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rèn)為這是曹操具有政治目的的試探。
我們要想弄明白曹操這一行為的意義何在,就必須弄清楚此行為發(fā)生的歷史背景。此事發(fā)生在呂布被滅,袁術(shù)尚做最后掙扎之時。這個歷史階段對于曹操來說,是有著重大意義的。![]()
在曹操的長期戰(zhàn)略規(guī)劃里,其與袁紹的一戰(zhàn)是不可避免的,而在與袁紹開戰(zhàn)之前,曹操身處四戰(zhàn)之地,呂布,張繡,劉表,孫策和袁術(shù)都對曹操不利,倘若曹操與袁紹開戰(zhàn),勢必會讓其他諸侯趁機偷取后方,所以曹操在眼前的戰(zhàn)略上,是要肅清這些阻礙的。![]()
而曹操說出“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時候,呂布已經(jīng)被其所滅,此時的袁術(shù)也已病亡,而劉表年老多病,胸?zé)o大志,孫策保守江東,基業(yè)尚且不穩(wěn),張繡未被曹操放在眼里,因此,劉備的安穩(wěn)與否就成了曹操頭疼的問題。
此時曹操是已經(jīng)查出“衣帶詔”事件的,那么這位“劉皇叔”是否安分就成了曹操的難題,倘若用劉備,恐難駕馭,之前就欲用劉備討伐袁術(shù),可未及劉備兵到,袁術(shù)就掛了;倘若不用劉備,又怕節(jié)外生枝,時日久了劉備恐難再寄人籬下。若是待到與袁紹決戰(zhàn)之時,劉備是福是禍都不知,豈不誤了大事。![]()
因此,曹操此番話里,將劉備與其同稱英雄,實則窺探劉備之志。若有王霸之心,趁早誅之,以絕后患;若有畏懼之心,趁早提用,以防外出而立;若有霍亂之心,趁早防之,以免用兵之際禍起蕭薔。因此,這是兩個政治家的博弈,也是曹操為了自己的戰(zhàn)略意圖,進行的一部分政治試探。
煮酒論英雄是《三國演義》中非常精彩的橋段,故事膾炙人口,老幼皆知。曹操一句“天下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到底是假意試探還是開玩笑的呢?
![]()
當(dāng)時的劉備,可以說混的非常不好,帶著關(guān)羽和張飛兩個死忠粉,東奔西走,顛沛流離,始終未有一席之地,先投奔公孫瓚打袁紹,后投奔陶謙打曹操,陶謙死后把徐州讓給劉備,可還沒站穩(wěn)腳跟,袁術(shù)又率兵來攻打徐州,劉備正和袁術(shù)相持,沒想到呂布搶走了他老婆,劉備回頭救老婆,卻半路被袁術(shù)擊敗,劉備只得央求呂布放了他老婆,呂布同意了,劉備召集人馬企圖東山再起,結(jié)果又遇呂布,被呂布打的落花流水,丟盔棄甲,抱頭鼠竄,劉備打仗的本事是真不行,但逃跑的本事倒是有,這次直接就投靠了曹操,曹操給了他一些人馬,讓他再次與呂布對戰(zhàn),結(jié)果還是失敗了,老婆又被搶走,最后還是曹操出兵干掉了呂布。
![]()
劉備屢戰(zhàn)屢敗,飽受欺侮,現(xiàn)在又寄人籬下,心里真不是滋味!這時候又發(fā)生了衣帶詔事件。
原來漢獻帝劉協(xié)不滿曹操專權(quán)跋扈,用血書寫密詔藏于衣帶中,交給車騎將軍董承,由董承密謀除掉曹操,董承將衣帶詔帶給劉備,劉備擔(dān)心是曹操試探他的奸計,沒有立即表示同意。
這幾日,劉備因為衣帶詔,正狐疑不定,心緒不寧,這時候曹操約他喝酒,劉備沒辦法,只得硬著頭皮去了!
于是就有了精彩的煮酒論英雄!
![]()
依我看,這時候的劉備,勢單力薄,既無精兵,又無智囊團,寄人籬下,凄凄慘慘!而此時的曹操大權(quán)在握,志得意滿,即使他再獨具慧眼,目深謀遠慮,也不會料到后來的劉備能與他分庭抗禮,爭奪天下,他這番英雄論,只是開個玩笑而已,其實心里并沒有真的把劉備看做英雄!
不過,后來發(fā)生的事情讓他改變了想法,也讓他追悔莫及,劉備不僅是個英雄,還是個隱藏很深的梟雄!
此言不假,且看《胡說志》記載,大家評判:![]()
話說劉備正獨在園中澆菜,被曹操請至相府小亭,盤置青梅,一樽煮酒,兩人對坐,開懷暢飲。忽然烏云遮天,陰風(fēng)大起,雨隨之而下。劉備心頭一緊,難道衣帶詔事露,遂感不詳。![]()
【有心思,固然會觸景生感,活得也是累】曹操斜眼看得,已知劉備心思,忙舉起手中耳杯道:“使君可知龍之變化否?”【此話太過直接,開門見山,直接點出劉備當(dāng)龍之愿望,倒也符合曹操性情。劉備此時只當(dāng)曹操閑問,九分放松,一分狐疑】,輕言曰:”愿聞其詳。”
![]()
“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云,小則隱形。升則飛騰,隱則潛伏······”【劉備聽到此處,內(nèi)心已是慌張,曹操莫非是借龍實說自己?心內(nèi)已是三分擔(dān)憂,七分忐忑。曹操果然高手,快人快語逐步深入】“玄德久歷四方,當(dāng)知天下英雄。請試言指之。”【好犀利的話題,步步緊逼,不經(jīng)意嘲諷劉備數(shù)度易主的經(jīng)歷,又留下回話余地,其實想說:看汝如何接。劉備聽后,已是五分慌張,五分強裝。不愧老練,立舉袁術(shù)、袁紹等庸人為英雄人物,以圖展示自己平庸的眼光和與英雄無緣。這等表現(xiàn),恰似自知龍尚小,還要隱】![]()
“吾看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薄静懿俅藭r估計已經(jīng)有些許失望,心里想:都這份上了,還他他的裝,三國主角之一莫非要拿影帝。我就直說逼你現(xiàn)形,看你如何接】這曹操真真是痛快,豪不否認(rèn)自己是英雄,直接點出主題,直奔要害。符合一貫風(fēng)格。【劉備此時已經(jīng)十分恐慌十分尷尬十分想走十分無奈?!肯啾匾苍S已經(jīng)嚇尿,或者內(nèi)衣盡被汗?jié)?。任閱歷再豐,也未遇過這等境況。
![]()
正所謂無巧不成書,突然一陣驚雷,劉備趁機筷子落地。又用洪荒之速平靜自己,霎那間恢復(fù)心情。強作鎮(zhèn)定,彎腰撿筷,口中默念:雷大爺比親爹還親啊,救命之恩,定當(dāng)永記。待身起,臉上已是面無表情,很是淡定!“一震之威,乃至于此?!薄静懿僖姷?,頓感自愧不如:我勒個去,這個也能接得下去。別人稱玄德劉跑跑,我知其心,很是理解。別人說你劉裝裝,此言不虛。但不夠徹底,只有“三國勝裝影帝”才能名至實歸······】
![]()
按照三國演義記載:曹操被瞞過?!拘【幷J(rèn)為:煮酒論英雄這個章節(jié)是整部三國演義里最合理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也符合人物歷史原型!】三國時代如果從政治抱負(fù)和個人志向看,真英雄也只有曹劉二人。佐證事例太多,不細(xì)說!劉備十易其主,未得罵名,實在是因為其從不當(dāng)犬馬??梢越忉尀椴桓嗜讼掠写笾?。【易主,不過是尋找暫時的安身之所而騎驢養(yǎng)馬的舉措】東漢末年,很多野才也看出這點,故隨著劉備易主次數(shù)增多,名聲也到處傳播,投效之人也是越來越多。在委身曹操時,也是目標(biāo)堅定,表面平靜掩飾動蕩內(nèi)心,默默尋找機會。
![]()
偏偏曹操看出,借煮酒論英雄,說出實話:一是敲打劉備,二是惺惺相惜,三是抱有幻想,傳達自己也是志向相投,奢望劉備能安心現(xiàn)狀共平亂世,結(jié)束戰(zhàn)爭!其實是曹操故意試探,意收其心,沒有殺意。否則歷史和演義都將重寫。可以肯定的是曹操識人水平高于劉備;但是惜才之心,有時天真。劉備對人才,也是平靜,似乎從未中過詐降之技。但從此曹操成為心中唯一的真敵!
