,劉邦要這么簡單,就當(dāng)不成皇上了。
劉邦是忌憚呂氏一族的勢力,想要削弱呂氏。
劉如意也是劉氏子孫,對劉邦來說,誰來當(dāng)皇帝,首先要保證劉氏權(quán)利不外落。
所以劉邦要廢長立幼,當(dāng)然咯,天子也不是說了就算,也要搞搞平衡,所以劉邦最終沒能成功換太子。![]()
能力不行,又內(nèi)外無緣,以色侍人,終一敗涂地。![]()
無月文化,品讀經(jīng)典,品味文化![]()
戚姬名戚懿,后人稱戚夫人,戚苑廟附近的村民又尊稱戚夫人為"戚仙女"。年輕的戚夫人受到劉邦的寵愛,生子劉如意,欲讓劉邦立劉如意為太子,最后因為種種原因沒有立為太子,劉邦死后戚夫人就被掌權(quán)的呂后制成人彘而死,那戚夫人的下場是不是活該呢?
![]()
戚夫人受寵引大臣不滿
歷史上因美色而丟江山的君王不勝枚疾,如周幽王的褒姒、楚懷王的鄭袖、戚夫人雖說沒有至劉邦亡國,但至少是引起了朝臣們的不滿。大臣周昌曾經(jīng)有一次在劉邦休息的時候進宮奏事,劉邦正和戚夫人擁抱在一起,周昌見此情景調(diào)頭便跑,劉邦連忙上前追趕,追上之后,劉邦騎在周昌的脖子上問道:"你看我是個什么樣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頭說:"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紂一樣的皇帝。"劉邦聽了哈哈大笑,但是卻由此而敬畏周昌??梢娖莘蛉耸軐櫟某潭龋灾劣诖蟪颊f劉邦是夏桀、紂王一樣的皇帝。
![]()
戚夫人爭寵
呂雉26歲便嫁39歲劉邦,此時的劉邦是個亭長,但呂雉并沒有嫌棄劉邦,除草種地操持家務(wù)一樣沒少,還給劉邦生了兩個孩子孝惠皇帝和女兒魯元公主。《史記?呂太后本紀》記載:呂太后者,高祖微時妃也,生孝惠帝、女魯元太后。劉邦作為漢王的時候,在定陶遇到了戚夫人,并將她納為自己的妃子。后生趙隱王劉如意?!妒酚?呂太后本紀》記載:高祖為漢王,得定陶戚姬,愛幸,生趙隱王如意??梢钥闯鰠物羰莿畹脑憧分?、而戚夫人認識劉邦的時候,劉邦已經(jīng)是漢王了。
![]()
《史記?呂太后本紀》記載:戚姬幸,常從上之關(guān)東,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呂后年長,常留守,希見上,益疏??梢钥闯鲎鳛樵憧返膮物粢驗槟挲g大,不受劉邦寵愛,經(jīng)常也見不到劉邦,因此關(guān)系日益疏遠,反倒是年輕的戚夫人受寵,還經(jīng)常跟隨劉邦巡幸關(guān)東地區(qū),還整天在劉邦哭哭滴滴的撒嬌,要求劉邦立劉如意為太子。沒有和劉邦一起吃苦,爭寵因為呂雉本來也年紀大了不和她一般見識,還借助寵愛立自己兒子為太子,這讓為人剛強堅毅,輔佐高祖平定天下,殺功臣的呂雉那能受得了?!妒酚?呂太后本紀》記載:呂后為人剛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誅大臣多呂后力。
![]()
戚夫人爭儲
在母憑子貴的后宮,后宮妃子有機會為自己的兒子,爭奪儲君也是應(yīng)當(dāng)?shù)摹?劉邦愛屋及烏,聽了戚夫人的枕邊風(fēng),覺得劉如意像他而萌生了將其立為太子的想法,《史記?呂太后本紀》記載:孝惠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我,常欲廢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類我。俗話說:沒有金剛鉆就不要攔瓷器活,戚夫人除了有劉邦這一個可以為他出頭的人外,就沒有其它的朝臣愿意幫他,反到是呂后聽了張良的計謀,請了四位隱士輔佐漢惠帝劉盈。
![]()
漢高祖十二年,劉邦平定英布叛亂回到長安,看到四皓輔佐太子徹底放棄,立劉如意為太子的想法,并把戚夫人召來,指著四皓說:我本來是有意想換太子的,但是現(xiàn)在太子羽翼已經(jīng)豐滿,難以撼動了。呂后真是你的主?。 妒酚?留候傳》記載: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后真而主矣?!?/p>
立太子無望,戚夫人自知得罪呂后太多,在劉邦去世后不是呂后對手,便哭泣著為劉邦獻酒、唱楚歌?!妒酚?留候傳》記載:戚夫人泣,上曰:“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备柙唬骸傍欩]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dāng)可柰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歌數(shù)闋,戚夫人噓唏流涕,上起去,罷酒。
