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一)官名
(丨)西周始置。春秋戰(zhàn)國時沿置。除掌軍政外,還兼掌制賦,教軍旅等,是治軍的最高長官,其佐助稱為少司馬。
漢武帝時罷太尉,設(shè)大司馬,常和將軍、驃騎將軍聯(lián)稱。成帝時大司馬有官屬,俸祿與丞相同。
東漢光武帝時常與太尉迭置,至靈帝未又別置大司馬。
北周時為夏官,稱大司馬卿,掌國政。
從隋代開始,不再設(shè)大司馬。
明清用作兵部尚書的別稱,侍郎則稱少司馬。
(2)漢時宮門及大將軍、將軍、校尉屬官有司馬,邊郡則設(shè)千人司馬,專掌兵事。
魏晉至宋,司馬為軍府官,職掌綜理府事與參預軍事計劃。
隋唐時州府佐吏有司馬,位在別駕、長史下。
明清因以稱府同知為司馬。
(二)復姓氏
以官為姓氏,周宣王時,程伯休父為司馬,其后為司馬氏。(見史記太史公自序)
導語:
司馬家族在中華歷史中,是有非常重要的歷史地位的。可以說民族大融合,離不開司馬家族的影響。那么司馬這個姓氏,最早是出現(xiàn)在哪里呢?
其實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就有比較明確的答案了。司馬家最早的祖先可以追溯到顓頊統(tǒng)治天下的時候,掌管天文和地理的南正重和北正黎這兩位。
后來到了唐虞之際,重和黎的子孫依舊負責天文和地理,夏商時期,重黎氏子孫后代基本都負責天文地理的事情。
周朝的程伯林甫就是他們的后代,一直到了周宣王時期,重黎氏因為失去了官守,所以被稱之為司馬氏,這就有了第一代司馬氏,他所負責掌管的是周史。
到了周惠王和周襄王的時候,司馬氏離開了周王室,遷徙到了晉國,此后一批司馬家的人又逃到了秦國,遷居在少梁這里。
01司馬在殷商時期,已經(jīng)成為一種官職的稱呼。
周朝的時候,軍隊的主要組成單位就是馬車。哪一個諸侯國的馬車比較多,哪一個國家的實力就比較強大。
昔在顓頊,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際,紹重黎之後,使復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後也。當周宣王時,失其守而為司馬氏。司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間,司馬氏去周適晉。晉中軍隨會奔秦,而司馬氏入少梁。自司馬氏去周適晉,分散,或在衛(wèi),或在趙,或在秦。---《史記》
千乘之國、萬乘之國其實指的就是諸侯國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所以馬在那個時代的地位是相當高的,類似于咱們現(xiàn)代的坦克一樣。
司馬最早就是專門管理戰(zhàn)馬的官職,可不是弼馬溫那種,而是一種重要的軍隊職稱。早在殷商時期,就已經(jīng)設(shè)立了司馬的官職,地位僅次于三公,與司徒、司空、司士以及司寇并稱為五官。
- 到了周王朝后期,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司馬這個官職依舊被沿用了下來。到了漢朝漢武帝時期,情況又發(fā)生了重大變化。
- 漢武帝設(shè)置了大司馬這個官職,一般作為大將軍和驃騎將軍的加號。我們比較熟悉的衛(wèi)青就是大司馬大將軍,而霍去病則是大司馬驃騎將軍。
- 這兩位都是統(tǒng)領(lǐng)千軍萬馬的漢朝頂級軍官,可見大司馬的官職地位之高。此后大司馬一直都是漢朝臣子的最高官職,權(quán)傾一時的霍光,其實也是大司馬大將軍。
所以司馬這個姓氏和司馬這個官職,其實并不是同一個起源。相比較而言,官職出現(xiàn)的時間比較早,早在殷商時期就已經(jīng)有了。