![]()
這段描寫,借青梅煮酒,實乃心理攻防交手。將兩個鮮活的人物形象生動展現(xiàn),是三國演義人物描寫最出彩的篇章,而且符合歷史。三國演義前半部,表面三國,實際“曹劉雙英事跡報告會”:曹操主角,劉備影帝,其他人物皆襯托矣!您認(rèn)同嗎?原創(chuàng)回答,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或署名!謝謝閱讀,下回見!
這句話確是曹操所說。演義正史皆有記載!
原文: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意思就是論天下英雄,只有劉使君和我曹操兩個人。
曹操講這句話充分體現(xiàn)了一個政治家的高幾瞻遠矚,袁術(shù)被曹操所滅,袁紹妄夸兵強馬壯卻自毀與長城,劉表枉稱一俊卻憂慮焦思而亡,孫策空稱江南小霸王死在許貢二門生下,曹操認(rèn)為以后劉備才是真正和他爭霸之人。
曹操指天為題,以龍的變化隱升來暗喻天下英雄,這正刺中劉備的痛處,劉備最擔(dān)心曹操把他當(dāng)對手殺之而心安。
劉備在曹操面前使用韜略時曹操并不買他的帳,用手指指劉備又指指自己說:天下英雄,使君與曹耳,一言石破天驚,劉備心生恐懼匙著箸落與地,恰巧忽傳驚雷,劉備才掩飾說“:一雷之威,乃至于此”。
“英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保@句說明曹操狂妄自大視天下無一物,嘴上說劉備是英雄實則半真半假試探劉備,虧得劉備危急時刻急中生智才躲過殺頭之災(zāi),所以說劉備乃真英雄!
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曹耳,本意是曹操想拉攏奉承劉備,好讓劉備安心對他唯命是從,然此言一出,劉備心有余悸,以為曹操看出自己想脫曹系的想法,確實曹操計智,殊絕于人,很會用兵,連孔明都褒獎過他,他輸就輸在一個“疑”字上,他如果不聽劉備之言,斬殺呂布,那劉備真的沒好果孑吃了,故有道曹操奸猾一世,比不上劉備聰明一次。
曹操干了這杯酒之后,正高興之際地說:“青梅煮酒論英雄,天下只有我曹操與你劉備算的上英雄豪杰”。第二天早起,曹操后悔地拍大腿,派人去追趕劉備,可是劉備號稱“逃跑能手”,追不上就等于“放虎歸山”,“魚游大海”。
如果大家看三國演義就知道,這個大耳賊劉備專屬技能“一哭,二跑,三自吹自擂”。
劉備前半生一直都在漂泊在外,勞勞碌碌地忙,結(jié)果卻是一事無成,說他是英雄,到底信還是不信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一、劉備到底算不算英雄,怎么才算英雄
1.沒有地盤:東漢末年,諸侯并起,華夏九州各有其主。劉備起兵參與黃巾軍的剿滅工作以來,在袁紹、曹操地盤待過,好不容易得到陶謙禪讓的徐州半塊地盤做主,沒有捂熱又被呂布給占領(lǐng),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來到荊州之后,遠方親戚劉表也像防賊一樣防著他。沒有地盤不硬氣,不能像中國移動廣告語“我的地盤我做主”。
2.沒有軍隊:劉備起兵的時候,也是有郡縣級別首富贊助商,拉起來的隊伍。黃巾軍工作完成之后,只能封個縣都尉官職??梢娝?dāng)時參與黃巾軍剿滅工作的軍隊數(shù)量肯定很少,不然不會封賞官職那么小。
3.沒有戰(zhàn)績:從劉備起兵之后,其實都是一路敗北的成績收場。三國演義中“三英戰(zhàn)呂布”,“溫酒斬華雄”這樣的案例其實都是虛構(gòu)的數(shù)據(jù)。只是羅貫中給這位“注水”劉皇叔抹上一點光彩而已。
最后回看劉備同志“沒有地盤,沒有軍隊,沒有戰(zhàn)功”簡直就是一個“三無”產(chǎn)品。那時的天下誰會承認(rèn)他劉備是英雄角色。連英雄聯(lián)盟的門框都占不上邊。
可是為什么大名鼎鼎的曹操竟然還說他是英雄呢?曹操可是識人入木三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人力資源宗師級別的人物。難道曹操也會看走眼的時候。
那么我們再看“注水”劉皇叔的前世今生的事跡來找尋他“英雄的痕跡”,側(cè)面證明這個“英雄”假設(shè)論。
二,劉備算英雄
1.人們常說,看人是怎么樣就先看他身邊的人?!白⑺畡⒒适濉辈幻黠@,他桃園三結(jié)義的兩位兄弟可是大名鼎鼎:關(guān)羽與張飛。這“美髯公”關(guān)羽與“燕人”張翼德可是在劉備一無所有的時候就一直跟著他,一生都不離不棄。簡直就是鐵桿嫡系粉絲。即使關(guān)羽經(jīng)歷“過五關(guān)斬六將”都要固執(zhí)的回到劉備身邊。如果劉備是小人,是窩囊廢的角色,這兩位天下公知的英雄會一直陪伴他身邊,甚至能夠三兄弟“食同桌,同寢”的親密關(guān)系。這根本不可能。故劉備,他是有英雄的潛質(zhì)。
2.無論是古代還是現(xiàn)代人都人到中年了,還是事業(yè)無成,一無所有的情況下,換做其它人早就放棄了。不會一直都為了“匡扶漢室為己任”,太高大上的話,還種說法就是,為了能夠爭霸天下大勢,一直在持續(xù)追求卓越,那可得一般人。故他同樣具有英雄的魂魄。
3.連袁術(shù)與袁紹都對他刮目相看,看得出來他并不會一直心甘情愿的給人當(dāng)一輩子的下人。甚至他去到曹操,陶謙,劉表,袁紹的陣營,那里都能夠成為坐上賓,謀個一官半職當(dāng)當(dāng)。這也表明劉備具有才華的,具有謀略的人,故他同樣是英雄。
三、如果劉備算英雄的話,為什么曹操不殺了他
1.如果曹操認(rèn)為是英雄的話,為什么不殺了他。因為當(dāng)時的劉備看起來算英雄,但在曹操的地盤上,劉備也只能是空有一身英雄志,卻沒有任何的用武之地。
2.“注水”劉皇叔在出道之后就開始有意識打造自己的個人在外品牌,而且是響當(dāng)當(dāng)?shù)?。曹操作為傀儡政?quán)漢朝的代表人物,漢朝才是正統(tǒng)地位。如果貿(mào)然對“注水”劉皇叔下毒手,關(guān)注與艾特劉備的天下的士族與普通人就會使天下對于曹操的用人標(biāo)準(zhǔn)產(chǎn)生懷疑。這對于當(dāng)時的曹操沒有徹底掌控北方的地盤以前,他選擇了忍耐。等到曹操年老之時,一個個都給我殺,眾多著名大臣與文人雅士被屠殺。這時候還年輕,沒有殺人的念頭。
3.賣草鞋的“劉皇叔”是如此的低調(diào),但曹操會不會在沒話找話說,警告劉備,咱們都不裝孫子了吧!你看看我許昌的大牢里還可以放下犯人?;蚴悄氵@一生就在許昌種菜自給自足地軟禁的生活。
想不到“逃跑高手”走的比曹操還快。
古人常說“人這輩子不會一直走背運”。天道循環(huán),上天可伶劉備,終于把臥龍先生諸葛亮盼來了,從此劉備翻身農(nóng)奴把歌唱。有地盤有軍隊,最后進階漢中王,還人模狗樣地做了蜀漢章武帝,過了一把癮。卻淪落到“白帝城托孤”的結(jié)局。
個人意見,如有不妥,請關(guān)注并回復(fù),謝謝!手機打字不易,請各位看官點個贊吧!