![]()
呂后為何憎惡戚夫人
呂后做作為劉邦的結(jié)發(fā)妻子,跟隨劉邦一起平定天下,自然也是有心機的人,不然也不能掌管天下,而戚夫人屬于花瓶類的人,且又持寵而嬌做事不懂得收斂,以至于呂后憎惡戚夫人?!妒酚?呂太后本紀》記載:呂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趙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趙王。
劉邦的妃子又不是僅有呂雉、戚夫人,還有薄姬、趙姬等,呂雉為何不針對別人,比如薄姬還跟著兒子劉恒去代地,而單單針對戚夫人。就是因為戚夫人不但爭寵還爭儲,徹底的激怒了呂后,只是劉邦在世她引而不發(fā),待劉邦去世后才下手,手段及其殘忍的將戚夫人制成“人彘”。
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身處歷史漩渦的中心,有誰說自己是冤枉的,又有幾個人敢拍胸脯子保證自己是清白的呢?因此替不替戚夫人喊屈叫冤并沒有任何實質(zhì)性的意義。
她的生活,她付出了代價,她曾存在過,然后消失了,就這么簡單,戚夫人當(dāng)然不是死的活該,沒有人可以活該的死,哪怕戚夫人這種置身封建社會后宮爭斗的名利場。
她也沒有該死的權(quán)力,活著并爭取最大利益,這話得兩說,在普通人來說是爭取人生的幸福,為幸福而奮斗,但是在戚夫人這個級別的女人來說,幸福已經(jīng)與奮斗無關(guān)。
只與爾虞我詐勾心斗角有關(guān),當(dāng)然這個過程也可以稱之為“奮斗”,為了自己的利益讓別人無路可走,政治場的女人,注定幸福沒有那么簡單,她們的生活比之于普通老百姓具有很大的可塑性。
什么意思呢?像這些掌握了多重復(fù)合性資源的人,她們的每一步都不是摸著石頭過河踩出來的,而是有很強的計劃性和針對性,她們的每一步都是經(jīng)過了反復(fù)推演和考量的。
戚夫人也好,呂雉也罷,她們倆誰在獲勝亦或是失敗都不令人惋惜,政治里的女人,只以成敗論英雄,死了的人終將會灰飛煙滅,不留一絲痕跡在人間。
戚夫人絕不簡單,她能走到劉邦面前與呂雉論高下,不是她運氣好,而是她身后的勢力,現(xiàn)在我們都叫做團隊運作的好,戚夫人代表的不只是她自己,他與劉邦的結(jié)合也不是男人找媳婦女人找老公那么簡單。
政治婚姻里沒有意外,只有刻意和安排,呂雉代表的勢力是外戚,戚夫人呢?雖然沒有呂雉那么權(quán)勢熏天的狀態(tài),但她背后的勢力絕不簡單。
呂雉已經(jīng)歷史長青,戚夫人能夠獲得和她掰手腕的能力,自然不是一般人可比,有人說劉邦寵幸戚夫人,想把他倆的兒子劉如意立為太子,說實話寵幸是一方面。
劉邦能有這么個想法,本身就是政治考慮的結(jié)果,那就是限制呂雉為代表的外戚實力。政治場里不必老百姓追求的幸福,追求不到接著追求下一個,政治場里失敗了那是要深思明滅的。
戚夫人輸了,落得個人彘的下場,假如是呂雉輸了,下場又會好到哪里去呢?說不定戚夫人就會變幻出一個“馬彘”、“狗彘”的東西出來吧!
也不能說是活該吧!女人嘛尤其是步入深宮的那一刻,她再也不是她了,運氣不好的一生都得不到寵幸,運氣好的得寵了可以微風(fēng)個幾年,畢竟青春有限,再者皇帝的三宮六院女人多的是!誰能一輩子得寵?即使得寵也得皇帝活著,皇帝死了呢?就拿呂雉來說,人家可是跟了劉邦一輩子,從劉邦一無所有的時候到成就霸業(yè),呂雉付出了大半輩子的青春,其中的坎坷,艱辛就更不用說了!即使這樣劉邦最后還是冷落了她,因為人老珠黃了,喜歡上了戚夫人,而且戚夫人借著自己得寵還想廢了呂后的兒子的太子之位,那呂后能善罷甘休嗎?人家一路跟著劉邦打江山,朝中還是有些實力的!所以她們之間是爭寵的對象,誰贏了另一個都不好過,劉邦活著沒事,劉邦死了那就得有一個倒下了,那這兩誰倒下呢,當(dāng)然倒下的是戚夫人,當(dāng)然下場肯定是難免一死!自古也都是這樣!成王敗寇!只是呂后比較恨!把戚夫人眼睛,耳朵,鼻子雙腿,雙手,反正能割的都割了,最后做成了人彝,還的扔在廁所,還讓自己的兒子觀看!其實沒有啥活該不活該,一切皆是命!一入侯門深似海!自古爭寵的失敗者都難逃一死,只不過她死的有些痛苦而已!
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也歡迎各位老師指正!
戚夫人最后的下場雖然讓人心生憐憫,但也是她咎由自取。對自己沒有明確的定位,手中無兵無權(quán),仗著劉邦的寵幸就想要自己的兒子做太子,殊不知出來混是要還的。
《戚夫人歌》:“兒子為王,母親為奴,一天到晚舂著米,常與死亡相伴!相隔三千里,誰能告訴你?”