而姓氏出現(xiàn)的時間就稍微晚一點了,一直到了周宣王時期,才正式有了司馬這個姓氏。兩者之間其實還是有很大區(qū)別的。
02司馬家好歹也是得過天下的皇族。
司馬家族自古都是非富即貴的家族,從上古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不少官員。秦漢時期的司馬家族的人也是貴族成員。
司馬遷在世的時候,其實司馬家族就已經(jīng)是規(guī)模不小的世家大族了。等到三國時期,司馬懿時代的時候,司馬家族就更加榮耀了。
- 司馬懿蟄伏了多年,在曹魏政權(quán)經(jīng)歷了四代君主,最終在晚年爆發(fā)了起來,奪取了曹魏的執(zhí)政權(quán),為子孫建立西晉王朝立下了大功。
- 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被封為晉王加九錫,滅亡季漢帝國。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取代曹魏,建立了西晉王朝。后來更是完成了滅亡孫吳,一統(tǒng)天下的大業(yè)。
- 不過西晉王朝存在僅僅五十多年,八王之亂以后,西晉王朝宣告滅亡。五胡亂華期間,司馬睿在南方建立了東晉王朝,又勉強維持了對華夏一百年的統(tǒng)治。
所以司馬家族所建立的晉王朝有一百五十年左右的統(tǒng)治時間。不過真正意義上的統(tǒng)治時間,只有前面50年。
因為東晉王朝從開國皇帝司馬睿開始,皇權(quán)就已經(jīng)顯得十分孱弱,完全不是相權(quán)的對手。整個東晉王朝,基本上都是處于權(quán)臣執(zhí)政的狀態(tài)。
宣皇帝諱懿,字仲達,河內(nèi)溫縣孝敬里人,姓司馬氏。其先出自帝高陽之子重黎,為夏官祝融,歷唐、虞、夏、商,世序其職。及周,以夏官為司馬。其后程伯休父,周宣王時,以世官克平徐方,錫以官族,因而為氏。楚漢間,司馬卬為趙將,與諸侯伐秦。秦亡,立為殷王,都河內(nèi)。漢以其地為郡,子孫遂家焉。---《晉書》
甚至西晉司馬衷時期,也是由皇后賈南風執(zhí)政,此后就出現(xiàn)了八王之亂。司馬家族真正輝煌的時間,可能只有司馬炎這一代。
因為司馬家族不懂得執(zhí)掌權(quán)力,而且總是搞內(nèi)訌,所以爆發(fā)了五胡亂華的事情。這一段時間的確是一場災難,從歷史角度上來說,這是民族融合的一個重要過程。此后的華夏,成了一個兼容并包的民族。
03司馬家族的人,現(xiàn)在很少,跟劉裕脫不了干系。
劉裕是南朝宋國的建立者,他本來是東晉北府兵的名將。可是后來桓玄叛亂建立了桓楚政權(quán),劉裕擊敗桓玄后,奪取了東晉的執(zhí)政權(quán)。
- 此后劉裕南征北戰(zhàn),陸續(xù)重新恢復了東晉江山,甚至北伐一直打到了長安地區(qū)。這個時候的劉裕匆忙趕了回去,繼承大統(tǒng),結(jié)束了司馬家族的統(tǒng)治。
- 他對司馬家族并沒有那么仁慈,而是采取了誅殺的態(tài)度。所以司馬家族這個皇族,在當時基本上被劉裕給殺光了。
- 對司馬家族來說,這是一個無比黑暗的時代,但是從劉裕的角度來說,司馬家族的存在,只會讓他的王朝不穩(wěn)固。畢竟大家都是篡位得來的天下,自然是容不得手下留情了。
此后司馬家族的人口銳減,直到今天,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時候,司馬家族在全國的人口只有2.8萬人,排名第549位。
冀州道人釋法稱告其弟子曰:’嵩神言,江東有劉將軍,漢家苗裔,當受天命,吾以璧三十二、鎮(zhèn)金一餅與之,劉氏卜世之數(shù)也?!瘽h建武至建安末一百九十六年而禪魏,魏自黃初至咸熙末四十六年而禪晉,晉自泰始至今百五十六年,三代揖讓,咸窮于六。又漢光武社于南陽,漢末而其樹死,劉備有蜀,乃應之而興;及晉季年,舊根始萌,至是而盛矣。"若此者有數(shù)十條。群臣又固請,乃從之。---《南史》