曹操如此說,當(dāng)然是站在他的價值角度進行闡述的。
當(dāng)時曹操與劉備二人正在煮青梅酒,曹操首先發(fā)言,以天邊的云掛像龍,隨即發(fā)表了自己對龍的認(rèn)知和定義:“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之后,又借龍這種傳說中的生物,談到了當(dāng)世的英雄人物,認(rèn)為英雄好比于真龍,稀有而珍貴。
酒至半酣,兩人談興正濃,自然要對在世的各路人物作出一番評價。曹操問劉備,世間的英雄人物有哪些,劉備首先推說不知,然后則推選出那一時期最有權(quán)勢的幾個人物:袁術(shù)、袁紹、劉表、孫策等人,而曹操則對這些人都有了清晰地認(rèn)斷。曹操說袁術(shù)是“冢中枯骨”,說袁紹不過是個眼光短淺的小人,“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算不上英雄;說劉表是“有名無實”;說孫策是“借父之名”,并無多少才干。對這幾個人的評價,其實前三者都是比較客觀的,甚至這三者,最終都是敗在他的手下,但當(dāng)時的孫策憑借一己之力,掙下江東大好的基業(yè),直接為后來的東吳的建立奠定了基礎(chǔ),“借父之名”的評價是有失公允的。
劉備把當(dāng)世所有有名有姓的人物講了一個遍,曹操都一一否定。劉備沒法了,只得說不知,這是,曹操則緩緩說出他的答案:“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也就是說,在曹操眼中,天下的英雄,就只有他自己和劉備兩人了。
而英雄劉備,此時的境遇怎么樣呢?
劉備自從黃巾起義以來,大小數(shù)十戰(zhàn),其功勞不可謂不顯,然而,直到青梅煮酒之時,他還是只身一人,身邊跟隨他的,也不過是張飛關(guān)羽兩個兄弟,外加簡雍、糜竺等白面書生,雖然此時漢獻帝已經(jīng)認(rèn)可了他的皇叔身份,而曹操也加封他為名義上的豫州牧,但是說到底,不過是曹操牢籠中的一只鳥罷了,自己的生死,也都在曹操的一念之間。這樣的人物,曹操為何還會認(rèn)可他為當(dāng)世英雄呢?
首先,曹操與劉備都是從黃巾之亂中起身,兩人那時的地位尚低,但是卻都有實打?qū)嵉膽?zhàn)功,到之后,董卓禍亂京師,十七鎮(zhèn)諸侯共同伐董時,關(guān)羽溫酒斬華雄以及之后劉備三兄弟大戰(zhàn)呂布的情形讓曹操眼前一亮,印象深刻。如此的猛將,如此的人物,身處低位卻毫不在意,言談之間以天下為胸懷,這樣的人物,在這亂世之中,必然不會甘于平庸。之后,劉備自己兵微糧少卻處于道義,毫不猶豫地馳援深陷曹操大軍包圍的陶謙,曹操當(dāng)時雖然氣憤,但對劉備,卻是十分佩服的。要知道,亂世之中,力量便是絕對的主宰,劉備此舉,真的無異于以卵擊石,一旦失敗,便毀掉了自己的前途,然而劉備卻毫不在意,挺身相救,如此義舉,難怪之后陶謙要將徐州讓給劉備呢!曹操奉行的價值觀雖然與劉備截然不同,然而對這樣的一個人物,他是由衷的敬佩的。
其次,當(dāng)時的劉備正在依附曹操,而曹操自己則懷疑劉備是否會對自己造成威脅,故而借青梅煮酒論英雄之際,觀察劉備的反應(yīng)。果然,劉備聽到曹操的說自己是英雄時大驚,甚至失態(tài)到將手中的筷子失手掉在了地上。劉備此時如果處理不好,曹操對自己,便不只是懷疑,而是要殺之以除后患了。劉備也是反應(yīng)迅速之人,立即將此推脫到打雷的緣故上,同時表演了一下自己的畏懼,便將曹操的疑慮打消了。從這一點來看,曹操指劉備為英雄,是有一定的政治企圖的。
(全文完)
酒桌上侃大山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娛樂活動,非但今人如此,古人也愛這一口,最著名的莫過于曹操與劉備的“煮酒論英雄”。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酒酣耳熱之際,曹操霸氣側(cè)漏地說道。
然而,對此我一直有個疑問:劉備的英雄之名到底從何而來?
圖1 劉備(161年-223年)
- 1.名聲何來?
論文,劉備不怎么愛讀書,沒啥文才,既不會寫詩也不會作文,漢末文壇自然沒這一號人;論武,此前沒打過什么像樣的勝仗不說,還被曹操、袁術(shù)、呂布多次胖揍,老婆孩子都被俘虜了幾次。就這樣的簡歷,曹操憑啥如此捧他,乃至于跟自己相提并論呢?
有人會說了,劉備是皇室宗親(劉皇叔的錯誤就不必在此指出了),而且還有仁義的名聲,所以才受人推崇啊。
但這顯然是看多了《三國演義》的結(jié)果。
劉備雖然自稱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但其實可信度不高,就如同曹操后來自認(rèn)是西漢曹參之后一樣。
一方面,這事根本不可考,只有劉備一方的證詞,后來給《三國志》做注的裴松之就指出,雖然劉備說自己出自漢景帝一脈,但年代太過久遠,從祖父以上的世系就沒誰知道了。
另一方面,《三國志·先主傳》說,劉備先祖劉貞,在漢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封涿縣陸城亭侯,后因祭祀所獻的酎金成色不對,被貶為了平民。
可這段敘事里有兩個明顯的錯誤:一是根據(jù)《漢書》記載,劉貞封侯是在公元前127年;二是西漢并無鄉(xiāng)侯、亭候的爵位,劉貞封的實際是縣侯。
如此明顯的bug,很難讓人相信劉備的皇室宗親之說。
更何況,即便是真的,到劉備這一輩時,中間都經(jīng)過三百年了,血緣關(guān)系也早淡的不成樣子了,姓不姓劉有區(qū)別嗎?
圖2 曹操(155年-220年)
至于仁義之名,不過只是小說家有意給劉備立的人設(shè)而已。國家動蕩之際,大家都在爭地盤,哪里顧得上民生問題?
所以,或許那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只是情商高手曹操的一句場面話,做不得真?
也不是。因為在說出這句話前,曹操就相當(dāng)給劉備面子了,所謂“出則同輿,坐則同席”。曹操的謀士們也都一致認(rèn)可劉備的英雄身份,以至于程昱等人還腹黑地建議干脆把劉備殺了了事。
除了曹操一方,其他人也很看重劉備。
在曹操之前,徐州牧陶謙托孤劉備,說了句:“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倍?dāng)劉備被曹操擊敗投奔袁紹時,對方更是離開大本營鄴城以外二百里來接機,可見重視程度。
所以,我們不禁要問,在東漢那樣一個注重出身的等級社會,賣鞋出身的劉備到底是怎么變成曹操眼中的英雄的呢?