![]()
不自量力
劉邦在做漢王時娶了戚夫人,因其貌美且善于歌舞,每次出征時都把她帶在身邊, 受寵達十余年之久??赡苁窃谶@十多年的專寵于上的迷惑下,她生出了不該有的心思:讓自己的兒子劉如意做太子。在戚夫人長時間的柔情攻勢下,劉邦也確實有了更換太子得想法。這一下她跟呂雉就從爭寵,變成了爭儲的敵對關(guān)系了。
一日周昌進宮奏事,進殿后就看見劉邦和戚夫人抱在一塊,見此情景,周昌掉頭便走,劉邦快步追上前,將其按倒在地,騎在周昌的脖子上問道:“你看我這個皇帝怎么樣?”周昌挺直脖子,昂起頭說:“你這個皇帝跟桀紂無異。”如果說劉邦是商紂王,那戚夫人不就是迷惑商紂的蘇妲己嗎。在儒家思想盛行的年代,迷惑君王的行為本就是站在群臣的對立面。
劉邦在外征戰(zhàn)期間,呂雉是常常留守關(guān)中,這為她把持朝政提供了機會。而且呂雉的妹夫就是樊噲。在軍政都是呂雉的人的時候,單憑劉邦的寵幸,怎么可能斗得過呂雉,所以每次劉邦想要更換太子時,都是以失敗告終。
![]()
胡思亂想
劉邦駕崩后,呂雉將后宮曾被劉邦寵幸過的妃子全部圈禁在宮內(nèi),戚夫人自然也在圈禁的人員內(nèi)。但也非是沒有人出宮,代王劉恒的母親薄姬因為極少得到劉邦的寵幸,故得以出宮,到兒子的封地內(nèi)做了代王太后。
薄姬的出宮,讓戚夫人看到出宮的希望,多次請求呂雉放其出宮,皆被拒絕。按說你倆的仇怨沒有殺你就已經(jīng)夠開恩的了,就老老實實在宮中過完下半輩子,就完事了唄!她卻做了首《戚夫人》歌,意思就是說:自己兒子是王爺,母親卻給人做奴隸,天天要舂米,還命不保夕,時長有死亡的威脅!母子相隔三千里地,誰能把自己的遭遇告訴兒子。
戚夫人不知道,正是她的這首歌,讓呂雉生出殺掉她和趙如意的心思:你想要兒子救你,那我先殺了你兒子。趙如意死后,呂雉的怒火并未平息,遂即命人將秦夫人制作成“人彘”。![]()
總結(jié):戚夫人這樣的政治小白,在宮廷的漩渦中尚不能自保,居然還生出非分之想,妄想依靠劉邦更換儲君,失勢時不知進退,妄想兒子來救自己,最終害人害己。
有不同想法的可以下方留言討論。
喜歡的朋友請關(guān)注+點贊,謝謝~~
她當(dāng)寵妃,根本沒有腦子。就一個字蠢。也搞不清自己什么身份。以為靠劉邦一句話,什么都能是她的。出身農(nóng)奴,還完全不懂保全自己。
最后把小算盤打到太子劉盈身上,讓劉邦廢太子,呂雉會放過她嗎?以為帝王家跟尋常百姓家一樣,只要劉邦這個天下最大的官兒同意,什么都不是問題。呂雉很會拉攏大臣的人心,所以劉邦一死,戚夫人也到頭了。
開始呂雉把她貶為舂米工,她不甘心每天唱怨歌,希望有人幫她告訴正在做趙王的兒子劉如意,呂雉知道后大怒,把她弄成人彘。從這點看,呂雉給過她活著的機會。她十幾歲的兒子最后也死了。懲罰敵人,多殘忍都不為過!仇恨越多,手段越殘忍,這點是無疑的!
很多人只看到手段殘忍,就指責(zé)呂雉,不想一想戚夫人做了什么嗎?別用非當(dāng)事人的角度評判呂雉的手段。
戚夫人不可否認是很悲慘的,一方面與她本身的性格有關(guān),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呂后的心腸毒辣。由于劉邦死后,呂后一手遮天,戚夫人無論從政治地位,還是政治手段上的劣勢顯露無疑。劉邦在時,戚夫人仗著寵幸明目張膽的爭奪太子之位,做事張揚而囂張,徹底的激怒了呂后,一但呂雉得勢,戚夫人下場可想而知,最后落得個被做成人彘的結(jié)局,真是可悲、可嘆、可憐!俗語說“做人留一線,日后好相見”,做人做事還是低調(diào)為好,得意時莫張狂,切記之!
我來回答此問題。
劉邦晚年,其愛妾戚夫人發(fā)起的奪儲之戰(zhàn)以失敗告終,戚夫人不僅沒能讓自己的兒子劉如意替換劉盈當(dāng)上太子,而且在劉邦去世后,戚夫人竟被呂后制作成了人彘而慘死,其子劉如意也被呂后毒死??梢哉f戚夫人是完敗,而作為對立面的呂后是完勝,那么戚夫人的下場是不是活該,她失敗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至于戚夫人的下場是不是活該,我們先分析一下戚夫人的失敗原因:
1、戚夫人對局勢的判斷失誤。
戚夫人發(fā)動的奪儲之戰(zhàn)時,嚴重的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同時也嚴重的低估了呂后的能力。其奪儲的手段具有歷史上后宮奪嫡行動的普遍性,即:戚夫人搞定劉邦,而讓劉邦擺平呂后和朝中大臣,這個方式概括為:一個女人通過征服一個男人,再由男人去征服世界。這種手段和故事是一個很古老且現(xiàn)代的故事,這種故事古代有,現(xiàn)代也有,中國也有,外國也有。這也是女人征服世界的一種方式,帶有很大普遍性,但這種方式要成功,得有兩個條件:第一、女人自身要有很大的殺傷力;第二、被依托的男人要果敢有力。用這兩個標準來看,首先戚夫人確實有很大的殺傷力,至少她在征服劉邦這方面做的很成功,劉邦對她非常依賴,也愿意支持她并把她的兒子立為太子,所以戚夫人在這方面很成功。但是劉邦并不是幫他辦成事的男人,劉邦并是不一個處事果敢有力的男人,劉邦是外戰(zhàn)內(nèi)行,內(nèi)戰(zhàn)外行。比如對外戰(zhàn)爭過程中,劉邦能夠憑借弱勢兵力逐步打敗項羽并奪取天下,其外戰(zhàn)且駕馭屬下的能力可以說是首屈一指的,但其在家國內(nèi)部事情的處理上就顯得過于外行,比如最初提出和親匈奴的大臣建議將呂后所生的魯元公主嫁于匈奴,劉邦欣然接受,但在呂后一哭二鬧三上吊的一系列手段后,劉邦就只能偃旗息鼓,最后只能找了一個劉姓宗室的女兒冊立為公主作為自己的女兒和親匈奴,這就是漢代和親的開始。所以說劉邦只要涉及到自己女兒的事情辦不成,想換個兒子做太子也做不成,想換個皇后也辦不成,這就叫內(nèi)戰(zhàn)外行。這就是戚夫人對劉邦判斷失誤的一點。?
