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請,大家好,我是王瑯,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
齊桓公。呂氏,姜姓,名字叫小白。春秋五霸之首。齊僖公之子,齊襄公之弟。春秋齊國第十五任老板。襄公被殺,齊國內(nèi)亂。小白搶先回到齊國。平亂登基。任用管仲鮑叔牙為相,在國內(nèi)實行改革。
![]()
原本國力不堪的齊國,在管仲的治理下迅速恢復(fù)實力。管仲說服齊桓公,開辦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妓院,齊國國家大妓院。讓好多因為戰(zhàn)爭失去丈夫的女人們,重新找到了工作,燃起了生活的信心。列國當中,像這樣的女人們有很多,聽說以后想盡一切辦法都要去到齊國,經(jīng)過面試上崗工作。每個月都要給政府按時交稅。而列國當中的王公貴族。聽說以后,紛紛攜帶金銀珠寶,去到齊國消費。大妓院以夜總會收門票賣酒水形式斂財。迅速為國家積累了很大的財富。有了錢以后開始辦學(xué),稷下學(xué)社。重金招兵買馬。不拘國籍網(wǎng)羅天下人才。很多有能力的人,紛紛涌進齊國,齊國實力于是大增。
![]()
公元前663年,山戎攻打燕國,齊國出兵救燕。后將占領(lǐng)的土地全部送于燕國。諸侯愕然,全都上表擁護齊桓公做大哥。公元前658年,狄人攻打衛(wèi)國。齊國出兵救衛(wèi),勝利以后為衛(wèi)國筑城。于是天下景仰。
公元前657年,齊桓公率領(lǐng)諸侯七國伐蔡,勝利以后又順道伐楚??谔柧褪亲鹜跞烈?。所有以前不尊重周天子,不給周天子進貢納稅的國家,齊國都要討伐。于是天下臣服。周惠王在感動之下,又實在有些尷尬啊。
齊桓公九合諸侯,雄霸天下50年。天下還是非常太平的。周惠王和齊桓公的矛盾,發(fā)生在周惠王22年,公元前655年。齊桓公約天下諸侯會盟在衛(wèi)國的首止,宣布姬鄭為太子,周惠王這個氣呀,自己的王位繼承人,竟然由齊桓公說的算。并且跟自己連個招呼也不打。于是組織周,鄭,晉,楚四國聯(lián)盟,對抗齊桓公。后以失敗而告終。
周惠王25年,即公元前652年。周惠王去世。太子姬鄭繼位,史稱周襄王。
![]()
周襄王姬鄭也得到了諸侯應(yīng)有的尊重,但是他的內(nèi)心是復(fù)雜的。一方面他感謝齊桓公對自己的庇護,但另一方面,他又非常害怕齊桓公,哪天一不高興就推翻他的王位。自己又實在沒有能力控制諸侯。所以他對齊桓公的情感是復(fù)雜的。既怕不敢得罪,又不得不依靠齊國,內(nèi)心還多少有點抵制。
公元前643年。齊桓公小白病薨。傳說是被三小餓死的。死后兩個月才被發(fā)現(xiàn)。尸體全被蛆蟲所食。他的一生是輝煌的,但是個人沒有什么能力。除了吃喝玩樂上嫖,別的優(yōu)點也找不著。小白雄霸春秋半個世紀,靠的是兩位老恩師的輔助。師父鮑叔牙和仲父管仲一死,他也就完了。
自古以來都是成王敗寇,沒有真正的誰對誰錯。周惠王也是事出無奈。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是怎么回事。
惠王繼位
周惠王是周釐王的兒子,周釐王五年(公元前677年),周釐王去世,他的兒子繼位,是為周惠王。周惠王元年(公元前676年)春天,虢公與晉獻公朝覲周惠王。周惠王用沒救招待他們,又允許他們向自己敬酒。同時各賜給他們玉五對,馬四匹。周惠王此舉是不符合當時的禮儀的。周天子對諸侯有所策命,封爵地位不一樣,禮儀的等級也不一樣,因此不能把禮儀制度隨便給人。同年,虢公、晉獻公、鄭厲公派原莊公前往陳國,替周惠王迎娶陳國女子為王后,史稱惠后。
周惠王繼位后,占用衛(wèi)國的園圃飼養(yǎng)野獸,衛(wèi)國的人民不滿,后有五大夫作亂,立王子頹為周天子,惠王逃到溫(今河南溫縣南),于是鄭厲公帶周惠王回到鄭國,讓周惠王住在櫟邑,并在惠王四年(前673年)與虢國攻入周朝,協(xié)助平定“子頹之亂”,惠王復(fù)辟,鄭國因功獲賜予虎牢(今河南滎陽)以東的地方,虢國也獲賜土地。
此時,周國的土地進一步減少。
首止會盟
周惠王因為寵愛惠后,惠后生了一個兒子,叫做王子帶,周惠王愛屋及烏,想立王子帶為太子,所以想廢除原來的太子鄭。
于是太子鄭就去向齊桓公求助,齊桓公心想,如果保住太子鄭的地位,以后王室盡在齊國的掌控之中,何樂而不為,于是管仲除了一個妙招——諸侯會盟。
齊桓公舉行首止會盟,每天率領(lǐng)諸侯對世子鄭早晚問安,意思是昭告天下,世子鄭才能配的上天下諸侯的擁戴。
周惠王對此表示很生氣,本來他就很擔心齊國勢力太強大,以后很難與之抗衡,現(xiàn)在齊桓公又他來這么一出,于是,他就派周公去首止,私自會見鄭文公,說:“我安撫你去跟隨楚國,又讓晉國輔助你,這就可以稍稍安定了。”鄭文公對周惠王的命令感到高興,又對沒有朝見齊國感到懼怕,所以打算逃走回國而不參加盟誓。孔叔阻止,鄭文公不聽。
于是,鄭國因此又回到了楚國的陣營,進一步強大了楚國,而周惠王實際也沒有得到什么好處,反而進一步分化了諸侯,使諸侯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
所以,沒有真正的對錯,都是在以各自的利益為出發(fā)點。但是,周惠王此舉從對今后的影響看,確有不妥,這大概就是歷史的評價吧!