在宋朝百家姓之中,司馬家排名是在第410位,可見從宋朝到現(xiàn)在這段時間,要么是司馬家不少光棍找不到媳婦兒,要么就是其他家族逐漸壯大了起來,將他們擠了下去。
總結(jié):貴族集團壟斷官場的典型,其實就是司馬家族。
我們?nèi)タ粗袊鴼v史上的官場,自古都是由貴族家族所壟斷,其實司馬家族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典型。
司馬家族的祖先從顓頊時代,就已經(jīng)開始負責掌管天文地理,雖然那個時候沒有司馬這個姓氏。一直到周宣王時代,司馬氏出現(xiàn)以后,他們家都是掌管歷史的。
也就是說司馬家一直都是讀書人,科舉制度沒有出現(xiàn)以前,古代有多少人可以讀書呢?根本就沒有多少。
只有貴族才真正有機會讀書做官,這是殘酷的事實。他們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成為歷代帝國的官員。這才是司馬懿奪取天下的基礎(chǔ)。
其實這樣的家族還有很多,比如弘農(nóng)楊氏,早在漢朝的時候就已經(jīng)做官,一直到隋文帝楊堅奪取天下。所以說貴族體系,也是中國歷史的一種特征。
參考資料:
《史記》
《晉書》
《南史》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司馬是西周時期的官職,三有司(司徒,司空)之一,《周禮·夏官》有記載:乃立夏官司馬,使司其屬而掌邦政??梢?,司馬是掌管國家軍事大權(quán)的重要官職,權(quán)利很大!
而關(guān)于司馬姓氏最早的記載,來自于周宣王時期的司馬程伯休父。在南宋著名史學家鄭樵所著《通志·氏族略》,我們可以看到,因為程伯休父屢立戰(zhàn)功,周天子準許他的后人以官職為姓,即為司馬姓的來源。
同時,程伯休父的部分子嗣以國為姓,即程姓,所以今天我們說程姓和司馬姓同宗同源。
司馬懿
司馬姓氏源遠流長,在歷史上有許多著名人物,如史家兩司馬的司馬昭和司馬光,漢代風流才子司馬相如,還有東漢河內(nèi)的司馬八達,建立晉朝的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祖孫三代,同時司馬姓也成了晉朝的國姓!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你
司馬這個姓,最早確實源于官名。司馬在古代是掌管軍事的官職,相傳少昊時就設(shè)置有司馬一職。司馬氏就是擔任過司馬一職的人的后代,這是司馬這個姓氏的最早起源。
起源于西周、春秋等時期,大多也是以官職為姓,改姓司馬的。
至于司馬這個姓氏的名人,實在很多,因為這一家做過皇帝的,下面揀幾個有名的說:
司馬錯:戰(zhàn)國中后期秦國名將,歷仕秦惠文王、武王、昭王三世。統(tǒng)軍指揮滅巴蜀之戰(zhàn),并在和楚、魏、韓等國的作戰(zhàn)中多次取勝。
司馬相如:西漢文學家,著有《子虛賦》《上林賦》《大人賦》等名篇。
司馬談、司馬遷父子:西漢著名史學家,父子二人合著《史記》一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正史。
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這幾個就不說了,開創(chuàng)了西晉王朝,都是皇室的成員。
司馬光:北宋政治家、史學家,由他主編的《資治通鑒》一書,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
在我們小時候上學時期,在課本上學到的司馬光砸缸,司馬光,還有司馬相如等等非常有名的歷史人物,給我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司馬這個姓是怎么來的呢?