2、朝中阻力很大。
戚夫人沒有想到作為皇帝的劉邦在做決定時會面臨如此大的阻力,大臣們的堅決抵制讓劉邦也只好作罷。實際上在這個事情上,戚夫人所做的事情正是歷代帝國制度中最難接受的事情,叫廢長立幼。雖然歷史上也有廢長立幼的先例做成的,如漢景帝和漢武帝,而能夠辦成的皇帝必須是果斷的人,而劉邦是事情還沒有辦,就先說出去了,幾乎讓全國都知道了,導(dǎo)致大臣們反對并一再勸說,呂后自己勸說的同時還把張良和商山四皓給請了過來在宗法禮制和社會輿論方面說服了劉邦,而劉邦最終的結(jié)果竟然說是和大家開玩笑的,搞的他自己很被動。
3、戚夫人在朝中無黨無派。
戚夫人到劉邦陣營身邊是一個人過來的,沒有其他可以倚重的勢力。而呂后就一樣了,呂后是劉邦的結(jié)發(fā)妻子,在整個帝國中間有龐大的勢力和影響力。早年間,呂后為劉邦照顧家庭,配合劉邦處理眾多功臣,如殺韓信和彭越。而且呂后的兩個哥哥是劉邦手下的大功臣,被封為侯,所以呂后有一個龐大的集團勢力,家族背景強大。而戚夫人是無黨無派、她和劉邦集團的所有大臣都沒有聯(lián)系,在這種情況下,她是一種孤立無援的情況之下來和呂后做權(quán)力之爭的,這種權(quán)利之爭是一種政治斗爭,無黨無派的戚夫人既無自己的黨派,又無自己的勢力,孤立無援,一個人和功臣派和外戚派來做斗爭,失敗是必然的。
從以上原因分析可以看出,戚夫人完全沒有能力和實力與呂后及朝中大臣打贏這場奪儲之戰(zhàn),而劉邦也是不靠譜的幫手,所以可以說戚夫人的結(jié)果是咎由自取。這也是劉邦本性所決定的,面對美人和江山的選擇,劉邦必然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江山,因為是一個政治強權(quán)人物,這種人有一個基本原則,即把權(quán)利看為最高追求。所以戚夫人的失敗和慘死除了自身的原因外,劉邦也難辭其咎。
戚夫人只是不懂得皇室爭斗的殘酷,說到底,她是一個很單純的人。
戚夫人在劉邦死后,被呂后做成了“人彘”,其悲慘的下場引起無數(shù)人的同情,同時,呂后成了惡毒兇殘的代表人物,被無數(shù)人唾罵。
那么,劉邦、呂后、戚夫人到底都有怎樣的故事、怎樣的心理呢?為什么戚夫人會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或許站在每個人的角度看,沒有對和錯的人,只有對和錯的時代吧!
一、身為“太太”的呂雉逐漸被權(quán)力化
呂雉一開始并不是心狠手辣,兇虐殘暴的人,相反她是一個溫柔賢淑的女人。
呂雉不到二十歲就嫁給比自己大20多歲的劉邦,劉邦整天好吃懶做,游手好閑,呂雉毫無怨言,不但為劉邦生了一兒一女,自己還帶著孩子到田間勞作。
劉邦私放勞工,斬蛇起義,縣衙逮不住劉邦,就抓了呂雉,呂雉在大牢里受虐待和毒打,辛虧得人相助,日子才好過一些。
楚漢爭霸時,又被項羽虜了去,在敵營度過了二十八個月,不必說,也知道呂雉受了多少苦。
可以說,呂雉自嫁給劉邦以后,基本上沒過什么舒心日子,一直多災(zāi)多難。卻依然無怨無悔。
有了鴻溝約定之后,呂雉終于回到劉邦身邊,卻發(fā)現(xiàn)這個日思夜想的男人早已有了新歡,戚姬年輕貌美,多才多藝,劉邦又風(fēng)流好色,所以,劉邦獨寵戚姬,哪里肯再看一眼“人老珠黃”的原配夫人。
呂雉為劉邦受苦受難都能忍受,因為劉邦是自己的男人,是自己的丈夫,是自己的主心骨,然而,現(xiàn)在這個男人已經(jīng)被別人奪了去,萬千寵愛都在戚夫人身上。那么,這么多年她的付出又到底是為了什么?她的精神世界該何處安放?
這還不是最失落的,年老的劉邦竟然要改立太子,要將自己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換給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這個女人,不但奪了自己的男人,還要奪走權(quán)力!
正所謂,叔能忍嬸也不能忍了,自己這么多年的付出,難道就是為了變得一無所有嗎?