作者:一個資深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首先,謝謝悟空連續(xù)兩次通過了我的作答。等我寫好此條問答發(fā)現(xiàn)已有多人提交答案了,基于前面作答東周時期的問題,我就繼續(xù)發(fā)表一下我對這個時期的社稷問題的一些個人愚見吧!
問題提到的齊桓公為什么會遭到周惠王的抵制?應(yīng)該說的是,周惠王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夏,齊桓公邀集魯值公、宋桓公、陳宣公、曹昭公,與周惠王的太子姬鄭在衛(wèi)國的首止會盟。宣布支持太子姬鄭為嗣君,而遭到了周惠王的抵制事件。
那么問題來了,姬鄭原本就是周的太子,成為嗣君也無可厚非,為什么齊桓公支持,而周惠王卻反對自己的太子成為嗣君呢?這得先從周惠王說起,周惠王晚年寵愛陳國女子惠后,準備廢黜太子姬鄭,改立惠后所生庶子子帶。這時卻遇到了齊桓公持強凌弱的粗暴干預(yù),對于一個諸侯國君干預(yù)周朝家事,周惠王自然是心中不爽,要加與抵制了。而周本來就是自身國力不濟茍延殘喘,這才有了聯(lián)楚抗齊的這一出。
齊桓公“尊周”一說又是如何呢?周朝到了東周時期毫無威嚴,周天子的實權(quán)早在后周就已大權(quán)旁落,更不要說東周了,就像掉了毛的鳳凰不如雞一樣,哪有什么威嚴可講。“尊周”只是各個分封諸侯仍舊認同周為名義上的華夏最高統(tǒng)治者,沒有撕破臉皮罷了!
齊桓公三十一年(前655),周王室發(fā)生更立太子之事。這時的齊桓公正是五霸之首,如日中天的時期,齊桓公當然有理由干預(yù)周惠王的家事,扶植一個能聽命于自己的周天子了。這樣的伎倆即便是在當下,也是那些所謂大國的慣用手法。
再看看周惠王登基之后,毫無作為,好養(yǎng)野獸,強占士大夫的房舍、田產(chǎn),貪婪誤國以致五大夫作亂,史稱“子頹之亂”。與其說他是玩物喪志,倒不如說是玩物弱智。在平定內(nèi)亂國力空虛的情況下,又去聯(lián)合楚、鄭、晉來對抗齊國。齊國先發(fā)制人,連續(xù)興兵攻打鄭國,迫使鄭國叛周親齊,使得周惠王的計劃以破產(chǎn)告終。
兵法云:“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zhàn)。 合于利而動,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復(fù)喜,慍可以復(fù)悅,亡國不可以復(fù)存,死者不可以復(fù)生?!比欢?,歷史總是以極其相似的一幕繼續(xù)上演。繼周幽王寵幸褒姒,烽火戲諸侯之后,又一個因?qū)櫺壹讶?,胡亂動用國家機器而興兵的昏君。
說到這里您是不是意猶未盡呢?期待您的關(guān)注與留言哦,謝謝!
![]()
圖為周惠王畫像
我們都知道,春秋時代,都是諸侯割據(jù),所謂的皇帝周惠王其實沒有多大的權(quán)力,基本上都是各諸侯國自治(現(xiàn)在的老美的制度也有點類似哦,州長可以不鳥總統(tǒng))。而齊桓公, 是春秋時代齊國第十五位國君,大家叫習慣了齊桓公,其實他的真實名字很接現(xiàn)代的地氣,叫姜小白(某酒品牌請自覺獻上廣告費--)。話說齊桓公也是個人才,他任命管仲為宰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慢慢的,發(fā)展為春秋五霸之首。
圖為齊桓公雕像
看過古惑仔的人都聽過一句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句話放在春秋時期,也是同理,那時候諸侯割據(jù),天下大亂,于是齊桓公于前681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陳等四國諸侯會盟,并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當上盟主了,總要有點建樹,讓小弟們都知道老爺我也是有把刷子的人,于是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旗號,積極展開對外活動,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桓公成為中原霸主。
![]()
圖為管仲畫像
上文我們也說過了,周惠王其實是沒有多大權(quán)力的,對于齊桓公的四處征戰(zhàn),并且都勝了,只能去賞賜拉攏他。但是齊桓公發(fā)達以后,就有點自以為是了,覺得自己是老大,肯定也要為自己爭取點利益。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很多當朝大官或者諸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自然而然的就盯上了皇帝的繼承人上面來啦。世子鄭,是桓公盡力扶持的對象,不但自己每天對他早晚問安,并且也叫小弟也要如此去做。他拉上自己眾多小弟給世子鄭問安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告訴周惠王,你看,你的兒子之一鄭這么受眾諸侯的愛戴,你不立他做太子,還有別的選擇嗎?
