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要吃出儀式感
西游記里妖怪吃生人,那都是普通人,天天吃,也沒有啥稀奇感了,都是一個味道,這唐僧可不是凡人,這唐僧對于妖怪就是仙丹一樣,太珍貴了,西游記里妖怪,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甚至能從妖怪變成仙人,這妖怪抓到唐僧,就象是吃仙丹是的,對于妖怪是千年不遇的機會。
這些妖怪抓到唐僧,就象得到心愛的寶貝一樣,要仔細(xì)欣賞,滿足自己心里的成就感,還會幻想著吃完唐僧肉,可以位列仙班,從此一步登天。
妖怪欣賞完了唐僧,還要吃得有儀式感,把唐僧洗干凈了,蒸了,還要在煮著吃
這也反應(yīng)出妖精,太重視唐僧肉了,估計真能吃到唐僧肉,也得細(xì)細(xì)品嘗,妖怪對好東西,也是加倍重視的,畢竟唐僧世間只有一個,又難得還有珍貴的用處。
妖怪對待唐僧,就好比妖怪原來是騎自行車的,忽然妖怪得來一臺汽車,你想那妖怪,能不重視嗎?還得愛不釋手。
偶爾吃頓熟的,改善一下生活。
混時間,真吃了,交代不了
生活需要儀式感
就像我吃橘子,本地橘子我剝皮直接吃,直發(fā)的涌泉蜜橘,我不僅剝皮去白筋,還會把里面的皮也撕掉,吃起來果凍一樣。
好比經(jīng)常吃菜,偶然得到了一塊肉,當(dāng)然要加工一番了。
唐僧可不是一般人,吃了是可以長生不老的,如此珍貴的食物隨隨便便吃了顯得太不正式,沒有儀式感,會被其他的妖怪笑話。生吞活剝顯得自己太沒有水準(zhǔn),像那三個犀牛精,人家就想到用香油煎著吃,檔次一下子就上來了。
《西游記》中妖怪吃唐僧要蒸著、煮著吃主要是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唐僧的“長生不老”效果。
在看《西游記》電視劇時許多人都有個疑問,為什么妖怪千辛萬苦抓住唐僧后不馬上吃掉,而是蒸著吃、煮著吃,從而給了孫悟空營救時間?
其實從作者動機來說,唐僧作為主角,肯定不會讓他被吃掉,因而會設(shè)定一些原因來保全唐僧。
比如,保護唐僧的神將除了他三個徒弟外有五方揭諦、護教伽藍(lán)等,哪怕是過往神仙看到唐僧遭難也會盡力相救,所以即使唐僧身邊沒有徒弟他也不會死;除此之外作者另一個保全唐僧的方式就就是設(shè)定了食用唐僧的方法。
對于吃唐僧肉最有研究的妖怪就是大鵬精。大鵬精不是凡間之物,他打聽到孫悟空的背景,打聽到唐僧肉能長生不老,自然也就知道唐僧肉的食用方法。
“我大大王與二大王久住在獅駝嶺獅駝洞。三大王不在這里住,他原住處離此西下有四百里遠(yuǎn)近。那廂有座城,喚做獅駝國。他五百年前吃了這城國王及文武官僚,滿城大小男女也盡被他吃了干凈,因此上奪了他的江山,如今盡是些妖怪。不知那一年打聽得東土唐朝差一個僧人去西天取經(jīng),說那唐僧乃十世修行的好人,有人吃他一塊肉,就延壽長生不老。只因怕他一個徒弟孫行者十分利害,自家一個難為,徑來此處與我這兩個大王結(jié)為兄弟,合意同心,打伙兒捉那個唐僧也?!?/p>
那么唐僧肉要怎樣吃才能發(fā)揮功效呢?作者通過大鵬精之口說出了多個條件。
三怪道:“大哥,你抱住他怎的?終不然就活吃?卻也沒些趣味。此物比不得那愚夫俗子,拿了可以當(dāng)飯。此是上邦稀奇之物,必須待天陰閑暇之時,拿他出來,整制精潔,猜枚行令,細(xì)吹細(xì)打的吃方可。”
首先這唐僧是上邦稀奇之物,不能活吃,必須要在天陰閑暇的時候整制精潔后蒸著吃,在吃的時候還要“猜枚行令,細(xì)吹細(xì)打”保持心情愉快,吃了才有好的效果。
“不許嚇了唐僧。唐僧禁不得恐嚇,一嚇就肉酸不中吃了?!?/p>