呂雉自此,從心灰意冷中再次感受到了帝王的無情,老天的不公。多年來的人生歷練告訴她,在皇室中生存,權(quán)力就是一切,權(quán)力是萬萬不能丟的,于是,她主動斡旋,想盡辦法,最終,保住了劉盈的太子之位。
她在經(jīng)受痛苦、屈辱、無助和絕望之后,終于變了,她再也不要為那個負心的男人付出,她要把最重要的權(quán)力抓在手里,她變得鐵石心腸、變得心狠手辣,而這一切,并不是自己一開始想要的,而是為了克服自己的恐懼、焦慮采取的防御措施。
然而,當(dāng)一個人感受到權(quán)力的滋味時,就再也不想放手了,權(quán)力能讓一個人變得瘋狂。
劉邦死后,呂雉手握大權(quán),掌控別人的生死,可憐戚夫人至此還沒有醒悟,被呂后幽禁之后,唱起歌來威脅呂后,已被權(quán)力化的呂后早已對她恨之入骨,哪還能再放過她,果然呂后用她的行動詮釋了恨意,不僅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劉如意也沒逃得過她的毒手。
二、身為“老公”的劉邦不負責(zé)任
劉邦當(dāng)漢王的時候,在定陶得到了戚夫人,五十多歲的老男人得了個二十歲的小姑娘,真可謂是老牛吃嫩草,當(dāng)然,這也不是頭一回吃嫩草,所以,輕車熟路。
戚夫人不但貌美如花,還是玩音樂的高手,各種樂器、各種舞蹈,甚至是寫歌、編詞樣樣精通,也不知道是哪里學(xué)的。
不管是哪里學(xué)的,戚夫人身上的優(yōu)點,恰恰和劉邦的愛好無縫對接,劉邦好色大家都知道,但是,劉邦喜歡楚歌,有些人可能就不知道了,他曾經(jīng)自編自唱自跳的“大風(fēng)歌”是很出名的,說明他酷愛楚歌,要不然哪能隨口就能編能唱呢?證明他平時也有研究。正因為這樣,戚夫人把整個后宮佳麗都比下去了,深受劉邦獨寵。
當(dāng)戚夫人的兒子劉如意出生后,劉邦一看之下非常喜歡,還經(jīng)常拿呂雉的兒子,也就是太子劉盈與之比較,說劉盈軟弱仁慈,不像自己,而劉如意聰明果敢,簡直就是自己的翻版。經(jīng)常說一些喜歡劉如意而厭惡劉盈的話。
正所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自呂后陰謀殺害韓信、彭越后,手段之殘忍讓人不寒而栗,戚夫人深深擔(dān)憂,覺得劉邦百年之后,自己和兒子肯定逃不過呂后的毒爪?,F(xiàn)在,正趕上劉邦喜歡劉如意而厭惡劉盈,何不勸說劉邦改立太子呢?如果成功,不但諸事無憂,自己也能母貧子貴,再也不用害怕呂后了。于是,戚夫人逮著機會就會和劉邦撒嬌哭泣,說換太子一事。
劉邦是開國皇帝,以他的聰明睿智,他當(dāng)然不會因為戚夫人哭訴幾句就會改立太子,但是,從兩個兒子的能力和繼承大統(tǒng)后的江山穩(wěn)固方面考慮,他覺得劉如意確實要比劉盈更合適,所以,戚夫人在和他說的時候,他也表示想要改立太子。
壞就壞在,劉邦不但和戚夫人說了想改立太子,而且還幾次都和大臣們說了。劉邦臨老臨老干了一件糊涂事,你如果想改立太子,應(yīng)該有自己的對策和措施呀,要不就想辦法把太子搞死,要不就要打壓太子一方的勢力,而為劉如意拉攏更多的支持勢力。他竟然什么都沒做!
做帝王的,話是不可以亂說的,說了做不到,就會有很嚴重的后果,這就叫不負責(zé)任!
由于祖宗宗法、大臣們的極力反對、呂后勢力的潛在威脅等因素,最終,劉邦放棄了改立太子的想法。具體的分析這里就不說了,如果大家想詳細了解,可以看看我11月10日寫的有關(guān)太子廢立的回答。
說到不負責(zé)任,劉邦在臨死的時候根本沒有考慮戚夫人的死活,只是委托周昌照顧劉如意,入趙為相,他只關(guān)心自己的兒子,對這個如膠似漆、恩愛纏綿的戚夫人根本沒有做出保護的措施,可見,帝王的無情。一個周昌怎么能擋得住手握大權(quán)而又被權(quán)力化的瘋狂呂后,最終,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雙雙被呂后毒殺,劉邦啊、劉邦!這里面,你是有很大責(zé)任的呀!
三、身為“二奶”的戚夫人對皇室斗爭的無知
戚夫人年輕的時候就把自己托付給了劉邦,劉邦雖然年紀一大把,但是對戚姬還是很寵愛的,戚姬在跟隨劉邦期間,應(yīng)該是幸福的,劉邦毫無保留的把自己的萬千寵愛都集中在戚姬一個人身上,這或許是每個女人都夢寐以求的吧!