圖3 盧植(公元139年-192年),字子干
- 2.恩師盧植
這里就不得不提到盧植了。
盧植是東漢大儒,學(xué)問好不說,還懂軍事,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大破張角的黃巾軍。此外,他還不畏強權(quán),不僅不鳥宦官,還敢在董卓主持朝政時當(dāng)面硬扛,立阻其廢立皇帝之舉。
無論何時,這樣允文允武又充滿理想主義氣質(zhì)的漢子都會受到熱烈的追捧,如曹操評價的,“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nèi),學(xué)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干也?!?/p>
試想,如果成了此人的關(guān)門弟子,以后成功出名不是順理成章嗎?這樣的成功路徑直到今天,也是顛破不滅的真理,所以很多人都拼了命地拜在趙本山、郭德綱等人的門下,盡管有些人在此之前看來已經(jīng)小有名氣了。
早年的劉備走的正是這條路。十五歲那年,在家族的資助下,他正式拜入了盧植的門下。
盡管時間不長,最多不到兩年,但由此劉備獲得了一種身份:大儒盧植的入門弟子。這讓他獲得了進入精英社會的入場券,從而此后得以與鄭玄(與盧植同門)、陳紀(jì)、陳登等當(dāng)世名士大儒相交,成為上層圈子里的一員,并在這些人的幫襯下,一躍成為知名大咖,就如同曹操靠許劭、橋玄等名士的吹捧而成就英雄美名一般。
圖4 呂布(?-198),字奉先
與劉備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呂布,兩者都出自西北邊地,不是傳統(tǒng)政治、學(xué)術(shù)核心圈的人,而且呂布比劉備更能打,但他卻基本不受主流政治圈的待見。
呂布曾先后投奔袁術(shù)、袁紹,可都呆不下去,之后便遇到了陳宮。而陳宮當(dāng)初之所以勸說張邈迎呂布反曹操,不過只是想暫時借助呂布的武力而已,并非真的想要認(rèn)其為主,正因此才有了后來未遂的反叛。
為什么同樣出生邊地寒族,呂布卻一直不受主流社會的待見?根源就在于他缺乏向大儒求學(xué)的經(jīng)歷,沒了這層紐帶,他始終打入不了儒生的圈子。
圖5 公孫瓚(?—199年),字伯圭
- 3.發(fā)跡之始
師從盧植的另一大好處,是劉備有了公孫瓚這一同門師兄。
黃巾起義后,劉備開始了創(chuàng)業(yè)之旅,但最初的幾年一直不順,斷斷續(xù)續(xù)地當(dāng)了安喜尉、下密丞、高唐尉、高唐令等官,職業(yè)生涯并沒有多大起色,也沒有多少人知道他。
直到他投奔公孫瓚后,情形立刻不一樣了。
與劉備不同,公孫瓚一直混得不錯,當(dāng)劉備來投時,他已經(jīng)當(dāng)上中郎將一職,還被封了都亭侯。劉備投奔之后,公孫瓚任命他為別部司馬,這是一個比較高級且獨立的武將職務(wù),類似李云龍的獨立團團長。
之后,劉備被派去青州對抗袁紹,因為有戰(zhàn)功而升任平原相。在漢代,侯國的相與郡太守同級,也就是說,此時的劉備已然從一個無名之輩升遷為兩千石的高官,而非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了。這一切,離不開公孫瓚的幫助。
而當(dāng)上平原相之后,劉備又遇到另一件幸事:解救孔融。
圖6 孔融(153年-208年),字文舉
當(dāng)時的孔融任職北海相,此地為黃巾軍所圍困。孔融于是派太史慈殺出重圍,向劉備尋求救兵。當(dāng)?shù)弥谷皇强兹谇皝砬缶葧r,劉備很是高興:孔融竟知道世間還有一個劉備啊!
他立刻發(fā)兵三千,解救被困的孔融。聽聞劉備來救,久攻不下的黃巾軍隨即散去。孔融自然對劉備感激異常。
作為當(dāng)時聞名天下的大儒,孔融的影響力毋庸置疑。因為他的推崇,劉備的知名度與號召力再次蹭蹭蹭地上升。不止如此,他對劉備的霸業(yè)還起到了實際且至關(guān)重要的推動作用。
當(dāng)陶潛打算讓劉備即任徐州牧?xí)r,劉備擔(dān)心無法服眾而假意推脫,這時孔融站了出來,予以了堅定的支持,與陳登一道極力促成了劉備擔(dān)任徐州牧一事。至此,劉備成為天下屈指可數(shù)的封疆大吏。
圖7 袁紹(?-202年),字本初
一介貧寒子弟在不長的時間內(nèi),竟然成為稱霸一方的大佬,而且還是靠民主選舉而非武力奪取,在當(dāng)時,還有比這更勵志的事跡嗎?自然而然,靠四世三公起家的袁紹、兼靠家世與武力崛起的曹操,不能不對劉備心生佩服。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曹操的這句酒后之言,顯然并非無的放矢,而是系出真心的稱贊。
文:江河散人
參考文獻:《三國志》《漢書》
文字由歷史大學(xué)堂團隊創(chuàng)作,配圖源于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就曹操而談,這絕不是一個庸庸碌碌之人,劉備雖然談不上英雄,但也能比袁紹,袁術(shù)之流要強許多,誰是什么人的問題曹操還是很有遠見的,煮酒論英雄時,曹操說過這樣一句話,劉備曰,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門下能事者極多,曹曰,袁紹,好謀無斷,色歷膽薄,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妄命,淮南袁術(shù),塚中枯骨,早晚我必擒之,江東孫策繼父之名,這也充分說明,曹操有大志,劉備雖然沒有擁兵百萬,但劉備的百折:不撓的精神,曹操還是很配服的,劉備后來如果沒有諸葛亮,也只能是庸俗之輩了。
謝邀。個人觀點:“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曹爾”其實,在這句話之前,曹操是進行過一番闡述的,具體所言就是“龍”。在曹操眼中,人中之龍不僅僅是呼風(fēng)喚雨那么簡單,龍是能大能小,能屈能伸的。而在曹操眼中,劉備是一個懂得為自己造勢的人?!?你劉玄德行啊。有事沒事裝可憐,時不時的搞我一下,你心里一萬個小九九,大家還都說你好。我曹操干任何事都是光明正大的,人家說我綁架皇帝我都沒反駁過,到頭來你竟然比我名聲好。”其實說白了,劉備的行為處事,都能表現(xiàn)出他的高情商高智商,并且懂得隱忍,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怎么樣讓自己在亂世之中存活下來,并且壯大自己的力量。而以曹操的多疑心思來說,任何潛在的威脅,都是未來的麻煩。所以就有了青梅煮酒之事。一方面近距離的考量他潛在的敵人。另一方面也就是捧殺,毀滅一個人,特別是敵人,最好的方式讓他猖狂起來,然后暴露自己。
說到青梅煮酒,不得不說之前發(fā)生的一個故事,孫策借兵稱霸江東,脫離袁術(shù),孫策有了袁術(shù)的一批軍隊,以此為基礎(chǔ),攻占了江東六郡,自立為主。
前車之鑒,后事之師。曹操想用劉備,故意試探他。曹操本身就是個謹(jǐn)慎細(xì)致的人,論英雄是假,查戶口是真。要是劉備在此時酒后展露人生抱負(fù),下場只有一個卒。
當(dāng)時酒過三巡,套路開始,曹操問天下誰是英雄,劉備則是跟他打太極,誰誰是英雄,誰誰是英雄,反正我不是。
曹操憋不住,直接放大招,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
危機時刻,三國一線男影帝劉備,演技爆發(fā),假裝被打雷聲嚇尿,才讓曹操打消了顧慮。
后人有詩稱贊(劉備)說:"勉從虎穴暫趨身,說破英雄驚殺人。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yīng)變信如神。"
老天是眷顧劉備的,此時若無驚雷,曹操就立刻洞穿了劉備的內(nèi)心世界。兩人雖同為英雄,在境界上還是有差別,想到曹操獻七寶刀行刺董卓的從容應(yīng)對,劉備靠的還是天的眷顧啊!但假設(shè)劉備真死于此地,諸葛亮就不會出場,那些轟轟烈烈的三國故事就戛然而止!
正常套近乎而已。在社會上這種現(xiàn)象太普遍了,兩人喝酒,一個對另一個說:我就覺得和你最投緣,誰誰都不行,我就覺得你能成大事!