司馬這個姓氏最剛開始并不是姓氏,他是一個古代的官名。是對于一個職位的稱呼,后來經(jīng)過歷史演變之后,司馬也就成為了姓氏。
在中國古代馬的地位極其重要,司馬是重要的官職,是專門負責管理馬匹的職位。在西周的時候,“司馬”就已經(jīng)作為官職開始設(shè)置了,與司徒、司空并稱為“三有司”。春秋、戰(zhàn)國時期沿用,在軍隊的將帥之下,還設(shè)置有很多的司馬之職,他們都分別承擔著軍隊中不同的任務;漢武帝時期置大司馬,作為大將軍的加號;后亦加于驃騎將軍;魏晉時期,司馬已經(jīng)成為總理軍隊事務的官員,參與國家的軍事計劃。此時的司馬其實已經(jīng)是朝廷的重臣,掌管著國家的軍政和軍隊賦稅,國家對外出兵征戰(zhàn),都是司馬統(tǒng)兵,所率的軍隊有六個師亦或者八個師不等,已經(jīng)相當于大將軍的職權(quán)了。隋唐以后,為兵部尚書的別稱。
隨著歷史的發(fā)展,人們一般對于有官職的人都稱呼官職,所以對于司馬這個官職,其實都是由于最剛開始對于一個官職的稱呼,最后演變成了一個姓氏。
司馬,我我國著名的復姓之一,因其歷史眾多的名人如司馬遷、司馬光、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相如等,被人們所津津樂道。這一姓氏最早為官職,后成姓氏,最早起源于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有其明確的歷史依據(jù)。
一、分布概況
司馬(sī mǎ):晉朝國姓,中華姓氏之一,復姓。源于西周,以官職為姓。西周始置,司馬與司徒、司空并稱“三有司”。司馬氏人口總數(shù)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不過,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一十位。公元2018年左右司馬姓姓氏人口排名第190位,人口50萬人。
二、最早作用
司馬,是古代官職的名稱,最早設(shè)立在殷商時期,主要負責軍政和軍賦。之所以稱之為“司馬”,是因為馬在古代是最重要的軍事物資,形容國家軍力強盛,就稱呼為千乘之國、萬乘之國之類。這里“乘”就是馬拉的戰(zhàn)車。
“司馬”的官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內(nèi)涵。殷商時期,司馬位次三公,與六卿相當,與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稱五官。春秋時期,司馬的官職在將軍之下,“千人一司馬,萬人一將”。漢武帝時期,大將軍所屬軍隊分為五部,各置司馬一人。同時設(shè)置大司馬,為大將軍的加號,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三軍總司令。魏晉時期,司馬為將軍的署官,有點象今天的參謀或參謀長。在唐朝時,司馬也作為地方刺史的佐官,實際無職掌,多用于處置貶官;著名詩人白居易即曾因得罪權(quán)貴,被貶為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馬。宋之后,不再有司馬這個官職了。
三、成為姓氏
司馬懿
司馬光
司馬遷
司馬炎
司馬,作為姓氏來源于官職。由于風姓司馬氏的后裔中有司馬遷、司馬懿、司馬昭、司馬光等,所以更為有名。風姓據(jù)說為人文始祖伏羲之后。周宣王姬靖時期(公元前827~前784年),風氏后裔子孫名叫休父,世代為程國(今河南洛陽東部)之君,伯爵,故稱程伯休父,官至司馬,負責執(zhí)掌周王室的國家軍隊。在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休父受命率軍克平了位于淮河流域的姜戎(古東夷民族的一支),史稱“周攻姜戎”,為周王朝勢力真正向“中原之南”的拓展立下大功,周宣王特賜其以官職為姓,稱司馬氏。
第二個來源為子姓,孔父嘉(公元前?~前710年),為宋閔公的五世孫。子姓,名嘉,字孔父,為春秋初期宋國大夫,是孔子的六世祖,官為宋國大司馬??赘讣嗡烙谒螄鴥?nèi)亂,其后裔被逐出宋國,有子孫以祖先官職為姓,為子姓司馬氏。
司馬姓氏還是許多的起源說法,但都晚于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89年),所以不贅敘。
歷史上,“司馬”這一官職名被用于姓氏最早是在何時?依據(jù)嗎?
說起“司馬”姓,大家可能首先想到司馬遷、司馬懿、司馬炎等歷史人物?!八抉R”姓是我國的一種復姓,司馬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的周宣王時代。司馬姓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最初是有一種管理馬的官職名。下面我來為您解答司馬姓的起源具體由來吧!