正所謂,夫唱婦隨,兩人不僅身體上如膠似漆,精神上也是難得的知音,如果不是帝王家庭,兩個人的生活當(dāng)比神仙了。
但是,沒有“如果”,現(xiàn)實的問題擺在戚夫人面前,“太太”呂雉作為劉邦的正妻,貴為皇后娘娘,心狠手辣。而作為“二奶”的自己,必須考慮劉邦百年之后自己的生存問題。
一是向呂后低頭,尊她一聲姐姐,什么事情都以她馬首是瞻,經(jīng)常討好她,經(jīng)常勸一勸劉邦到“太太”那里走動走動,一句話,示弱以保命。
二是孤注一擲,徹底扳倒“太太”,以絕后患。單純的戚夫人選擇了后一種辦法,把自己和兒子都搭進去了。而這里面,劉邦給了她一個錯誤的信號,劉邦老說太子的不好,又夸贊劉如意。于是,戚夫人仗著劉邦對自己和劉如意的寵愛,大膽地勸諫劉邦改立太子,夢想著劉邦能夠幫助她們流轉(zhuǎn)乾坤,但是,她不知道宗法制度的阻礙、不知道功臣集團的阻礙、不知道呂后和呂氏勢力的阻礙,她不懂得政治,只是一心相信自己的男人。
劉邦給了她很大的希望,因為劉邦確實說了要改立太子,而且?guī)状魏痛蟪紓冋f了此事,但是,由于各種勢力錯綜復(fù)雜,劉邦顧慮重重、搖擺不定,并沒有真正地落實下來,不能落實干嘛要給她希望,等人家有了希望,又突然說不改立了,讓戚姬情何以堪呀!
戚夫人不知道改立太子乃是動搖國之根本,而且不知道這里面犬牙交錯的各種勢力的阻礙,不知道這里面的兇險和殘酷,不知道一旦失敗將要面臨著怎樣的后果。
戚夫人沒有自己的勢力、也不懂得結(jié)交權(quán)貴、結(jié)交大臣,締造自己的勢力圈,她僅僅是相信自己的男人是愛她的,是不會不管她的,是會給她安全感和幸福的。
可劉邦的愛最終也沒能戰(zhàn)勝自己的顧慮,他的愛也沒有能保得住戚夫人和劉如意。
我們只能說,戚夫人,你真的是太單純了!
戚夫人之死和呂雉當(dāng)然脫離不了關(guān)系!但是悲劇的根源卻是她自己!
至于說戚夫人之死是不是活該?這往往是我們從對失敗者或者弱者的同情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的,屬于我們情感方面的態(tài)度。但是我們要明確一點,戚夫人可不是一個普通的女人!
成為漢高祖劉邦的女人注定了戚夫人會走向權(quán)力的漩渦。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的政治斗爭是非常殘酷的。政治斗爭的另外一種形式也可以轉(zhuǎn)移到蕭墻之內(nèi),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會在宮斗劇中看到的一些場景。
戚夫人不僅受到了劉邦的百般寵幸,更重要的是她為劉邦生下了皇三子劉如意。而劉如意曾經(jīng)威脅到了呂雉所生的皇二子劉盈的皇太子地位!對于后宮中的爭風(fēng)吃醋,呂雉可以選擇隱忍,但是威脅到了自己兒子的皇位,這是呂雉所萬萬不能容忍的。
呂雉是中國歷史上極少數(shù)的政治女強人之一,所以在呂雉和欺負人的政治斗爭當(dāng)中,最終的勝利者屬于呂雉一方!作為失敗的一方,戚夫人和劉如意的悲慘命運其實已經(jīng)注定了。
試想一下如果當(dāng)初的勝利者是戚夫人,相信戚夫人也不會對呂雉心慈手軟吧!政治斗爭就是這么殘酷,而真實的歷史上的戚夫人絕不是呂雉的對手。所以呈現(xiàn)在后人面前的是呂雉的殘忍和戚夫人的悲慘遭遇。
不識時務(wù),不知輕重。妃與皇后爭寵,庶子與嫡長子爭皇位。帝不允,臣不依,自取其辱。
女人最悲慘的是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只能依附男人的施舍。戚夫人想立自己兒子為太子,自私的想法昭然若揭,可是,僅有一個劉邦是不夠的,何況其垂然老矣。身后沒有其他勢力倚靠,只能隱藏自己的心思,否則等于將自己置于死地。戚夫人,沒有朝臣支持,沒有呂后的威望,換太子不是皇帝一句話那么簡單,何況是創(chuàng)國之初,國家渴望安定,遇到呂后這個狠角色,戚夫人注定要悲慘。
其實母以子貴之心,歷代后妃多有,不只是戚夫人。她除了一哭二鬧之外,并沒有什么惡毒的手段。沒鬧成也就算了,之后安分守己。劉盈沒了太子之位也不等于就會死。何況之后如意已經(jīng)失勢,戚夫人對呂后完全構(gòu)不成威脅了。即便是報復(fù),一般人也絕做不到呂后那個程度。別說事出有因,殺人犯還都認為他殺的人該死呢。只能說呂雉本性就是兇殘,這樣的人,別人不管什么原因得罪她,都不會有好結(jié)果。罵戚夫人活該的,是都以為自己肯定不會得罪那種心胸狹隘陰毒的人吧?可惜這一點誰也不能保證哦。