又或者在公司經(jīng)理辦公室,領(lǐng)導(dǎo)對你說:入職以來表現(xiàn)不錯,你比他們強多了,今后你得更加努力?。?/p>
說白了就是和你套近乎,拉攏兩人的關(guān)系,好為以后用的著你的地方打下基礎(chǔ)。
兩個意思,一個是試試劉備,劉備當(dāng)時寄居在曹操麾下。但是他從不向曹操稱臣,只向漢帝朝拜。因為劉備麾下還有關(guān)張二人。曹操想試一試劉備的志向。如果劉備氣度恢弘志向遠大,肯定走不出曹營。第二個原因是。當(dāng)今天下稱的上英雄的也只有曹孟德和劉玄德。劉玄德禮賢下士,素有人望。所以曹操一是試探劉備,二是確確實實是稱贊劉備。劉備卻遠遠超出了曹操的預(yù)期,不光是英雄,而且是大奸雄。劉備看得出曹操動了殺機,當(dāng)時隱忍不發(fā),慌稱害怕閃電,躲過一劫。劉備確確實實是英雄。
我們不用看歷史,我們就從正常的喝酒習(xí)慣思維去看就能知道原因了。 比如我是曹操,如果只有我和袁紹一起吃飯,我就會說,袁本初四世三公,天下英雄除了我和你老袁以外其他人自稱英雄盡是扯蛋。神馬玩意兒。 如果有一天我和孫策單獨一起吃飯,我就會說,你老孫武功蓋世,有勇有謀,天下英雄除了我和你老孫以外其他人自稱英雄盡是扯蛋。神馬玩意兒,垃圾,全都是垃圾。 如果有一天我和劉表單獨一起吃飯,我就會說你老劉,漢氏宗親,兵多將廣。天下英雄除了我和你老劉以外其他人自稱英雄盡是扯蛋。神馬玩意兒,亂臣賊子,全都是亂臣賊子。 總不可能我和劉備吃飯,我就說天下英雄唯有我和劉表,其他人自稱英雄都是垃圾,包括你劉備,你也是個垃圾。這樣還怎么愉快的吃飯喝酒吹牛逼??! 所以煮酒論英雄,并不是曹操早就料到劉備乃人中龍鳳,而是兩人酒桌上的互相吹捧而已。早料到的話,以曹操那種寧可我負(fù)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fù)我的想法,他絕對是寧可錯殺三千不可放過一個的主。
謝謝邀請?zhí)釂枺?/p>
當(dāng)時,劉備敗于呂布,而曹操卻打敗呂布,收獲徐州。劉備無容身之地,寄身曹營;曹操則正是豪氣沖天之時。但曹操不能輕視以皇室后裔自居又以恢復(fù)漢室為己志的劉備。所以,有意設(shè)宴試探劉備的虛實。當(dāng)曹操指明天下英雄唯有你我二人的時候,劉備才猛然覺得這是一個局,所以驚懼,但劉備很快恢復(fù)常態(tài),向曹操一方面表示謙卑,不敢與曹操并列,一方面表示自己沒有與其爭奪天下的野心。同時也暗示自己雖然寄身籬下但也絕不是庸碌之輩。其實,曹操和劉備都在演戲,只是彼此沒有挑破而已,劉備畢竟機警,此事不久,便脫離曹操陣營去謀劃自己的事業(yè)去了。
公元198年,東漢建安三年,劉備與曹操聯(lián)合進攻徐州,并殺死呂布。其后劉備隨曹操回到許都,被封為左將軍。也就在許都的這段時間,曹操和劉備坐在一起青梅煮酒,大談當(dāng)世英雄,曹操說當(dāng)今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兩個。
當(dāng)時的劉備,雖然已經(jīng)是名動天下,被世人稱之為亂世梟雄,但論實力,遠遠趕不上袁紹、張繡、孫權(quán)、劉璋、劉表等人,結(jié)果曹操把他們?nèi)疾环旁谘劾?,唯獨對劉備情有獨鐘?/p>
很多人自然會很好奇,為什么曹操只覺得當(dāng)世英雄只有他和劉備兩個人呢?事實上,想弄懂這其中的緣由,就必須曹操說這話的真正含意,很多時候,尤其是在官場上,大家都習(xí)慣性用委婉含蓄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沒有人會直接說自己的訴求。所以,我們不能簡單的聽人怎樣說,必須得體會他們話中的話。
我們再來看看原著中的內(nèi)容: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zhí)匙箸,不覺落于地下。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操曰:“丈夫亦畏雷乎?”
玄德曰:“圣人迅雷風(fēng)烈必變,安得不畏?”
其實,曹操和劉備的對話,都是非常有深意的。換而言之,句句都是標(biāo)準(zhǔn)的官話套話。我們回到青梅煮酒上來,如果曹操的話,能端到臺面上,第一句話肯定就是:“當(dāng)今天下雖然有很多英雄,但我能入我曹操眼的,只有你劉備?!睗撆_詞就是只要你劉備肯歸順我,我保你坐第二把交椅,僅次于我之下!
事實上,曹操之所以說天下英雄只有他和劉備兩人,目的就是為了拉攏劉備,而開出的條件,就是讓劉備坐曹操陣營中的第二把交椅。因為,曹操既然已經(jīng)說了,劉備是唯一能夠和他曹操并列的人,那劉備歸順之后,其他人還有資格排在劉備前面嗎?
從這層意義上來說,曹操為了拉攏劉備,是下足的血本。當(dāng)然,劉備也是久經(jīng)官場的人,自然能夠聽出來曹操的拉攏之意,但劉備不愧是劉備,面對曹操幾乎開出的天價,劉備依然選擇了拒絕。他的那句看似無關(guān)緊要,但端到臺面上,那就是:“我膽子?。 毖韵轮庾匀皇亲约耗芰τ邢?,擔(dān)不起這個重?fù)?dān)!”
適逢其時其境其事其人,何況要試探摸底一番,不說他說誰?
因為劉備當(dāng)時是被呂布逼到?jīng)]辦法才投靠的曹操,投靠時身邊還跟著一幫幕僚,包括關(guān)羽、張飛、糜竺和孫乾等,對于劉備是否真心投靠,曹操還在揣測之中,所以這是他會問劉備的原因。
至于為什么會說,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有這幾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劉備身邊的隨從都不是凡人,關(guān)羽和張飛都是萬人敵的猛將,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他們兩個愿意死心塌地地跟著劉備而不愿直接歸屬曹操,就說明劉備還有野心,關(guān)張以后還會是劉備爭奪天下的爪牙;第二個原因是糜竺,號稱徐州巨賈,家里資產(chǎn)億萬,劉備此時還未有大名聲,說不定現(xiàn)在的糜竺名聲還遠大于劉備,而這樣的富商一直跟著劉備,就相當(dāng)于劉備有著可以東山再起的資本,要是讓劉備獲得一地可以好好經(jīng)營,那么劉備的未來是連曹操都無法估量的;第三個原因是陶謙在病重之際居然將徐州交給劉備。陶謙不是沒有子嗣,但為什么會把自己的產(chǎn)業(yè)和家屬通通托付給名不見經(jīng)傳的劉備,這是曹操疑問的。第四個原因是劉備在到了許昌后,不但名聲大漲,還獲得獻帝的宗室承認(rèn)。(從國舅董承拉劉備到帶衣血詔的反曹操聯(lián)盟里可以看出獻帝肯定會巴結(jié)劉備,想必會順帶承認(rèn)劉備的中山靖王之后的身份。)第五個原因是曹操的幾個心腹手下如程昱、郭嘉,都向曹操進言要殺掉劉備,雖然曹操壓下來了,但多疑的性格決定他絕對不會輕易對劉備放松警惕。(從劉備在許昌種菜時,附近還有曹操的間諜可以看出。)
基于這些原因,曹操向劉備拋出了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的疑問,就是想看看劉備有什么反應(yīng)。(如果還要仔細(xì)思量曹操和劉備青梅煮酒的心理博弈過程,可以看看《軍師聯(lián)盟》里曹操質(zhì)疑司馬懿的片段,尤其是鷹視狼顧那一段情節(jié),比較形象地演繹了這種巔峰對決的心理大戰(zhàn)的過程。)
