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這個豎子指的是司馬炎。阮籍看似行為古怪,實際上是偽裝的,并不是阮籍的本來面目。魏國末期,司馬昭父子想取代曹魏政權的面目暴露無遺,因此特別注意社會上各種人士對自己的態(tài)度,若誰不和司馬昭父子合作,就會有殺頭的危險。阮籍很不滿司馬昭父子的做法,又不想和司馬昭父子合作,因此,借貪酒假裝癡呆,每天都喝得爛醉,經(jīng)常十幾天不醒酒。司馬昭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攏略阮籍,要阮籍的女兒嫁給兒子司馬炎,要是換了別人,肯定求之不得,可是阮籍不愿意,但又不能公開拒絕,便整天喝得爛醉,媒人來提親,看到這種情景,想說也說不上話,剛想開口,阮籍又呼呼睡著了。由于司馬昭事情多,不經(jīng)意間,就把這事忽落了。
司馬昭有一個謀士叫何曾,看到阮籍整天喝得昏昏沉沉,認為阮籍這樣做是對司馬昭父子當權的不滿,建議殺掉阮籍,可是司馬昭認為,阮籍愛酒,整天迷迷糊糊過日子,并沒有反對自己的實際行動,用不著殺他。也就是阮籍的這種做法,救了自己的命。
對待社會上和他交往的人,阮籍有一套與眾不同的做法。他不喜歡的人來拜訪他,坐了大半天也沒有一句話,并且用白眼珠來看人,若是自己喜歡的人來拜訪他,就有話說了,而是用青眼珠看人,這就白眼、青眼的來歷。后來人們就用“垂青”、“青睞”來形容對某人或事物的欣賞、鐘愛。
盡管人們認為阮籍行為古怪,而實際上阮籍是魏晉時期了不起的文學家,他的代表作是《詠懷詩》,有80多篇,見解獨特?!皶r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這里的含義是隱晦的,意思是說,因為當時沒有超過你的英雄,那么你就是英雄了,若有超過你英雄,也就數(shù)不上你了。阮籍之所以用“豎子”一詞,是為了表達輕蔑之意。這個豎子指的就是指司馬炎,可見阮籍對司馬炎取代曹氏政權是不滿的。也就是說,因為沒有超過司馬炎的英雄,使得司馬炎成名了。這句話流傳到現(xiàn)在,他的內(nèi)在含義,適應范圍還是很廣的,無論在何時何地,道理都是一樣的。
阮籍,因出仕曾任步兵校尉,后世稱之“阮步兵”。他一生謹慎避禍,信奉老莊之道,遠離官場爭斗,就連司馬昭欲與之聯(lián)姻他都靠醉酒巧妙避開。
魏晉時期,政局險惡。他作為竹林七賢之首,好辯音律,致力開創(chuàng)五言詩,白眼看人,藐視禮法,行為乖張,為世俗眼光所不容!他曾經(jīng)登上廣武城樓,觀看楚漢戰(zhàn)場,發(fā)出“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的千古名言斷句!時至今日,尚無人能論斷出當時他所指的“豎子”到底是指何人!曹爽,曹芳,還是司馬懿父子?時過境遷,兩千年后的今天依然無從知曉,只能大致了解他對“后英雄時代”的憤懣,對他眼中“豎子小兒”的不屑鄙夷!
阮籍不喜為官,一生以“仕”自封,清高倫雅,藐視權貴,閑云野鶴。與打鐵的石秀,編撰廣陵散的嵇康,劉伶,向秀,山濤,阮咸等人開創(chuàng)了“竹林時期”,并對玄學等思想進行了大力發(fā)揚光大!
《晉書·阮籍傳》中有一段對他的描寫:“籍容貌瑰杰,志氣宏放,傲然獨得,任性不羈,而喜怒不形于色?!?/p>
從阮籍的《詠懷詩82首》來看:或隱晦寓意、或直抒心跡,似乎多了一份壓抑。他常常將面對現(xiàn)實與理想的苦悶、彷徨與抗爭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馬氏獨專朝政,殺戮異己,被株連者很多。阮籍本來在政治上對司馬氏集團懷有不滿,但同時又感到世事已不可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tài)度,或者閉門讀書,或者登山臨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緘口不言。不過在有些情況下,阮籍迫于司馬氏的淫威,也不得不應酬敷衍。
因此,司馬氏對他采取容忍態(tài)度,對他放浪佯狂、違背禮法的各種行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終其天年。
太尉蔣濟聽說阮籍“俊而淑悅,為志高”,于是詢問椽屬王默,王默予以確認。蔣濟準備征辟阮籍做自己的掾?qū)?。阮籍聽到消息,就寫了一封《奏記》,親自送到洛陽城外的都亭,請吏卒轉(zhuǎn)呈蔣濟?!蹲嘤洝分姓f自己才疏學淺,出生卑微,難堪重任。婉言表示謝絕。
因此說阮籍在政治上有濟世之志,是非常正確的!但讓他與王默等輩屈居蔣濟?對阮籍而言,簡直就是奇恥大辱。所以他才登廣武城,觀楚、漢古戰(zhàn)場,慨嘆:“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阮籍本來在政治上傾向于曹魏皇室,對司馬氏集團心懷不滿,但同時又感到世事已不可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tài)度,或者閉門讀書,或者登山臨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緘口不言。時局!造成了的本來應該是“大英雄”的阮籍,卻又不能成為英雄的尷尬。
既然天下最大的“大英雄”阮籍尚且不能或不敢成為英雄,對那些已經(jīng)功成名就的人而言,相比于阮籍,無非就是些走了狗屎運的臭小子!
