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類型的諺語沒有變!
1,唐詩宋詞的審美欣賞傳承沒有變化。盡管今人除了毛澤東主席的詩詞笑傲古今,一般來說,今人寫詩詞不及古代詩人。但是,對于唐詩宋詞的審美欣賞熱情沒有變。例如,中小學課文對于古典詩詞的傳播,家長對青少年的古典詩詞教育,都沒有變。
2 ,中國語言文字的傳承未變。中國從秦始皇統(tǒng)一國家后,就實施了一項非常重要的決定,那就是文字的統(tǒng)一。因為文字的統(tǒng)一,讓中國建立起了非常完善的文字記載體系,憑借統(tǒng)一的文字,可以查找?guī)浊甑臍v史事件。
3,中華民族信仰未變。我們是“炎黃子孫”的后代。中國是一個崇尚自己的祖先的國家。我們一直驕傲的稱自己是“炎黃子孫”,就是對祖先的一種信仰。中國的信仰從古至今已經延續(xù)了幾千年了。
4,中國傳統(tǒng)觀念精髓未變。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留下了無數(shù)的寶貴傳統(tǒng)觀念資源。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觀念精髓,以老子為代表的道教思想觀念精髓,“天人合一”,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己內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等傳統(tǒng)思想觀念精髓沒有變。
5,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沒有變。中華中醫(yī)文化的傳承,中華武術文化的傳承,中國瓷器文化的傳承,中國絲綢文化的傳承,中國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中國飲食文化的傳承,中國茶文化、酒文化的傳承 ,都是中華民族長期積累的寶貴文化遺產。
自從有人的人類以來,沒有變的是:
生兒育女。
把自取獲之物,攜帶回家,同家庭成員共同分享。其它生物為獨自享用,少數(shù)生物在育雛期才可攜物返家晡養(yǎng)幼體的。但幼體長成成體以后,又各顧各了。
啥東西,要用時,先用手擺弄一番,然后才用的。
使用水與火處理一切。
青壯年個體及群體,外出采集漁獵獲取所需,保護老幼弱殘及婦女。我們的人一個都不能少。
筑巢改為建房子,用土制造瓶瓶罐罐裝水盛物。穿衣制衣及被子等。所以窩里放置了很多東西。其它生物不會這樣的。
別人做不成的事,自己做成了,就自豪自傲;別人都可做成的事,自己做不成就羞怯。
傷了病了,用鼓搗的方式,促進傷處轉好病消除。其它生物不會這樣的。
人想飛,飛不起來就造出個神,神可飛,滿足了人的意愿,再造飛行器,可坐飛行器飛了。
中國人沒變的是:祭供祖先,崇尚勞動可富俗,喜歡玉石,煩打架,厭搶別人的東西。
所以,中國人不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但保家園不受侵入可拼命。
中國人同其他人也一樣,別人家有的東西,咱家也要有。只不過不用偷與搶的方法轉為擁有,而用自己制造出來變?yōu)閾碛小?/p>
事實上,人類不論是居住在哪里,大致都差不多。差異最大最突出的是宣揚渲染自己狀態(tài)時,就各顯不同了。實際上僅話語的說法不同罷了。
話語的說法不同,造成了概念觀念的不同,加上偷搶,就引發(fā)矛盾及糾紛,使人有了善惡差別了。
進步網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點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