《三國演義》里面的三位重要帶頭大哥曹操、劉備、孫權(quán),唯一見過面的應(yīng)該就是劉備與曹操了,孫權(quán)與曹操應(yīng)該沒有正面交鋒過。而《三國演義》中也把這兩位英雄的一次重要會面演繹得十分精彩,也就是被后人津津樂道的煮酒論英雄。當(dāng)時的曹操可謂意氣風(fēng)發(fā),剛剛拿下呂布這塊硬骨頭,又挾天子以令諸侯,處于事業(yè)的絕對上升期,反觀劉備只是寄人籬下,每天過著陶淵明似的田園生活,一副不思進取的樣子,但是明眼人一看,這大耳賊是一條潛龍,終有一天會飛上天,謀士程昱就勸主公要留意這位使君。曹操表面上看起來沒有特別在乎,但內(nèi)心深處還是有了自己的謀劃。此時的劉備已經(jīng)在衣帶詔上就下了自己的名字。面對一場突如其來的邀請,他的心里也在打鼓,不知道謀反的事情會不會已經(jīng)暴露。所以這頓酒喝得真是一個人攻,一個人受,大家的每一句話里都藏著非常大的信息,也成為《三國演義》中最有意思的一個片段,天地人的描寫很是暢快,表面上看似一場酒席,其實是一場智斗。從這次雙方的斗法開始,我們也就能感覺出真正的三國的萌芽就此形成,曹操隨后就開始了征烏桓,戰(zhàn)官渡,而劉備在衣帶詔敗露之前早已逃之夭夭,尋找自己的根據(jù)地。魏和蜀的基業(yè)也開始慢慢奠定起來。不知道曹操說完自己對天下英雄的諸多看法后,有沒有料到會有一聲雷聲,有沒有料到劉備的反應(yīng),但是我覺得那真是一種水到渠成。
感謝只有曉史才能明事的誠摯邀請
其一,這或許是羅貫中為了突出主旨而寫的。要知道演義是虛實結(jié)合的,里面有部分的人和事,甚至是部分人做的某件事,都被作者糅雜在一起了。因此,本著“尊劉貶曹”的主旨,在面對曹操的青梅煮酒時,作者可能安排這句話從曹操口中說出來,畢竟這一方面可以提高劉備的重要性,另一方也凸顯了劉備肯定不拘于人后,必定成為一方諸侯。
其二,劉備是個人才。曹操是一個不拘一格收人才的奸雄,只要是人才,而且能對他忠心,或者是他覺得你有價值,曹操都敢用。所以,面對劉備這樣的人才,曹操的第一想法肯定是想收為己用,再者,從十八路諸侯會盟之后,曹操便看出之前的那些諸侯不堪,只有劉備和公孫瓚才稍稍入他眼,因此,面對劉備的暫時投靠,曹操肯定是想留住他。
其三,曹操的暗示。曹操或許會對劉備有一定的關(guān)注,但他更在意的是劉備麾下的關(guān)張二人,從十八路諸侯會盟時,曹操為關(guān)羽的溫酒斬華雄,以及關(guān)張戰(zhàn)呂布時,就可以看出曹操對關(guān)張二人的關(guān)注,恨不得收他們兩人為帳下,后來關(guān)羽被圍困后,曹操收留他便可得知。因此,當(dāng)時正值曹操大肆擴張的時候,曹操肯定需要關(guān)張這樣的猛士來輔助。所以,曹操對劉備的話語,更深層次是暗示劉備能否借關(guān)張一用。
其四,曹操的警惕。作為亂世中的諸侯,沒有哪一個是庸才,曹操知道劉備不可能為他所用,但他還是要試一下,再加上當(dāng)時曹操麾下的郭嘉,程昱,荀攸等謀士的提醒,曹操就正好借坡來試探劉備的志向和能否可用了。再者,那時劉備已參加了血衣詔,曹操的密探雖然還沒有查出,但不代表曹操不去警惕。因此,青梅煮酒正好是為試探做準(zhǔn)備的。
其五,曹操的意志風(fēng)發(fā)。曹操不僅是一代諸侯,更是一代詩人,詩人都喜歡歌頌,甚至以詩緬懷。在青梅煮酒之前,剛剛打敗呂布,根據(jù)地沒有過多損傷,又有大批人才投靠,正是意志風(fēng)發(fā)的時候,所以,他看劉備畢竟順眼,就開心的拿他來開涮,順帶著把自己也夸獎了一番。畢竟,中國人還是喜歡在酒桌上吹捧的!
因為曹操識人,劉備喜怒哀樂不存于面,殺人于無形之中。在某種形勢下,劉備奸過于曹操。
劉備來投,荀彧等眾謀士都勸曹操殺他。只有郭嘉說不可,殺了劉備,以后誰還肯來投?曹操當(dāng)時就說,只有郭奉孝深得我心,無需多言。所以從曹操心里,是不想殺劉備的。
論天下英雄,曹操深知劉備是一代梟雄,但是現(xiàn)在卻被自己玩弄于股掌之間,難免得意滿懷,酒酣之際故意用言語戲弄劉備。沒想到劉備也是隨機應(yīng)變,借雷聲掩蓋了自己的失態(tài)。兩個人都是心知肚明,并不說破而已。
當(dāng)時劉備未成氣候,曹操一方面有試探的意思,另一方面也確實有識英雄于未遇之眼光。他觀察到關(guān)、張二人仍當(dāng)世之勇士,能死心塌地跟著劉備,側(cè)面說明劉這人不簡單。
任何歷史事件必定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官方的,例如《三國志》《蕩寇志》等,一種是民間的,像《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官方的說法比較接近真實,站在比較客觀的角度去寫的,因為歷來宮廷里都有記錄和評價歷史的文官,他們都是經(jīng)過挑選出來的,就算是皇帝下命令他們也不會亂寫的,而民間的說法則是帶有一定感情色彩的,民間的思想一般都是贊揚忠君和愛民的。正因為如此,在羅貫中的筆下,三國演義才會寫成如此,贊劉備而扁曹操,因為劉備要匡扶漢室而曹操的兒子卻篡了皇帝位;但實際上在官方的《蕩寇志》里確是非常稱贊曹操的,并沒有那么去提高劉備,而且在歷史上一般都把三國時期歸為魏朝,像《桃花源記》中的“無論魏晉”,因此官方的歷史都只承認(rèn)魏朝的。 至于曹操為什么說劉備是英雄而卻又沒殺他,估計有幾個方面的原因。曹操看人非常的準(zhǔn),對二袁,劉表,孫策以及其他人的評價甚為準(zhǔn)確,而且從討董卓,戰(zhàn)呂布的時候曹操就發(fā)現(xiàn)劉備具有雄心壯志,而且劉備手下關(guān),張皆是忠勇之人,曹操甚是喜愛,這是他愛惜人才的本性。曹操一方面擔(dān)心劉備的勢力擴大威脅到自己,但另一方面卻又想收服他手下的人為自己所用,因為曹操知道殺了劉備,關(guān),張肯定會戰(zhàn)死跟著劉備而去。因此曹操的心境是非常矛盾的,他找劉備一起喝酒,而且說劉備是英雄,很有可能是在試探劉備,如果劉備聽了喜形于色,估計曹操就會把他殺了,可劉備也是奸詐之人,巧妙的用打雷把它化解過去了,因此曹操就下了一個賭注,不殺劉備,所以才會有后來的關(guān)羽斬顏良誅文丑為曹操效命;另一方面,曹操對自己很自信,他覺得只要把劉備困住,不放他出去,就算不殺劉備他也成不了多少氣候,對自己沒什么威脅,相反,他也可以用這個來為自己美名,招攬更多的英雄豪杰,所以曹操沒聽郭嘉的勸告,沒殺劉備 但劉備畢竟也不是泛泛之輩,他明白在曹操手下遲早沒什么好下場,所以才想方設(shè)法跑了,因此后來曹操聽到劉備奪了荊襄九郡四十二州,才會不覺心中一驚,明白自己走錯了一步棋 另一個例子也證明了曹操的看人之準(zhǔn),曹操在世時從沒重用過司馬懿,他跟別人說司馬懿有很大的野心,不能重用,不能付于兵權(quán),曹操的后人正因為沒聽他的,才會被司馬懿奪取大權(quán),開創(chuàng)晉朝。由此來看,曹操看人之準(zhǔn),真是厲害?。?/p>
準(zhǔn)確的說:當(dāng)時的劉備寄人籬下,曹操是壓根兒的看不起劉備的。
更多的是一種試探。
劉備:一代帝王,從一進入許昌開始,處處示弱,關(guān)羽張飛喝酒練武,劉備卻下地種菜。這更多的是一種隱忍……劉備更會偽裝,當(dāng)曹操說出天下英雄就他倆時,剛好來了一個閃電,劉備裝著把筷子嚇掉了……
這種機敏,連曹操都不具備。
三國中,曹操心最黑,劉備臉最厚,孫權(quán)二者都有,單論心黑,臉厚,他不如曹操和劉備,但他二者皆之。
正因為如此,他們?nèi)耍l也征服不了誰。
依據(jù)正史來看,雖然沒有“煮酒論英雄”的橋段,但曹操確實對劉備極為看重: 起先劉備被呂布鳩占鵲巢后,曹操立即對他進行安置:“曹公厚遇之,以為豫州牧”;待到滅呂布之后,劉備的待遇再次升級:曹操不僅將他升為左將軍,更是“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边@跟后來劉備拉攏諸葛亮的方式簡直一模一樣;沒過多久,曹操更是猛不丁的感嘆:“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shù)也”,著實把劉備嚇得夠嗆。
劉備能享受這樣的待遇,絕非因為他是漢室宗親:仔細(xì)讀史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身份壓根沒啥用。持續(xù)近四百年的漢王朝,在天下散播了數(shù)不清的后代,在漢武帝的推恩令下,這些人早就“泯然眾人矣”,劉秀當(dāng)初不也是個種地的。再說了,當(dāng)時與漢獻帝關(guān)系更近、而且早就成為一方諸侯的劉表、劉焉,可曾被曹操放在眼里?性格寬厚、深得人心、擔(dān)任幽州牧的宗室劉虞被公孫瓚殺害,又何曾在朝野泛起過一絲漣漪?