后人常常將戚夫人之死歸咎于呂后的殘忍。但是,在當(dāng)時那種她不殺別人、別人就殺她的社會環(huán)境下,呂后做的事符合她的性格。戚夫人之死最該負責(zé)任的是她本人,雖然呂后的手段過于殘忍,但戚夫人卻也是咎由自取。戚夫人不懂得政治斗爭的規(guī)則,僅僅憑劉邦的寵幸就屢屢挑釁呂雉,從一開始就陷入不對等的局面。 戚美人當(dāng)時年不滿二十,擅跳“翹袖折腰”舞,且花樣繁復(fù),極具韻律美。戚美人還長于鼓瑟,劉邦也是個音樂家,常常聽著聽著就跟著唱起來。劉邦對戚美人很寵愛,無論行軍打仗都帶著她。作為第一夫人的呂雉對此并無怨言。因為她早在滅楚之后就成功轉(zhuǎn)型為劉邦的政治助手,而戚夫人不過是老公的紅顏知己,職責(zé)分明,兩不相干。但是戚美人卻逐漸有些不滿意自己的定位了,也想涉足政壇。
戚美人生有一子,劉邦取名為如意,聽這個名字就知道他對這個兒子有多喜歡。劉邦稱帝后,立發(fā)妻呂雉為皇后,立呂后所生之子劉盈為太子;封戚美人為夫人,劉如意為趙王。
劉邦老覺得劉盈這個兒子軟弱仁慈,不像自己?;蛟S是愛屋及烏的原因,他對劉如意非常喜歡,常說:“這個孩子像我!”這些話讓戚夫人有了奪權(quán)的欲望。于是,她夜夜在劉邦的耳邊吹風(fēng),要求廢了劉盈改立如意為太子。
作為政治家,呂后對于床笫之爭毫不在意,但廢立太子是大事,而且是與自己前途密切相關(guān)的大事,她就不能不管了。起初,劉邦左右為難,搖擺不定。最后心里的天平還是傾向了美麗的戚夫人。
呂后知道自己人老珠黃,而且政權(quán)已經(jīng)基本穩(wěn)定,她靠感情和政治才能都無法戰(zhàn)勝戚夫人,只能借助外力。只不過,還沒等呂后有什么舉動,大臣們就不干了。有一天,劉邦把廢太子之事提出來讓大家討論,御史周昌在朝堂之上一點不給劉邦面子,大聲為劉盈辯護。無奈這老兄是個結(jié)巴,劉邦問他說什么,他雖“盛怒”,卻越急越說不出話,好一會兒才又蹦出幾個字:“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劉邦忍不住大笑起來。這場開始劍拔弩張的改立太子風(fēng)波在一片笑聲中平息了,最終除了只制造了一個成語“期期艾艾”,什么也沒有改變。呂后在朝堂外聽到了這次討論,待散朝之后,她當(dāng)眾向周昌下跪叩謝道:“要不是你,太子就要被廢了。”
這個時候,戚夫人挑戰(zhàn)呂后的戰(zhàn)爭已經(jīng)基本可以看到結(jié)局了:戚夫人用柔情和眼淚換取劉邦的支持,而呂后則用政治來喚起朝臣的支持。劉邦作為一個政治家,不可能為了一個女人而與所有的大臣為敵。戚夫人在一開始就敗局已定。 因為她奪去了皇帝的寵愛!也是后宮妃嬪的戰(zhàn)爭! 她不懂政治,以為得到皇帝的寵幸就可以一步升天,而呂雉心狠手辣,斤斤計較,生怕別人做了自己路下的絆腳石,除掉了所有對她有害的人,劉如意自然是她的心中的一患,呂雉對戚夫人如此殘忍也是為了警告窺視皇位的人,讓他們知道,跟呂后作對人的下場是多么凄慘。 戚夫人年輕時因不滿當(dāng)時的政治地位,后又誕下一子劉如意,所以每夜勸漢高祖劉邦廢太子,改立劉如意,但此事后被大臣周昌所平息,劉邦身體漸漸虛弱,戚夫人為保兒子與自己平安而將兒子送入趙國,但劉如意又被呂后設(shè)計調(diào)回,殘忍毒死,后來,惠帝登基,呂雉奉為太后,呂后因為憎恨年輕時戚夫人對自己的設(shè)計,所以剁她雙手雙足,挖她眼睛,用燭香熏聾她的耳朵,逼她喝下啞藥,扔入豬圈,最后被折磨而死。
沒有誰對誰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只有輸贏之分
我覺得她就是活該,給劉邦吹枕邊風(fēng),要他費了呂后的兒子,立自己兒子為太子,呂后可以容忍她得寵,可以容忍自己年華老去不得寵,可兒子是她的最后的底線。這一舉動可為是為戚夫人以后的下場埋下了禍根,如果我是呂后,我不得寵愛地位時時被威脅,我也會殺了戚夫人,因為她動了我的兒子,如果太后換成她戚夫人,呂后會有好下場嗎?