要了解司馬姓是怎樣由官職演化成姓氏,我們就要先了解“司馬”這一官職。
- 官職司馬
商朝時期,早期官職名開始出現(xiàn),比如司空、司馬、司寇、司士?!八尽笔枪芾淼囊馑?,“司馬”就是管理馬匹的意思。商周時期的戰(zhàn)爭,大多都是車戰(zhàn)。所謂車戰(zhàn),就是用以馬為動力的戰(zhàn)車,相互沖刺,相互搏殺。隨著戰(zhàn)車的推廣,馬的數(shù)量也漸漸增多,司馬的權(quán)利也漸漸增大。后來司馬的官員,也漸漸在軍隊上有了一定的權(quán)利。
- 姓氏司馬
1.最早起源
周宣王時期,有一位司馬名為姬休父,是黃帝的后裔。姬休父被封為大司馬,掌管軍事和政治權(quán)利。他因為軍功被冊封為程國伯,封地在程地(今天的咸陽和西安一帶)。商周時期,人們經(jīng)常會以封地名或者官職名作為姓氏稱呼某人。因此,程國人經(jīng)常會稱呼他程伯休父,或者司馬休父。長此以往,人們也尊稱他的后代為程某,或者司馬某,司馬姓由此而來。其后人大多居住在今天陜西一帶。
依據(jù):
① 在陜西省咸陽市,原程伯休父封地周邊,至今還有一些散落的程姓村落,和一些關(guān)于程伯休父的傳說。
②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曾經(jīng)追封程伯休父為晉師祖,追贈謚號“元武皇帝”。
2.楚公子熊側(cè)之后
楚國公子熊側(cè)是楚穆王的兒子,也是楚莊王的弟弟。熊側(cè)曾今官拜大司馬,很會打仗,而且戰(zhàn)之能勝。但后來因為喝酒誤了戰(zhàn)事,慚愧之極,自殺而亡。公子熊側(cè)因為官至大司馬,因此也被稱為司馬側(cè)。他的后人也主要以司馬為姓,大多居住在今天兩湖地區(qū)。
3.春秋晉國韓獻子之后
春秋時期,晉國的大司馬韓厥(后稱韓獻)一生驍勇善戰(zhàn),而且足智多謀,為人以剛正不阿著稱。他的一生共輔佐了晉靈公、晉成公、晉景公、晉厲公、晉悼公五位君主,是歷史上難得一見的五朝老臣。他因為曾經(jīng)官拜大司馬,也被人成為司馬厥。他的后人一部分也以司馬為姓,大多在今陜西韓城周圍。
4.因故改司馬姓
在古代,很多人因為戰(zhàn)亂、避仇等等原因改姓。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改為司馬姓。此部分難以考證詳細,但是畢竟是少部分,小編就不再贅述。當然,也有一部分司馬姓改為別的姓。就比如司馬遷的后人,因為漢武帝的迫害而分別改為“馮姓”和“同姓”。至今,陜西韓城縣一帶,仍有部分村民以“馮”和“同”為姓。小編的一位朋友就以馮為姓,并向小編講述了很多關(guān)于司馬遷后人的故事。
以下是小編畫的圖,可以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
總結(jié):小編經(jīng)過搜集整理史料,研究得出;歷史上,“司馬”這一官職名被用于姓氏最早是在西周周宣王時期,中國大部分“司馬”姓,都源于西周時期的大司馬程伯休父。如果您是“司馬”姓,您可以參考小編的回答,結(jié)合您的出生地判斷您的先祖。熬夜寫文章不易,如果喜歡的話,還請點贊關(guān)注哦!
