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接待過一個網(wǎng)上咨詢的案例。來咨詢的是一位母親,由于孩子行為動作慢,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差。不愿與父母溝通,在交流時經常答非所問,對于父母的問題默不作聲。加上學校老師跟她說,她的孩子課上有點癡呆。認為孩子記憶力差,表達能力差。以上種種情況,便使她擔心孩子是否有智力方面或心理方面的的問題,甚至擔心孩子有自閉癥,因此前來咨詢。
在交流訪談以及了解一系列的情況后,這些問題的主要根源是這位母親對待孩子的方式和平時的教養(yǎng)方式導致了孩子產生這些不良行為。
1、經常催促孩子,越催促越著急,看孩子的行為動作越慢,且一著急,就大聲吼孩子。
2、在教孩子學習時,沒有耐心,一個題目教了一兩遍后就開始吼孩子。
3、經常大聲罵他,經常以質問的語氣與孩子進行交流。
4、對孩子寄予太大的希望,希望他比別人好,希望他能成才,希望他各方面都優(yōu)越。
5、經常與別的孩子進行比較,認為自己的孩子笨,便把氣撒在孩子身上。
6、來自生活中的各種壓力使她無法排解,而孩子成了他唯一的出氣口。
然而,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孩子,如何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呢?
1、這位母親將自己生活的壓力和焦慮以這種方式轉嫁到了孩子身上。試想一下,一個七歲的孩子行為能力能與成人相比嗎?顯然不能。
因此在對待孩子和教育孩子時,我們不應以成人的標準來要求一個孩子。請以足夠的耐心和積極的鼓勵,促進孩子的成長和發(fā)展。
2、 有研究表明,人在25歲后大腦才發(fā)育完善。由于兒童的大腦發(fā)育還不完善,在學習和理解上比較容易出錯。
我們不能以成人的思維要求孩子的學習能力和記憶力等方面符合我們的預期。我們必須在尊重和理解孩子所處的發(fā)展階段的基礎上,為孩子提供發(fā)展的支架,而不是想當然的以自己的標準為標準。所謂的揠苗助長也是這個道理。
3、以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不以家長的權威來恐嚇孩子,做到平等溝通,溫和交流。試想一下,若孩子在學習時,因為害怕被責罵,導致焦慮的情緒,專注力還能在學習上嗎?
對于敏感的孩子來說,你的權威和恐嚇只會使孩子養(yǎng)成畏畏縮縮的性格。對于模仿能力較強的孩子來說,則會通過模仿你處理問題的方式來面對問題、處理事情。當你大聲斥責時,他會以同樣的方式與你溝通,長此以往,只會激化雙方的關系。
4、那些對孩子寄予厚望,望子成龍的父母常常將自己未能做到的事情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則將承受著父母也未能完成的任務。
許多父母僅從自身的角度考慮問題,卻從來都不問問孩子真正想要什么,以“這么做都是為你好”的名義要求孩子符合自己的期望。當孩子無法達到自己的預期時,便認為孩子能力不足或孩子是否出現(xiàn)了哪方面的問題。
請相信自己的孩子,并給予積極的鼓勵和支持,他們會為了更好的適應這個社會而變成更好的自己。
不以“為他好”的理由強加、要求孩子,而應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某些方面的天賦,并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促進孩子的成長。
5、每個個體性格各異,能力千差萬別?;蛟S你的孩子善于畫畫,他的孩子擅長數(shù)學推理。每個孩子的興趣和能力都有所不同,如何與其他孩子進行比較?這樣的比較也沒有意義。
美國心理學家--加德納將人類的智力分為八種智力,分別包括語言智力、數(shù)學智力、音樂智力、運動智力、視覺-空間智力、人際智力、自然智力。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智力有所不同,加上環(huán)境的刺激與影響,從而導致每個孩子在不同方面所表現(xiàn)出的能力也有所不同。
而現(xiàn)代教育下,過分關注語言智力和數(shù)學智力,并且將智力與學科混為一談,導致學校、老師和家長都過分強調語文和數(shù)學這兩門學科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孩子各方面學習能力的發(fā)展。
就像案例中的母親那樣,一味地強調孩子學科方面的學習成績,卻忽視了孩子畫畫方面的天賦和興趣,即視覺-空間智力。這么做不僅無法提高孩子學科上的成績,還錯失了培養(yǎng)和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的時機,也抹殺了孩子在畫畫方面的天賦。
過分強調語文和數(shù)學等學科,也與現(xiàn)代多樣化的職業(yè)要求不匹配。試想一下,工程師更多強調的是視覺-空間方面的能力,而不是傳統(tǒng)學科上的成績。
6、確實,生活上各種壓力導致我們如此焦慮,擔憂孩子的前途,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在我們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我們在無形中將這些壓力和焦慮轉移到孩子身上。
許多問題的根源并不在孩子身上,孩子只是一面鏡子,成人的行為模式經常在孩子身上表現(xiàn)出來。因此,在尋找孩子問題的解決辦法時,先反思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是否正確,并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以便更好地對待和培養(yǎng)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