其次,在吃唐僧肉時還不能讓他受到驚嚇,否則肉就會變酸、就不好吃了。
大鵬精對吃唐僧肉很有見解,當(dāng)然其它妖怪也對這稀世珍品很有研究,認(rèn)為這好的東西就要保持好的心情慢慢享用。
鱖婆道:“大王,且休吃他,恐他徒弟們尋來吵鬧。且寧耐兩日,讓那廝不來尋,然后剖開,請大王上坐,眾眷族環(huán)列,吹彈歌舞,奉上大王,從容自在享用,卻不好也?”那怪依言,把唐僧藏于宮后,使一個六尺長的石匣,蓋在中間不題。
比如通天河的鱖婆就這樣告訴靈感大王。
唐僧肉生著吃自然是沒有什么功效的,否則他他母親豈不就能長生不老?妖怪們雖說平時生吃人,但對唐僧這樣的珍品還是要用盡花樣發(fā)揮他最好味道和功效的。
都是給自己臺階下而已,先拖延時間看看有沒有人保,如果是大人物保的話,還有犯罪中止的機會。如果半天沒人來救吃了也放心啊。妖怪們殘忍貪孌可并不傻,如果真因為吃了唐僧而得罪了大人物的話,那怕你長生不老恐怕也會萬劫不復(fù)。唐僧可不是一般人,此時大唐處在李世民的治下,文治武功震爍當(dāng)世。大唐皇帝的御弟和使者身份絕非一般。而且唐僧走了那么久卻落到了自己手里說明前面的妖怪都失敗了,此時吃唐僧肉不得考量考量嗎?
因為必須留足時間給行者搬兵來救,要不然,后續(xù)的八十難中的任何一難就無以為繼
因為細(xì)思極恐之下,你會發(fā)現(xiàn)大法力者就是下棋的人,而其他人都是他們手中的棋子。
1.孫悟空出世之后,玉帝輕描淡寫的態(tài)度,到后來一次又一次的招安,做弼馬溫,封齊天大圣,最主要是讓一個猴子去看蟠桃園,這就相當(dāng)于把一個小孩子扔進糖果屋一樣,這不是明顯想讓孫悟空犯錯么?
2.菩提老祖竟然早就知道孫悟空以后會闖下大禍,為什么開始就不收他為徒或者不讓他下山了?
3.唐僧做為如來的徒弟金蟬子,好巧不巧就投胎到南澹部洲了,好巧不巧的是如來降伏孫悟空后,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傳經(jīng)到南澹部洲。
4.觀音菩薩在去尋找取經(jīng)路人的路上,先遇到的沙僧,取名是沙悟凈,之后遇到是八戒,取名是豬悟能,好巧不巧最后是孫悟空,還都是悟子輩。
.....等等,其實還有不少細(xì)節(jié),就不再一一列舉了,我只是想說明取經(jīng)行動是安排好的,都是有劇本的。
回到正題,為什么抓到唐僧后要蒸了煮了再吃,因為取經(jīng)路上有后臺的妖怪都是提前派下來的,這些妖怪們接到的任務(wù)就是制造點磨難,配合完成取經(jīng)任務(wù),不是真正的要吃唐僧,生吃就直接大結(jié)局了,妖怪們把唐僧抓了,總得留點時間讓孫悟空們來救一救,蒸和煮剛好能起到拖延時間的作用!
最后要說一句,除了唐僧師徒等少許人是本色出演,其他大部分人都演的不錯
高端的食材自然要有高端的烹飪方法[奸笑]
上界下凡的妖王不耽誤時間,猴子來的及救唐僧嗎?!
吃唐僧只是所有妖怪的一個愿望,而抓到唐僧蒸或者煮,主要是做給其他妖怪看的,炫富給別人看,生吃,顯得自己修煉檔次低,煮著吃,顯得自己修煉之后,有點檔次。這就好比你買了一輛車,停在你家門口,全村人都知道,但是你還是有事沒事都來開出去,整的你天天好像有多忙,多大的事一樣!天天開,顯得你在外做大事,不開,顯得你有點裝
更易吸收。
最好吃的應(yīng)該是唐僧刺身,做熟了就失去了原汁原味,可能這就是妖精與人的區(qū)別吧
給一位圣僧的尊嚴(yán)
妖怪非凡人,抓住唐僧拖時間再吃就是看圣僧后面有沒有比妖怪更大有本事臺子來搭救
疫情期間,避免生吃,躲開冷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