不能說活該,尤其是作為一個現(xiàn)代人!劉邦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呂后及其家族出了大力,因此也是帝國權(quán)力架構(gòu)中的大股東之一,劉邦為了制衡呂氏集團,就扶持戚夫人來分化支持呂氏集團的力量,結(jié)果呂后和張良為首的功臣集團達成默契,劉邦沒能達到目的。因此,戚夫人的悲劇起因就是劉邦選擇她來作為權(quán)斗的工具,但是,即使勝王敗寇,呂后的報復(fù)手段也是夠變態(tài)的!變態(tài)到千古留名,這也可能是權(quán)力改變?nèi)诵缘睦又话伞?/p>
是活該。是什么身份辦什么事,這位夫人一直未能上位,也并未進入劉邦核心手下心里,且也不占嫡也不占長,還對社稷直接沒有功勞———呂后全占齊了,甚至對社稷有大功勞。戚氏還想弄死呂稚母子,她所有的砝碼是劉邦愛她,可劉邦又不敢只愛她,不敢天怒人怨,不敢不要江山社稷,不敢不念當(dāng)日因由,所以,戚必死無疑。
活該。她當(dāng)寵妃,根本沒有腦子。就一個字蠢。也搞不清自己什么身份。以為靠劉邦一句話,什么都能是她的。出身農(nóng)奴,還完全不懂保全自己。最后把小算盤打到太子劉盈身上,讓劉邦廢太子,呂雉會放過她嗎?以為帝王家跟尋常百姓家一樣,只要劉邦這個天下最大的官兒同意,什么都不是問題。呂雉很會拉攏大臣的人心,所以劉邦一死,戚夫人也到頭了。開始呂雉把她貶為舂米工,她不甘心每天唱怨歌,希望有人幫她告訴正在做趙王的兒子劉如意,呂雉知道后大怒,把她弄成人彘。從這點看,呂雉給過她活著的機會。她十幾歲的兒子最后也死了。懲罰敵人,多殘忍都不為過!仇恨越多,手段越殘忍,這點是無疑的!很多人只看到手段殘忍,就指責(zé)呂雉,不想一想戚夫人做了什么嗎?別用非當(dāng)事人的角度評判呂雉的手段。
呂后的手段確實夠殘忍。但戚夫人也是作呀。明知對抗不了,人家還要以卵擊石,也算是自作自受吧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呂后不滅了,戚夫人,戚夫人也會滅呂后的,反正她倆為了爭權(quán),總有一個要把一個滅了的。不足為怪,只是殘忍了點兒,還不如一刀把她結(jié)果了的好。
戚夫人,應(yīng)該是最早勵志故事之一吧,戚夫人的父母都是奴隸,戚夫人一出生就注定也是一個奴隸,但是她遇到了劉邦,劉邦年輕的時候就是一個沉迷于美女的人,要不然也不會在結(jié)婚之前就有了兒子,戚夫人的美貌無疑是她最大的利器。
劉邦打敗項羽,成功登上帝位之后,正房的呂雉成為了皇后,但是劉邦對戚夫人的喜愛一直都沒有減少,而且自從戚夫人有了兒子劉如意之后,戚夫人開始有了自己的小心思,要是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當(dāng)了太子,這可是一個好想法,將來可能會登上皇帝的寶座,而戚夫人就成了皇太后,母憑子貴之下,戚夫人的會有多尊貴。
戚夫人想得倒是很好,也是這樣做的,沒事就吹枕邊風(fēng),但是她沒注意到當(dāng)時的環(huán)境及形勢。當(dāng)時的皇后呂雉已經(jīng)生了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兒子劉盈,女兒魯元公主。劉邦當(dāng)上皇帝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封劉盈為皇太子,作為皇位的合法繼續(xù)人,一個毫無背景的妃子就想自己的兒子當(dāng)太子簡直就是異想天開?
漢代還是封建思想比較嚴的時代,作為一個小妾不尊重主母也就罷了,連太子之位都敢想,就先不說是呂后不同意,就算滿朝的大臣也是不同意的,前秦舊事歷歷在目,強大一時的秦王朝轟然倒塌,誰會輕易去換太子,而且還是剛開國,況且呂雉的娘家更不是一個省油的燈,怎么可能容忍這樣的事情發(fā)生,都還想靠著太子之位來保證呂氏一族的榮華富貴。
漢高祖劉邦駕崩之后,呂雉就開始肅清后宮,當(dāng)時的薄姬是一個非常識時務(wù)的女子,在她的兒子被封為代王之后,就請旨跟著兒子去了封地,戚夫人卻一直耿耿于懷,本來呂雉對她就頗多怨恨,卻還不知收斂,于是被呂后派去杵米,但是戚夫人仍然不知道自己的危險處境,處處叫囂,于是呂雉終于忍無可忍將她做成了人彘。
在皇宮大院之內(nèi),斗爭往往是血腥無比的,如果高估了自己的實力,還生出別樣的心思,那么下場肯定好不到哪去,安分守己才是最大的保命之道。
戚夫人落得個悲慘的下場,除了呂后的殘忍無道外,更多的是她自己作的。
首先,獨占劉邦恩寵,完全不考慮作為皇后的呂雉的尷尬,呂雉和劉邦是白手起家的患難夫妻,為劉邦照料后方,還坐過牢,做過人質(zhì),受了很多苦。等到苦盡甘來了,雖然得到了皇后的名分,卻發(fā)現(xiàn)今非昔比,自己年老色衰,而新來的戚夫人嬌艷動人,深得劉邦寵愛,呂后受到了冷落。但凡戚夫人能聰明些,及時規(guī)勸劉邦多顧及皇后的顏面,多陪伴皇后,呂后也不至于后來會變得那么狠毒變態(tài)。
其次,戚夫人千不該萬不該挑撥劉邦廢太子,太子劉盈是劉邦親自定的,雖然性格羸弱,但賢德仁愛,完全沒有理由被廢。可是戚夫人為了自己的兒子能當(dāng)上太子,利用自己受寵,成日哭哭啼啼的吹耳邊風(fēng),最后終于讓劉邦動了換太子的心思。幸虧呂后求助張良找來了商山四皓來輔佐太子。戚夫人做這種事情,呂后怎么能放過她。
最后,劉邦死后,呂后第一時間想到收拾的就是戚夫人,把她囚禁起來做勞役,她如果能忍辱偷生,默默無聞,說不定呂后會留她一條命,至少不會死的那么慘,可是戚夫人求死心切,一邊勞作一邊還唱歌,什么母為奴子為王,這不是生生的把自己兒子也要拉上黃泉路嗎?這下徹底惹怒了呂后,她把劉如意召回來毒死,把戚夫人做了人彘。
當(dāng)然是活該啊,就算放在現(xiàn)代,誰能送容忍自己老公整天跟小三親親我我,小三還故意在你面前顯擺,各樣你。甚至一度讓你老頭子把房產(chǎn)證上你兒子的名字改成他兒子的名字。
等你兒子領(lǐng)了證了,她還整天和鄰居說三道四,說你和你兒子不配。換作是誰也不能忍。
想了解古代趣聞,正史故事的,關(guān)注微信公眾號譽十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