這其中就包括以司馬懿、蔣濟、賈充等在內(nèi)的一干舊臣;也包括曹爽、曹羲和他們?nèi)蚊摹靶律?,像什么何晏、丁謐、 鄧飏、李勝、畢軌以及曹彥、曹訓還有中護軍夏侯玄……
歷史的發(fā)展不幸被阮籍言中了,臭小子們雖然昔日名聲大噪,卻無一不被誅滅三族!而所謂的政治斗爭的獲勝者如司馬氏一族,以及他們的追隨者蔣濟、賈充等等權貴,留在中國歷史上的名聲也是遺臭萬年。
(附圖:阮籍著《大人先生傳》)冥冥之中,只有阮籍的吶喊:
“夫無貴則賤者不怨,無富則貧者不爭,各足於身而無所求也。恩澤無所歸,則死敗無所仇。奇聲不作,則耳不易聽;淫色不顯,則目不改視。耳目不相易改,則無以亂其神矣?!?/p>
又:“如今你們以尊重賢良的口號來比較高低、通過競技才能來爭奪上下、通過爭權奪利來輔助君主、通過寵幸高貴來相互欺壓、并且驅(qū)使天下人趨從這種風氣,這就是世間上下互相殘殺的原因!
竭盡天地萬物的精華,用來侍奉聲色無窮的欲望,這不是為了養(yǎng)育百姓。于是!害怕民眾知道真相,所以就用重賞來喜悅他們、用嚴刑威懾他們,由于財物匱乏而重賞不能供給、刑罰用盡而懲罰不起作用,就開始發(fā)生國家滅亡、殺戮君主的潰敗災禍。
這些不是你們君子的所作所為嗎!你們君子所謂的禮法,實在是天下殘臣賊子、禍亂危難、死亡潰敗的伎倆罷了?!?/p>
在歷史的天空中回蕩!
據(jù)《晉書·阮籍傳》記載:“(籍)嘗登廣武,觀楚漢戰(zhàn)處,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币馑际钦f,時代沒有大英雄,于是給了那些無名之輩機會,使他們成為了豪杰。不過,阮籍并沒有進一步解釋這個“時”指的是哪個時代,因此就給了后人發(fā)揮的空間,一說這里的“時”指的是楚漢戰(zhàn)爭之時,而豎子則是劉邦。阮籍感嘆當時沒有真正的大英雄,結果讓劉邦那種區(qū)區(qū)小人成就了功名。一說這里的“時”指的是楚漢戰(zhàn)爭之時,而是豎子則是劉邦、項羽等人物。阮籍感嘆當時沒有真正的大英雄,于是讓劉邦和項羽之流成為了豪杰。因為阮籍感嘆的是成名,而不是得勝,所以項羽雖然失敗了,但也獲得了大名聲。一說是這里的“時”指的是魏滅蜀之時,而豎子則是鄧艾。因鄧艾和姜維曾在廣武作戰(zhàn),后來鄧艾偷襲陰平滅蜀,阮籍感嘆當時沒有真正的大英雄,竟然讓鄧艾這種小人取得了滅蜀的大功勞。一說是這里的“時”指的是阮籍所處的魏晉時期,而豎子則是曹氏和司馬氏。因為當時沒有真正的大英雄,于是讓曹氏、司馬氏等豎子身居高位。一說是這里的“時”指的是阮籍所處的當時,而豎子則是阮籍自己。因為當時沒有真正的大英雄來信用自己,所以讓自己這種小人物獲得大名聲。因為漢初有劉邦這樣的英雄人物,他信用叔孫通、陸賈等人,但后人記住的只有劉邦,卻沒有叔孫通和陸賈,而現(xiàn)在沒有英雄人物來信用自己,所以能夠知道阮籍的名聲。如果司馬氏能有劉邦那樣的英雄氣概,能夠信用自己,那么,后來將只會記住司馬氏,而不會記住阮籍這種小人物。
不過,不管哪種說法,都是后人的揣測,真正的“時”指的是什么時候,“英雄”是誰,“豎子”又是哪個,估計只有阮籍自己知道吧。
《晉書·阮籍傳》記載:“(籍)嘗登廣武,觀楚、漢戰(zhàn)處,嘆曰:‘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p>![]()
“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這句話出自阮籍之口很正常,因為這哥們以“猖狂”著稱?!皬V武”即今天河南滎陽的廣武鎮(zhèn),這里是劉邦、項羽楚漢戰(zhàn)爭的主戰(zhàn)場,雙方曾經(jīng)在公元前203年前后隔著鴻溝長期對峙。
阮籍生活在公元250年前后的曹魏時期,此時楚漢戰(zhàn)爭已過去四百多年了。正常理解,如果“時無英雄”指的是楚漢戰(zhàn)爭時期的話,那“豎子”這個輕蔑的詞語應該指的是“劉邦、項羽”這些戰(zhàn)爭參與者了;或者可以專指劉邦,因為他是那場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者。
因為中國古代文人喜歡借古諷今,如果阮籍也有此意的話,那么這個“豎子”很可能指的是司馬昭、司馬炎父子。司馬昭想讓自己的兒子司馬炎娶阮籍的女兒為妻,派人前去提親。但阮籍每天喝得酩酊大醉,或者即使不醉也要裝醉,媒人待了好多天愣是開不了口,這樁親事最后不了了之。如果不是看不上司馬氏父子,阮籍不至于裝瘋賣傻不結親。
王勃在《滕王閣序》有云:“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該句話很好詮釋了阮籍為人的狂放不羈、信馬由韁,他經(jīng)常坐到馬車上走哪說哪,前頭實在無路可走了,阮籍就會大哭一場,然后再折返回去。這是生活在政治黑暗時代一個大文人的悲哀。
- 下一篇:岳家軍算岳飛的私人武裝嗎?
- 上一篇:最近幾十年,有哪些國家從世界上消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