“司馬”一開始為古代官職的名稱,春秋以前戰(zhàn)爭方式主要是戰(zhàn)車的列陣對陣沖鋒,所以往往形容一個國家軍力的強盛,人們就會稱它為千乘之國、萬乘之國。司馬是專門負責管馬匹的官,設(shè)立于殷商時期,漢武帝時期為大司馬,隋唐以后為兵部尚書的別稱。
同時在西周“司馬”開始作為姓氏使用,《通志?氏族略?以官為氏》中有載“重黎之后,唐虞夏商,代掌天地。周宣王時裔孫程伯休父為司馬,克平徐方,錫以官族,為司馬氏”。
司馬氏在中國歷史上雖然一直是小姓,但是卻人才濟濟,如春秋時宋國的司馬牛,西漢“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司馬遷,三國時期的大將軍司馬懿等等。
如果大家喜歡我的回答就點個贊吧。[心]
我來回答一下:
司馬:古代職官名稱。馬在中國古代的戰(zhàn)爭中占據(jù)重要地位,春秋以前的職業(yè)化軍隊主要由貴族出身的子弟組成,戰(zhàn)爭方式主要是戰(zhàn)車的列陣對陣沖鋒,而古代的戰(zhàn)車是由馬拉的,所以馬的地位極其重要。形容哪個國家軍力強盛,就稱呼它為千乘之國、萬乘之國之類的,由于這層關(guān)系,司馬其實是專門負責管馬匹的官,是非常重要的軍職。
殷商時代開始設(shè)置,位次三公,與六卿相當,與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稱五官,掌軍政,軍賦;春秋、戰(zhàn)國沿置;漢武帝時置大司馬,作為大將軍的加號;后亦加于驃騎將軍;后漢單獨設(shè)置,皆開府;隋唐以后,為兵部尚書的別稱,慢慢演變?yōu)樾±?,就我們熟悉的《琵琶行》里的白居易,被貶為江州司馬。
軍政 。司馬——主管軍政、軍賦;司徒——主管征發(fā)徒役,兼管田地耕作與其它勞役;司寇——主管刑獄、糾察;司空——主管禮儀、德化、祭祀等。
據(jù)史籍《通志·氏族略》上記載,追源溯流,司馬氏的得姓始祖是周宣王執(zhí)政時期官拜司馬(管轄軍政和征戰(zhàn)的官職)的程伯休父,因他屢次征戰(zhàn)有功,而被賜姓為司馬,其后世子孫即“以官為氏”而姓了司馬。程伯休父是殷、周朝時期一個諸侯,是上古顓頊帝之后祝融氏重黎的子孫所傳。程伯休父的子孫,一部分“以官為氏”而姓了司馬;一部分依照慣例“以國為氏”而姓程。因此司馬氏系出程氏,和程氏同宗共祖。司馬氏的得姓,大約在兩千七百余年前。司馬氏后人奉程伯休父為司馬氏的得姓始祖。周宣王時,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馬,掌國家軍隊,佐政輔國,權(quán)勢重大,程伯休父克平許方,立下大功,周王室允許他以官職為姓,其後遂成司馬氏。
司馬一姓起源于古代的職官名?!锻ㄖ??氏族略?以官為氏》云:“重黎之后,唐虞夏商,代掌天地。周宣王時裔孫程伯休父為司馬,克平徐方,錫以官族,為司馬氏。其后世或在衛(wèi),或在趙,或在秦。”相傳帝少昊開始設(shè)司馬一職,掌管軍政和軍賦,周朝時稱為夏官大司馬。周宣王時,帝顓頊的后裔程伯休父任司馬,因他打敗了分布于今淮河中下游的徐戎(又稱徐方、徐夷),立下大功,便賜司馬為姓。此后,程伯休父的孫子以獲得這份官職為榮,因此有一部分人就以司馬為姓,稱司馬氏。另外,許氏、郝氏也有改姓司馬的,如許穆之、郝惔之就是,他們的后世子孫也以司馬為姓。
據(jù)《通志?氏族略》上的記載追源溯流可知,司馬氏之姓的始祖,便是周宣王時官拜司馬 (是管轄軍政和征戰(zhàn)的官職)的程伯休父。他因戰(zhàn)功而被賜姓為司馬,其后世子孫即“以官為氏”而姓了司馬。
再說程伯休父,他是殷、周朝時期一個諸侯,是上古顓頊帝之后祝融氏重黎的 子孫所傳。
程伯休父的子孫,一部分“以官為氏”而姓了司馬,一部分依照慣例“以國為氏”而姓
了程。因此,后世的司馬氏系出程氏,和程氏是一家人。司馬’氏的得姓大約起于2700年以前。 司馬氏后人奉程伯休父為司馬姓的姓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