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被邀!海里的魚做成的魚鲞,一般以鰻魚做為最佳,帶魚,小黃魚,還有寧波人用河豚魚做成鲞!烤肉很美味的噢!但一定要處理的很干凈!我們家里自己從不曬河豚魚鲞的!當時我在本市漁業(yè)公司曬個這個!領導可是道道把關的噢!
寧波人說的魚鲞,也就是魚干子,是指剖開晾干的魚干子。
魚鲞是寧波人很喜歡的一道菜,在老寧波的口味中,淡魚鲞是下酒的好菜,咸魚鲞是地道的壓飯榔頭。
曬魚鲞,先要將魚用刀剖成片狀,所以剖魚的技術很關鍵。剖魚鲞有專用的刀具,叫“鲞刀”。鲞刀手掌般大,形狀猶如小斧子。
不同的魚又有不同的剖法。鯧魚鲞、黃魚鲞和馬鮫魚鲞,一般都是咸曬。將浸在咸鹵里的魚取出后,放在桌板上,用鲞刀從魚尾落刀,沿著魚的脊背一直上來,通過內臟,直至頭部,然后稍微用點力,將魚頭中間劈開。一刀下來,原來一條長形的魚,被剖成了扇形。然后,去掉內臟和魚鰓,用清水洗凈后,就可以曬了。
老寧波把墨魚鲞稱為烏賊鲞或螟脯鲞。墨魚鲞一般是淡曬的。剖墨魚的套路要多一點,一般來說要剖三刀。第一刀從頭部落刀直至腹部正中切開,接下來再在兩只眼珠上左右各剖一刀,然后由尾部起清理內臟,但保留背骨。經(jīng)過陽光下多次翻曬和海風吹拂,墨魚就曬成了鲞。接下來漁民會把曬干的墨魚鲞堆積在一起,讓它“發(fā)花”。一段時間后,墨魚鲞的表面會出現(xiàn)一層像柿餅一樣的白霜,這就成了標 準的上 品墨魚鲞。
魚鲞有兩種曬法,一種是在竹器或漁網(wǎng)上曬,另一種是用繩子扎住魚鲞尾部,吊在支架上曬。吊曬必須在魚身上用竹篾撐住,以防魚身合攏,影響干燥。
所謂“鲞”,《爾雅.翼》釋義為:“諸魚薨干皆為鲞?!币馑季褪菍Ⅴr魚剖干、洗凈、晾曬而成,在寧波就是將捕獲的海魚,剖干、洗凈、晾曬成魚鲞。鲞,字的本意就是美下有魚,可見魚鲞的美味誘人。
寧波人常吃的魚鲞有黃魚鲞、烏狼鲞、鰳魚鲞、帶魚鲞、風鰻鲞等,皆是餐桌上的美味,下酒下飯好佳肴。
黃魚鲞最為有名,南宋的文臣羅愿說:“諸魚薨干皆為鲞,其美不及石首,故獨得專稱。以白者為佳,故呼白鲞。”石首就是黃魚,野生黃魚的過于金貴,曬鲞大多以養(yǎng)殖黃魚為主。將黃魚剖干洗凈,用鹽抹勻,曬干后真空密封存放。吃的時候,上鍋一蒸,那咸香肉嫩,久吃不厭。
清朝大吃貨袁枚對黃魚鲞真愛有加,他在《隨園食單》上說道:“肉軟而鮮肥,出時拆之,便可當做小菜,不必煮食也。用鮮肉同煨,須肉爛時放鲞,否則鲞消化不見矣?!?/p>
寧波沿海地區(qū),還有這么個習俗,毛腳女婿第一次上門,都要帶上黃魚鲞,這是鲞中的精品,有面子,所以也被稱為“郎君鲞”。
寧波有道盛名在外的名菜,稱為“烏狼鲞烤肉”,這烏狼鲞就是海里的河豚。這個需要點技術活,要將捕撈上來的河豚非常仔細、小心地將內臟、血液、生殖腺等去除干凈,在水中反復清洗,均勻抹上鹽分,在烈日下曬干即成。
曬干后的烏狼鲞,可以清蒸,也可以烤肉。清蒸的烏狼鲞,那肉一絲一絲的,很有韌勁,特別鮮美。跟五花肉一起烤,烏狼鲞的鮮美配上五花肉的滋潤,油而不膩,入口松軟,讓人食欲大開。
鰳魚鲞,在寧波還有個名字叫“三抱鰳魚”。所謂三抱,不是三次擁抱鰳魚,而是三次用鹽抹鰳魚腌制而成。寧波、舟山地區(qū)用鹽腌制海鮮方式稱之為“抱”。鰳魚鲞具有松而不散、粗而不糙、入口即化的口感,更是具有咸而不澀、咸鮮味重、醇厚濃郁的味道。
清朝大吃貨袁枚在《隨園食單》上說:“夏日選白凈帶子勒鲞,放水中一日,泡去鹽味,太陽曬干。入鍋油煎,一面黃取起。以一面未黃者鋪上蝦子,放盆中,加白糖蒸之,一炷香為度,三伏日食之,絕妙?!庇纱丝梢姡@鰳魚鲞配上蝦子,風味獨特,三伏天絕佳美味。
寧波有句俗語,叫“新風帶魚,抱鰻熗蟹”,新風帶魚就是帶魚鲞,抱鰻也稱為新風鰻鲞。帶魚鲞、風鰻鲞一般都要在秋冬季節(jié),東風呼呼刮的時候最好。選擇條子長、肉厚實的帶魚、鰻魚,剖干、洗凈,用鹽抹勻,將繩子從魚嘴里穿過,掛在空闊的場地上,讓西北風自然吹干?;蛘吡罆裨谥耋由?,自然風干即可。
為什么將帶魚鲞稱為新風帶魚,將鰻鲞稱為新風鰻鲞,這意思是帶魚鲞、風鰻鲞都是需要西北風自然吹干,不能太陽暴曬晾干。太陽一曬,這帶魚、鰻魚容易出油,還有股哈喇子味,就變質了。
鰻鲞里有種精品,就是沙鰻鲞。沙鰻小巧瘦長,油脂厚重。一般鰻鲞稍顯干巴,沙鰻鲞就多了溫潤柔膩,風味更佳。
當然,大多海魚都是可以做鲞的,譬如鯧魚鲞、米魚鲞、鯊魚鲞等等,都是下酒下飯的寧波好味道。
營養(yǎng)豐富。海邊,魚多,生活方式不一樣。
寧波人魚鲞和魚干是有區(qū)別的,從魚背部剖開都叫鲞,從魚肚子剖開叫干或者筒。
魚鲞是提剖開晾干的魚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