身處“禮崩樂壞”的亂世,生存艱難,大家都挺忙的,沒空扯那些虛頭巴腦,有實力才是真理。而曹操為何看重劉備,可以從他與程昱的對話中找到原因(《三國志·魏書·武帝紀(jì)》): 呂布襲劉備,取下邳。備來奔。程昱說公曰:“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有能力、深得人心,確實稱得上一時英雄,這才是贏得曹操青睞的原因。那時的劉備,看似屢戰(zhàn)屢敗、如同喪家之犬般四處流竄,卻已經(jīng)展現(xiàn)出了讓一眾諸侯難以企及的過人之處。
劉備屢敗、一無是處?相對于一窮二白的起點而言,他已是成功人士 在當(dāng)時打出些名堂的諸侯中,劉備的起點最低,沒有之一。
袁紹、袁術(shù),四世三公,在漢代的察舉制度下,這種持續(xù)顯赫的世家,意味著有錢、有人、有輿論,面對皇室也不虛; 曹操雖被人嘲諷為宦官之后,但人家的父親曹嵩卻是實打?qū)嵉某⑻?,更何況還有夏侯氏的鼎力支持。而他本人也并非紈绔子弟,曾歷任首都洛陽北部尉、議郎、騎都尉、典軍校尉等要職; 至于其他的諸侯,我們看看在公元190年他們共同討伐董卓時的職務(wù): 河內(nèi)太守王匡,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后將軍袁術(shù)。要搞清楚他們的實際實力,得先理理這些職務(wù)是什么名堂。
東漢建國后,將京師洛陽之外的地區(qū)劃分為十二個州,每州設(shè)立州牧一名;劉秀在位的建武十八年(即公元42年),將州長官改為刺史;刺史由中央委派,對地方僅行使監(jiān)察權(quán),沒有行政權(quán)、軍權(quán)。
到了公元188年,宗室劉焉等人有感于漢朝廷已岌岌可危,打起了“狡兔三窟”的主意,他以“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輕”為由,建議“改置牧伯,選選清名重臣以居其任”,即提高州長官的權(quán)限,并選用朝廷中的列卿、尚書擔(dān)任州牧,以此匡扶朝廷。漢靈帝聽取了這一建議,安排劉焉擔(dān)任益州牧、劉虞為幽州牧,后來另一位宗室劉表擔(dān)任了荊州牧。從此之后,州牧/刺史的權(quán)力大大提高:“州任之重,自此而始”,集行政、軍事和財政大權(quán)于一身,性質(zhì)類似于唐朝的節(jié)度使,而管轄區(qū)域卻比節(jié)度使大得多。
而在董卓亂國后,各地行政長官紛紛自立山頭,有的占據(jù)一州,有的占據(jù)一郡,甚至還有的占據(jù)一縣,原有的行政區(qū)劃支離破碎,官職已名不副實,自稱刺史、州牧、太守的都有。但都有一個共同的前提:槍桿子里面出政權(quán),這些人擁有對一地軍、政、財?shù)慕^對權(quán)力。因此,劉焉等人當(dāng)初的提議,實際上是加速東漢分裂的罪魁之一。(袁術(shù)的“后將軍”,則是中央的軍職)
由此可見,這些人管轄的地盤起碼相當(dāng)于如今的省、市,再不濟的也相當(dāng)于一個縣長。我們看看劉備。 起初,他只是個平頭百姓,甚至從事的工作還不怎么光鮮:“與母販履織席為業(yè)”;后來趁著黃巾起義建功立業(yè),某得了個縣尉的官職(可以視為公安局長),但不久后被迫棄官而逃;其后又擔(dān)任過縣丞(縣長秘書),最終升為縣令,算是成為了低級別的一把手。但由于敗給了起義軍,他不得不投奔老同學(xué)公孫瓚,最終撈得平原令一職。
后來,劉備終于迎來了人生的巔峰時刻:由于仗義幫助徐州牧陶謙,對方臨終前把遺產(chǎn)全部托付給了他。也許是經(jīng)驗不足、根基不夠,沒多久徐州被呂布奪走;但遭受這一重挫的劉備,并沒像其他落魄諸侯那樣丟掉命,甚至還保留了麾下的骨干隊伍。
用我們現(xiàn)在的情況來打個譬喻: 曾經(jīng)的劉備,就像一位曾經(jīng)在夜市擺攤、時常被城管追得雞飛狗跳的小攤販;然而,人家在過去的十年中白手起家、頑強生長;’雖然生意屢有起落,但業(yè)務(wù)骨干仍死心塌地的跟隨,他本人也憑借這段時間的經(jīng)歷步入上流社會,與杰克馬等人的公子談笑風(fēng)生、商談業(yè)務(wù)。反觀一些原本家財萬貫、富可敵國的富二代,卻早已把家族產(chǎn)業(yè)揮霍殆盡、流落街頭。相比之下,劉備的能力,怎不讓人肅然起敬?
那么,為什么有人愿意死心塌地跟隨他?這是他的第二項優(yōu)勢。 亂世中的清流:沒錢沒勢,卻讓人死心塌地追隨 漢末亂世,各路人才豁出性命尋找一個好主公,無非是為了名和利,所以曹操、袁紹、劉表這類高起點的諸侯手下從來不缺人。但奇怪的是,小攤販起家、無權(quán)無勢的劉備,竟然也如同開了掛一般,處處遇貴人:起初,有感于讓兒子跟著自己賣鞋沒前途,劉備母親托關(guān)系送他去求學(xué);在那時,讀書對一般人而言可是件奢侈的事情,但劉備根本沒有任何壓力:他得到了同宗劉德然之父的大力贊助,由此結(jié)識了公孫瓚,還有老師——大名鼎鼎的盧植;而他得到贊助的原因,并非由于同宗,而是因為對方認(rèn)為他“看起來不是一般人”。
而在個人交際能力方面,劉備也許是繼承了祖宗劉邦的基因:“先主不甚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除了學(xué)習(xí),啥都愛干;雖然手頭上沒什么錢,但對朋友從不吝嗇,到處結(jié)交豪杰,以至于“年少爭附之”;商人張世平、蘇雙與他素昧平生,聊了幾句后就愉快的把家產(chǎn)悉數(shù)掏出。這洗腦水平,比如今的頂級營銷大師可要厲害得多; 后來劉備在擔(dān)任平原相時,有個名叫劉平的人嫉妒他的位子,憤然買兇殺人;但讓金主劉平吐血的是,這位刺客見到劉備后壓根下不去手,直接把實情全盤相告,其后飄然而去。
說到桃園結(jié)義,在正史中,并沒有提到劉備與關(guān)羽、張飛有結(jié)拜之交,只是說當(dāng)初劉備在鄉(xiāng)下招募人手時,“羽與張飛為之御侮”,就是替他看場子、收拾不老實的刺兒頭;同時關(guān)、張兩人關(guān)系特別好:“羽年長數(shù)歲,飛兄事之”,張飛把關(guān)羽當(dāng)哥哥一樣看待。后來劉備擔(dān)任平原相后,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這兩位陳壽眼中的萬人敵,從始至終陪著劉備,不避艱險;后來關(guān)羽被曹操拉攏時,感嘆道:“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注意措詞:劉將軍。
當(dāng)然了,還有后來的趙云、黃忠、魏延,這幾位都可謂一代名將,但卻毫無二心的跟隨實力并不突出的劉備。從起家之處獲得的贊助,到如今的名將相隨,這種對人才的吸引、駕馭能力,并不是一般人通過訓(xùn)練能獲取的。程昱說他“甚得眾心”,非常貼切;而曹操如此看重劉備,也許正是因為在他身上發(fā)現(xiàn)了與劉邦一樣的特質(zhì)——據(jù)史書記載,劉邦有一項特殊才能:“自監(jiān)門、戍卒,見之如舊?!逼胀ǖ氖勘寄芘c他一見如故。
屢屢受挫,卻能愈挫愈勇,弱勢的劉備,卻有著強者心態(tài) 縱觀史書中那些青史留名的政治人物,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個規(guī)律: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才華橫溢、能力卓越的梟雄比比皆是;但笑到最后的,往往并不是那些起初最杰出的。 出身名將世家、“暗噁叱咤,千人皆廢”霸王項羽,敵不過吊兒郎當(dāng)、嬉皮笑臉、出身小官吏的劉邦;后者曾屢戰(zhàn)屢敗,被打到拋妻棄父,甚至面臨過56萬大軍被項羽3萬人徹底擊敗的羞辱;但他卻倔強的卷土重來、屢敗屢戰(zhàn),生生把楚霸王一步步磨死。