當然,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發(fā)現(xiàn)說歷史的時候這句話特別好用--),周惠王卻喜歡別的孩子,想讓別人上位,那咋辦呢?于是想了個主意。三十六計之離間計,就派當時的宰相去教唆鄭文公,一頓大棒加紅棗下去,二愣子鄭文公愣是被說服了,于是鄭文公退群,加入了楚國的微信群。如此一來也加速了中原諸侯國的分化。事實證明這也是個餿主意,世子鄭不管怎樣,還是上位了,即為后來的周襄王。
![]()
圖為周襄王畫像
好了,以上就講到這些,文中觀點,僅代表“術(shù)球”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關(guān)注“術(shù)球”,一個見到有趣的問題就忍不住想回答的人,給你更多精彩)
齊恆公好比諸國列侯之兄長,周惠玉即是各諸國的爸爸。爸爸再老他也是父親,齊恆公這樣做等同於根父親作對與整個家族作對。
因為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為口號討伐反對自己霸主地位的國家,周王室對此很不滿。
齊公也雄才大略、治國有方。周公是在打壓,以防萬一罷了!
自古以來都是成王敗寇,沒有真正的誰對誰錯。周惠王也是事出無奈。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是怎么回事。
惠王繼位
周惠王是周釐王的兒子,周釐王五年(公元前677年),周釐王去世,他的兒子繼位,是為周惠王。
周惠王元年(公元前676年)春天,虢公與晉獻公朝覲周惠王。周惠王用沒救招待他們,又允許他們向自己敬酒。同時各賜給他們玉五對,馬四匹。周惠王此舉是不符合當時的禮儀的。周天子對諸侯有所策命,封爵地位不一樣,禮儀的等級也不一樣,因此不能把禮儀制度隨便給人。同年,虢公、晉獻公、鄭厲公派原莊公前往陳國,替周惠王迎娶陳國女子為王后,史稱惠后。
周惠王繼位后,占用衛(wèi)國的園圃飼養(yǎng)野獸,衛(wèi)國的人民不滿,后有五大夫作亂,立王子頹為周天子,惠王逃到溫(今河南溫縣南),于是鄭厲公帶周惠王回到鄭國,讓周惠王住在櫟邑,并在惠王四年(前673年)與虢國攻入周朝,協(xié)助平定“子頹之亂”,惠王復(fù)辟,鄭國因功獲賜予虎牢(今河南滎陽)以東的地方,虢國也獲賜土地。
此時,周國的土地進一步減少。
首止會盟
周惠王因為寵愛惠后,惠后生了一個兒子,叫做王子帶,周惠王愛屋及烏,想立王子帶為太子,所以想廢除原來的太子鄭。
于是太子鄭就去向齊桓公求助,齊桓公心想,如果保住太子鄭的地位,以后王室盡在齊國的掌控之中,何樂而不為,于是管仲除了一個妙招——諸侯會盟。
齊桓公舉行首止會盟,每天率領(lǐng)諸侯對世子鄭早晚問安,意思是昭告天下,世子鄭才能配的上天下諸侯的擁戴。
周惠王對此表示很生氣,本來他就很擔心齊國勢力太強大,以后很難與之抗衡,現(xiàn)在齊桓公又他來這么一出,于是,他就派周公去首止,私自會見鄭文公,說:“我安撫你去跟隨楚國,又讓晉國輔助你,這就可以稍稍安定了?!编嵨墓珜χ芑萃醯拿罡械礁吲d,又對沒有朝見齊國感到懼怕,所以打算逃走回國而不參加盟誓??资遄柚梗嵨墓宦?。
于是,鄭國因此又回到了楚國的陣營,進一步強大了楚國,而周惠王實際也沒有得到什么好處,反而進一步分化了諸侯,使諸侯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
所以,沒有真正的對錯,都是在以各自的利益為出發(fā)點。但是,周惠王此舉從對今后的影響看,確有不妥,這大概就是歷史的評價吧!
就他那點能耐,抵制個毛線!只是因為沒匯報直接被齊小白假名打衛(wèi)國,心里不高興罷了!后面小白又干預(yù)他換太子,氣得在家摔碗砸凳子吧?。ㄕ僮x春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