東漢開國者劉秀,雖然貴為皇室后裔,但起初僅僅是一介莊稼漢,長期跟著霸氣兄長劉縯的身后;在宛城起兵后,為了擴大實力,他們不得不與綠林軍劉玄等人合作;后來雖然獲得了昆陽之戰(zhàn)的勝利,劉縯卻在政治斗爭中被殺害;劉秀為了自保,不得不裝作若無其事、私下卻以淚洗面。最終,騙取了劉玄等人的信任后,他孤身北上,從此開啟了統(tǒng)一天下、再造漢室的偉業(yè)。
曹操同時期的袁紹,家族四世三公,幾乎是含著金鑰匙出身;曾被各路諸侯共同推舉為關(guān)東聯(lián)軍首領(lǐng),可謂占據(jù)了“行業(yè)制高點”;其后他屢敗強敵,先占冀州,后奪青、并二州,并擊敗了割據(jù)幽州的貴族名將公孫瓚,一統(tǒng)河北,成了天下最強大的諸侯;然而經(jīng)過官渡一敗后,雖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卻徹底喪失了心氣,淪為了曹操的背景板。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對那些歷史上政治人物而言,最終決定他們事業(yè)成敗的,并不是如何開創(chuàng)順境,而是如何應(yīng)對逆境;大部分人習(xí)慣于順風(fēng)順?biāo)瑓s禁不起一次大?。欢行┤似鸪鹾敛黄鹧?,甚至屢屢受挫,但卻絲毫不受逆境的影響,持續(xù)保持著積極、昂揚的斗志,若讓他們抓住一次天時、地利、人和的機會,往往能創(chuàng)造令人目瞪口呆的偉業(yè)。
而劉備正是后者。他經(jīng)過多年的積累,才通過鎮(zhèn)壓黃巾起義謀得縣尉一職;然而官位還沒坐穩(wěn),就因得罪督郵不得不亡命天涯;后來,他抓住朝廷募兵的機會,因功被封下密縣丞,不久后再次丟官;通過努力當(dāng)上高唐縣令后,卻因敗給了義軍,不得不投奔老同學(xué)公孫瓚;好不容易繼承徐州,竟然被呂布從背后偷襲,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換作與他同時期的大部分諸侯,估計都得萬念俱灰、安心退出圈子;但劉備好像絲毫不受影響一樣,毫不留戀、保命為先,待休整之后再度卷土重來,愈挫愈勇、絲毫不知放棄為何物。這樣的人,除非對他進行肉體毀滅,否則一定不會斷絕其成功的可能。
有了劉邦起身于布衣的先例在前,其后的有識之士,從不敢小瞧每一位白手起家的人物。對于劉備的上述過人之處,曹操麾下的臣子們一清二楚。開篇曾提到,程昱認(rèn)為:“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郭嘉也提醒曹操:“劉備不可縱”;“三國第一毒士”賈詡后來也提醒曹丕:“劉備有雄才”。作為這些頂級人才的BOSS,曹操難道會不明白劉備的水平?這就是他稱其為“英雄”的原因。 “劉備是個窩囊廢、哭哭啼啼得到江山”的錯覺,主要得怪羅貫中。但羅大師也是好意,他也許只是想通過塑造劉備的仁德,來凸顯曹操的奸惡。
但若依據(jù)正史,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個事實:曹操沒有陰劉備,劉備卻想著坑曹操;曹操善待漢獻帝,自己終生不敢稱帝,劉備卻在漢獻帝仍活著時,就敢自封為漢主。這不禁讓人感嘆:歷史上的政治人物,他們姓啥、說啥并不重要,做了啥才是關(guān)鍵。
曹操慧眼識英雄吧
覺得這個人有點小野心,隨便問一下
青梅煮酒論英雄,不過是曹操與劉備一齊喝酒而開的玩笑。
倘若劉備能在曹操心中稱得起英雄。以曹操的殺伐決斷之謀,無論如何,曹操也不可能放虎歸山,使劉備能成為一方霸主,開創(chuàng)三國的鼎立局面。
劉備在那時,在曹操心中不過是四處奔泊,沒有一點可取之處漂零者。曹操致力一統(tǒng)江山為自任,掃平六合建不世之功。倘若劉備能在曹操心中有位置,以曹操的"寧我負(fù)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fù)我"之心。
劉備怎么想辦法也擺脫不了被曹操控制的命運。只有劉備在曹操心中沒有一點可取之外,才有后來劉備借故討伐徐州,脫離曹操單飛的一天。
我覺得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非常想讓張飛關(guān)羽和劉備來投所以故意那樣說而且劉備的膽量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從他去救陶謙時就能說明
謝謝邀請,曹操眼里他手下的大將只不過是目光短淺的一介武夫,而無大志。孫權(quán)只能是偏安一隅,能夠保住自己地盤就不錯了。而能夠具有吞天下之志著只有自己和劉備,劉備雖說那是勢力很小,但在曹操眼里,劉備是深藏不露而且具有奪天下的大志。這一點曹操看的很清楚,所以曹操說,論當(dāng)今英雄著唯操與使君爾。
劉備手上有臥龍
相信唯一合理的解答就是當(dāng)時曹操喝多了,不然作為一個出色的政治家斷然不會這么做。
三國里的英雄好漢,在我眼里無區(qū)別. 都是jian雄. 為什么用拼音,因為既要表示奸有要,表示裊. 諸葛亮給自己加九錫過(加錫就是準(zhǔn)備登基稱帝的禮法),但是言表依舊蜀漢效忠. 司馬懿,后來都清楚,是最后贏家之一,曹操,劉備,孫杖 (特別有意思的是孫權(quán),掌權(quán)過程) 曹操女兒全嫁個當(dāng)時天子,看上去就像忠臣,活著時候一輩子也不稱帝. 袁術(shù),董卓,呂布統(tǒng)統(tǒng)都是. 你們說說張飛和關(guān)老爺是不是. 可能是亂世梟雄 治世能臣。 都后面那個選擇 治世能臣。我提到所有人物或者我沒提到的,都是可以用,現(xiàn)代物理學(xué)名詞 “薛定諤的貓”. 君和臣的不確定性狀態(tài).
所以很明顯,這酒就是. 曹操想拉攏劉備. 這個環(huán)境下人必然多疑的。而對于下屬也是表現(xiàn)的劉備那樣仁義道德. 劉備必須在寄人籬下和獨擋一面選擇一個. 你說劉備和曹操兩個人事情,這么可以有小三存在呢。
三國最精彩人物是關(guān)羽. 在 “薛定諤的貓”. 君和臣的不確定性狀態(tài).依舊偏向于臣狀態(tài)
附上薛定諤的貓
薛定諤的貓是諸多量子困惑中有代表性的一個。一只貓被封在一個密室里,密室里有食物有毒藥。毒藥瓶上有一個錘子,錘子由一個電子開關(guān)控制,電子開關(guān)由放射性原子控制。如果原子核衰變,則放出阿爾法粒子,觸動電子開關(guān),錘子落下,砸碎毒藥瓶,釋放出里面的氰化物氣體,貓必死無疑。原子核的衰變是隨機事件,物理學(xué)家所能精確知道的只是半衰期——衰變一半所需要的時間。如果一種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一天,則過一天,該元素就少了一半,再過一天,就少了剩下的一半。物理學(xué)家卻無法知道,它在什么時候衰變,上午,還是下午。當(dāng)然,物理學(xué)家知道它在上午或下午衰變的幾率——也就是貓在上午或者下午死亡的幾率。如果我們不揭開密室的蓋子,根據(jù)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經(jīng)驗,可以認(rèn)定,貓或者死,或者活。這是它的兩種本征態(tài)。如果我們用薛定諤方程來描述薛定諤貓,則只能說,它處于一種活與不活的疊加態(tài)。我們只有在揭開蓋子的一瞬間,才能確切地知道貓是死是活。
對曹操評價,你很傻,沒給下屬安全感.
曹操說自己是真心話,說劉備是給劉備面子的恭維話。畢竟劉是皇叔,曹不想落下個悖逆之名!
